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文名稱 魏諷 國籍 中國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出生地 沛人(一說為濟陰人)
民族族群 漢人 主要成就 有口才,整個鄴城為之傾動。
字號 子京

目錄

簡介

魏諷,字子京,濟陰(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人,一說沛人,有口才,整個鄴城為之傾動。鍾繇因為這個原因舉薦他。建安二十四年九月,曹操劉備剛剛結束漢中之戰,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于禁七軍盡沒,曹仁被圍樊城,魏諷與長樂衛尉陳禕等人謀襲取鄴城。還沒有到舉事日期,陳禕心中恐懼,向曹丕告密,曹丕誅殺魏諷,受牽連者數十人。

基本內容

世語曰:諷字子京,沛人,有惑眾才,傾動鄴都,鍾繇由是辟焉。 大軍未反,諷潛結徒黨,又與長樂衛尉陳禕謀襲鄴。未及期,禕懼,告之太子,誅諷,坐死者數十人。 王昶家誡曰「濟陰魏諷」,而此雲沛人, 未詳。 傅 子曰:及在 魏朝,魏諷以才智聞,巽謂之必反,卒如其言。 《張繡傳》:子泉嗣,坐與魏諷謀反誅,國除。 《徐奕傳》:太祖征漢中,魏諷等謀反,中尉 楊俊 左遷。太祖嘆曰:「諷所以敢生 亂心,以吾爪牙之臣無遏奸防謀者故也。安得如 諸葛豐者,使 代俊乎!」 《鍾繇傳》:數年,坐西曹掾魏諷謀反,策罷就第。 《 董昭傳》:昭上疏陳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貴尚敦樸忠信之士,深疾虛偽不真之人者,以其毀教亂治, 敗俗傷化也。近魏諷則伏誅 建安之末, 曹偉則 斬戮黃初之始。 伏惟前後聖詔,深疾浮偽,欲以破散邪黨,常用切齒;而執法之吏皆畏其權勢,莫能 糾擿,毀壞風俗,侵欲滋甚。竊見當今年少,不復以學問為本,專更以交遊為業;國士不以 孝悌清脩為首,乃以趨勢 游利為先。 合黨連群,互相褒嘆,以 毀訾為罰戮,用黨譽為爵賞,附己者則嘆之盈言,不附者則為作瑕釁。至乃相謂『今世何憂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羅之不博耳;又何患其不知己矣,但當吞之以藥而柔調耳。』又聞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職家人,冒之出入,往來 禁奧,交通書疏,有所 探問。凡此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雖諷、偉之罪,無以加也。」帝於是發切詔, 斥免 諸葛誕、 鄧颺等。 傅子曰:初,太祖時,魏諷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傾心交之。其後 孟達去劉備歸文帝,論者多稱有 樂毅之量。曄一見諷、達而皆雲必反,卒如其言。 《 王粲傳》:粲二子,為魏諷所引,誅。後絕。文章志曰:太祖時征漢中,聞粲子死,嘆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 劉廙傳》:魏諷反,廙弟偉為諷所引,當相坐誅。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問。 廙別傳曰:初,廙弟偉與諷善,廙戒之曰;「夫交友之美,在於得賢,不可不詳。而世之交者,不審擇人,務合黨眾,違先聖人交友之義,此非厚己輔仁之謂也。吾 觀魏諷,不脩德行,而專以 鳩合為務,華而不實,此直攪世 沽名者也。卿其慎之,勿復與通。」偉不從,故及於難。 《陳群傳》:初,太祖時,劉廙坐弟與魏諷謀反,當誅。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復位。 楊俊傳》:太祖征漢中,魏諷反於鄴。俊自劾詣行在所。 《 王昶傳》:近濟陰魏諷、 山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 熒惑當世,挾持奸慝,驅動後生。雖刑於鈇鉞,大為蜅戒,然所污染,固以眾矣。可不慎與! 臣松之以為文舒復 擬則文淵,顯言人之失。魏諷、曹偉,事陷惡逆,著以為誡,差無可尤。 魏書曰:欽字仲若,譙郡人。父稷,建安中為騎將,有勇力。欽少以名將子,材武見稱。魏諷反,欽坐與諷辭語相連,及下獄, 掠笞數百,當死,太祖以稷故赦之。[1]   博物記曰:初,王粲與族兄凱俱避地 荊州, 劉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凱有風貌,乃以妻凱。凱生業,業即劉表外孫也。 蔡邕有書近萬卷,末年載數車與粲,粲亡後,相國掾魏諷謀反,粲子與焉,既被誅,邕所與書悉入業。

魏諷是曹丕策劃的一起冤案

魏諷謀反案三國時期比較有規模的大案,牽涉的人比較多,而且該案不是一起普通的案件,國家定性為典型的反革命案子,其目的是陰謀顛覆曹丞相的政權,理所當然地要受到鎮壓。不過發布鎮壓的,其實並不是曹操。而是他留守在京都的公子曹丕。

魏諷是何許人也,如何能運作這麼大規模的造反運動。難道他真的不怕那執法如山的曹丞相嗎?

