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龍屬
鯨龍屬(屬名:Cetiosaurus,意為「鯨魚蜥蜴」)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的歐洲英國及非洲摩洛哥,距今約1億6700萬年前。牠們的身長估計約16米長,體重約24.8公噸。
牠的學名的意思是由古希臘文的「κητος」(意即「海怪」,衍生出鯨魚一詞)與「σαυρος」(意為蜥蜴)而來,是因其發現者理查·歐文(Richard Owen)原先認為牠是海中的巨大鱷魚。
鯨龍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頸長、頭小,較其他蜥腳下目原始、尾巴較短。
目录
描述
鯨龍是長頸的四足恐龍,約有16米長。牠的頸部與身體一樣長,尾巴相對較長,包含有最少40節尾椎。牠的背椎非常重及原始,並不像較高等的蜥腳下目(如腕龍)的骨頭般是空心的。牠的橈骨與肱骨一樣長,而股骨約為6呎長[1]。鯨龍與其他早期蜥腳類恐龍的脊椎幾乎是實心的,這是原始恐龍的特徵。隨者蜥腳類恐龍的演化,牠們的脊椎骨開始有了空腔,這可減輕牠們的重量[2]。
發現及物種
鯨龍是首種被發現、命名的蜥腳下目,也是第一種發現於英格蘭的蜥腳類恐龍。目前已在英格蘭及摩納哥發現鯨龍的化石。在英格蘭懷特島郡發現的有一節脊椎、肋骨及前肢骨頭,由英國生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及古生物學家理察·奧雲於1841年(他命名恐龍的前一年)所命名。
在1840年代末及1868年,分別發現更多的四肢骨頭及另一個接近完整的骨骼。奧雲認為牠有鱷魚的特徵。不過諷刺的是,直到湯瑪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於1869年將鯨龍歸類於恐龍後,鯨龍才被真正了解[3]。
在早期的研究歷史,有許多化石被歸類於鯨龍,目前被發現屬於其他不同恐龍。牛津鯨龍(C. oxoniensis)是最著名的種,化石是從英格蘭牛津郡及拉特蘭發現,年代為中侏羅紀的巴柔階,比模式種短體鯨龍(C. brevis)所有的資料更多。
理察·奧雲在鯨龍的最初研究裡,並沒有標名模式種,導致後來研究的混淆。模式種中間鯨龍(C. medius)的化石太少,沒有足夠鑑定的特徵。有學者主張將牛津鯨龍改為新模式種,將中間鯨龍視為疑名;或是使用短體鯨龍作為模式種。
在1968年夏季,英格蘭拉特蘭地區的一個挖掘工地,挖土機挖到一個牛津鯨龍的標本(編號LCM G468.1968)。萊切斯特市博物館將化石挖掘出來。這個化石的全長約15公尺,已發現部位包含:第2到第14節頸椎、大部分背椎、薦椎與前段尾椎的小部分、人字形骨、腸骨、右股骨、以及肋骨與四肢的碎片。這個標本是目前最完整的英國恐龍化石之一,但化石可能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從1985年開始,萊切斯特市的新沃克博物館開始展示化石的複製骨架。複製骨架共計有14節頸椎、10節背椎、5節薦椎、約50節尾椎[4]。
參考文獻
- ↑ Fastovsky DE, Weishampel DB. Sauropodomorpha:The Big, The Bizarre & The Majestic. (编) Fastovsky DE, Weishampel DB. The Evolution and Extinction of the Dinosaurs (2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29–264. ISBN 978-0-521-81172-9.
- ↑ David Burnie. The Kingfisher Illustrated Dinosaur Encyclopedia. Kingfisher Publications Plc. 2002.
- ↑ Debus AA. Mysterious Giants:Historical Sauropods. Dinosaur Report. 1994, (Spring): 8–9.
- ↑ Volume 45 Paleontology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