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莺歌福德宫

莺歌福德宫
图片来自flickr

莺歌福德宫,为台湾新北市莺歌区一座超过百年历史的土地公庙,推估约西元1872年前所建立,为新北市莺歌区历史最悠久的土地公庙[1]

目录

沿革

  • 原福德宫的管理由当地各里轮值,后于民国92年正式成立莺歌福德宫管理委员会管理,并针对已年久失修的庙殿著手筹备重修工作。民国97年(西元2008年)完成重修,即现在所见之庙殿主体。

特色

  • 莺歌福德宫坐落于“鲤鱼穴”山头,下方为莺歌溪,为居民之信仰中心,其中石刻土地公神像与供桌下祭拜的虎爷尤为奇特。庙外石堵左为“风调雨顺”,右侧“国泰民安”,地方人士指出,当初庙外石堵“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摆放左右的顺序,一度因信众意见不同引发争议,最后以先风调雨顺、才能国泰民安之说,即决定左为“风调雨顺”、右侧“国泰民安”;另庙前石雕香炉上2只狮子面朝庙内,有别于一般庙宇,一说是因顺应香客朝内礼拜,狮子也应朝内的关系所设置。
  • 莺歌福德宫不仅庇佑居民,也是当地生意人求财圣地,由于热闹的莺歌陶瓷老街就在附近,亦为游客热门礼拜的名庙之一。

土地祠

土地庙,又称土地公庙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1949年以前,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庙。

土地庙在中国大陆曾由于“文革”作为“四旧”大部分被捣毁。随著“改革开放”和开始信仰自由[4] 以后,自1980年前后有蒸蒸日上的恢复民间信仰和社会的逐渐发展,便有一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这些土地庙多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信仰中心,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从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积大小小则几平方米,大则十几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陆官方和媒体一直密切关注这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就以当时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落后为借口和理由,来呼吁乡民多关注乡村基础教育,集中精力投资建学校,不要热衷于“迷信”,但仍旧无法破坏民间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区官方就以破除迷信为借口而进行强行拆除,这股土地庙信仰复兴的热潮最终还是被大陆官方镇压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后,几乎每乡至少有一处或多处,其数量分布因地而异。台湾因为拥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当多的土地庙;据官方的调查,其数量超过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爷”,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般称为“大伯公”。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也是与人民较亲近的神祇

土地庙的造型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中国大陆土地庙

潮汕土地庙

土地神在潮汕俗称为伯公。土地庙亦称伯公庙或写作福德老爷庙、福德古庙。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有伯公神位,商铺也不例外。伯公庙规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为普遍,田野、山岭、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莺歌区百年土地庙 古迹拆除_2008. PeoPo公民新闻. 2012-09-14 [2018-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2. 林春旭. 弯街窄巷内看莺歌的前世今生. 镜周刊. 2018-04-28 [2018-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3. 曾庆忠. 莺歌福德宫 陶瓷老街求财圣地. 中华日报. 2014-12-27 [2018-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4.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