根據史書零星記載,可以知道,魏諷似乎不是一個特別有後台的人。

為何這樣說,難道魏諷就不知道曹操曾經搞了好多次鎮壓反革命的行動。即使如伏皇后、董國舅之流也曾繩之以法。小小的一介書生,怕不是活膩了。

江湖猜測,魏諷可能是曹丕炮製的一起冤假錯案。

其一,不知道詳細的家庭住址,有的說是沛國人,字子京。有人說是濟陰縣人。一個造反派的頭頭,竟然不知道他的家鄉地址,這個魏諷,也真的夠可以的了。

其二,身份懸疑。魏諷是一代文士,按理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人造反,顧慮重重,思前想後。不知道這位魏相公心裡到底怎麼想的。難道他不怕株連九族。

其三,魏諷曾得到鍾繇的重視,鍾繇是何許人士,像當年曹操打天下,曹操的後院都是鍾繇一手策劃的。他當時擔任的是司隸校尉。鍾繇對曹操忠心耿耿,哪裡會有反叛之心。

其四,魏諷能言善辯,為何沒有對自己的行為做一番表白。既然是著名文士,為何沒有一兩篇文章流傳後世。世說新語記載,說魏諷有惑眾才。蠱惑別人,也要有自己的實力,魏諷的實力難道僅僅是說一些漂亮的言辭。傅子曰:初,太祖時,魏諷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傾心交之。

其五,魏諷案子牽涉的人物,都是荊州投降勢力的後人,或者與荊州投降勢力有關的。比如張繡的兒子、王粲的兒子、劉廙的弟弟劉偉、荊州名士宋忠的兒子,還有一個武將長樂衛尉陳煒。長樂衛尉官職不算不太大,卻是朝廷宮中的近臣。

其六,有人說這時魏諷想與關羽裡應外合算計曹魏,拿下鄴城。這恐怕不現實,儘管關羽水淹七軍聲勢浩大,甚至曹操放出狠話,要遷都避其鋒芒。但是曹操內部相當團結,不是一兩個失意文人能夠撼動的。比起魏諷,孔融不知道要強多少倍,可是仍然死在他的手中。

至此,一切都水落石出,他可能是朝廷身邊的人看到漢獻帝每天都提心弔膽過生活的人自發起來的反對曹操的行動,又加上曹操本人可能對華而不實的魏諷並不太重視,從而引起這樣的一場騷動。說他是大的謀反叛國行動,其實並不確切,因為他所牽連的人物的力量太弱,對曹魏集團根本構不成威脅。

那麼現在來說,曹丕為何要炮製一個這樣的案子。

其一,顯示曹丕的政治手腕。我和父親曹操一樣,也很鐵腕。敢於鎮壓一切不合主流的聲音。任何想和我們曹氏父子為敵的人,統統會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其二,我曹丕雖然也是文人,儘管文章寫得也很好,但是天下的文人一定要以我馬首是瞻,否則,你的言行有可能成為自己掉腦袋的罪證。你一定要認清大局,否則,將會對你的一生產生不利的影響。

其三,涉案的年輕人千萬要看清方向,不要犯路線性的錯誤,不要以為你老子曾做過大的貢獻,就盲目自高自大起來。比如王粲和張繡,都曾是曹操手下的文臣和武將。[2]

不過,魏諷肯定是有眼無珠,或者根本上就是一個智商很二的人,他唯一相信的武將卻在造反前偷偷的告密,因此這麼大的造反行動一下子擺在了繼任者曹丕手裡。曹操當時正在征漢中的路上,連知道這回事就不知道,曹丕就順藤摸瓜把魏諷案子給結了。結果王粲的兩個兒子被處死,還有劉廙的弟弟、張繡的兒子張泉等人。

魏諷案了解了,荊州當年的投降實力得到了瓦解,這讓曹丕內心很釋然,畢竟自己對於荊州投降勢力有着切膚之痛,自己的兄長曹昂就死於征張繡的戰役,曹丕一直耿耿於懷。不過曹操顯然要比曹丕大氣,他說處理魏諷的案子假如自己在京師,一定不讓仲宣無後,也就是對有些人一定要法外施恩。

參考來源

  1. [1] 搜狗
  2. [2] 三國在線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