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魯迅一百句

來自 豆瓣讀書網 的圖片

《魯迅一百句》是2007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郜元寶。

目錄

基本內容

書名:魯迅一百句

頁數:213頁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8月1日

ISBN:9787309056600

作者:郜元寶 解讀

開本:32開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內容提要

在黑暗勢力面前,他惡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眾面前,他忠實如牛。他就是魯迅,因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良知,而被譽為「民族魂」。在他五十六年的戰鬥生涯中,他的創作達三百萬字,譯文約二百五十萬字,顯示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實績,成為世界文學寶庫的珍品。本書精選了魯迅文學作品中的一百個經典語句,並作了詳細的解讀。

魯迅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作為文學家,他既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又是傑出的散文家,中國現代雜文的開拓者,也是卓有成就的詩人、文史家和翻譯家。魯迅的文學作品中所蘊藏的豐富而深刻的歷史的、文化的、文學的內涵和啟示實在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本書精選了魯迅文學作品中的一百個經典語句,並作了詳細的解讀。

推薦

魯迅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作為文學家,他既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又是傑出的散文家,中國現代雜文的開拓者,也是卓有成就的詩人、文史家和翻譯家。魯迅的文學作品中所蘊藏的豐富而深刻的歷史的、文化的、文學的內涵和啟示實在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在黑暗勢力面前,他惡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眾面前,他忠實如牛。他就是魯迅,因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良知,而被譽為「民族魂」。在他五十六年的戰鬥生涯中,他的創作達三百萬字,譯文約二百五十萬字,顯示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實績,成為世界文學寶庫的珍品。本書精選了魯迅文學作品中的一百個經典語句,並作了詳細的解讀。

作者簡介

郜元寶,男,漢族,1966年生於安徽銅陵,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曾為台灣大學客座教授、悉尼大學訪問學者、韓國高麗大學客座教授等。研究領域有中國現代文學史、當代文學評論、現代漢語與中國新文學的關係史、魯迅研究、西方美學和文藝思想。著有《拯救大地》《在語言的地圖上》《魯迅六講》《另一種權利》《午後兩點的閒談》《現在的工作》《說話的精神》《在失敗中自覺》《惘然集》《為熱帶人語冰——我們時代的文學教養》《魯迅精讀》等論文、隨筆雜集。譯著有《人,詩意地棲居:超譯海德格爾》。

目錄

卷前小引

編者感言

人立而後凡事舉要警惕西方的「文化偏至」

「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

「英雄志士」不是「人」

非信無以立

肩住了黑暗的閘門

可憐的中國的孩子

「國粹」可能就是「國渣」

「中國人」與「世界人」

「自大」也有講究

「掃除庭院」與「劈開地球」

只有「來了」來了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暴君的臣民比暴君更暴

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歷史只有「吃人」二字

難見真的人

地上本沒有路

怨恨造物

敢把唾沫吐在新的少年的臉上

最要緊的是改革國民性

夢醒以後無路可走

群眾永遠是戲劇的看客

中國太難改變了

梁啓超的腰子、魚肝油、痱子粉和

須滕五百三

我們中國最偉大最永久的藝術是

男人扮女人

中國歷史的惡性循環

歡迎這樣的外國人

自己裁判,自己執行

一定要死,還要吃飯

瞞和騙的大澤

為敵人而活

難以直說的悲哀

一切都是中間物

我不樂意

我不布施

我且去尋野獸和惡鬼

抉心自食者的失敗

沉默充實,開口空虛

誰反對白話就詛咒誰

少看或者不看中國書

歷史上都寫着中國的靈魂

從《毛詩大序》到六個「敢」

「真的猛士」的文采

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

「奴才的破壞」和「強盜的破壞」

無聲的中國

「仇貓」的三個理由

婚禮無非性交的廣告

《紅樓夢》的五種讀法

小乘與大乘

今日就是「大時代」

煮自己的肉

極左傾的兇惡的面貌

精神上的流氓

幫忙、幫閒和扯淡

娘兒們也不行

我們要覺悟着被描寫

批評·罵·捧

京派與海派

清代學術是折本的生意

傻瓜的遺傳

文字獄的另一面

成也不信,敗也不信

也不過輓聯做得好而已

中國的脊樑

「愛面子」和「不要臉」

連迷信也會弄虛作假

蘇州話令人肉麻

「放火的名人」和「點燈」的無名氏

心裡受傷永不痊癒

應該懸想它是一件新東西

暗殺中國着作

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文字遊戲國

藏在罪惡之下的真正的潔白

勇士自然也性交

人生有限而藝術永久

文藝是溝通人類的正道

「淪為異族的奴隸」或「做自己人的

奴隸」

生活的渣滓

遺囑七條

一個都不寬恕

編者後記

魯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着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與厲綏之和錢均夫同赴日本公費留學,於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最為廣泛的筆名。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