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鸂鶒,亦作"鸂鶆"。水鳥名。形大於鴛鴦,而多紫色,好並游。俗稱紫鴛鴦。

山西祁縣方言中特指討人喜歡的意思。常用作不鸂鶒,一般指不招人喜歡的人。

韓學宏所著的《唐詩中的鳥類》一書中認為,鸂鶒是鳳頭潛鴨,它又名紫鴛鴦。鸂鶒在很多古人詩句中都出現過,杜牧杜甫都有詩句提及。李時珍說,鸂鶒比鴛鴦大,喜歡成群活動,毛色以紫為主。故名紫鴛鴦,李白的"七十紫鴛鴦[1],雙雙戲庭幽"指的就是鸂鶒。

目錄

詞語解釋

唐·溫庭筠《開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韻》:"溟渚藏鸂鶒,幽屏臥鷓鴣。"顧嗣立補註:"《臨海異物志》:鸂鶒,水鳥,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無毒氣。" 明清兩代,七品文官官服上的補子就用鸂鶒。 唐·杜甫《卜居》:

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塵事,

更有澄江銷客愁。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全唐詩

五代詩人毛文錫也寫過鸂鶒:

休相問,怕相問,相問還添恨。春水滿塘生,鸂鶒還相趁。

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偏憶戍樓人,久絕邊庭信。

--毛文錫《醉花間》

宋代朱敦儒還特地創了個詞牌叫《雙鸂鶒》:

拂破秋江煙碧,一對雙飛鸂鶒。應是遠來無力,相偎梢下沙磧。

小艇誰吹橫笛,驚起不知消息。悔不當時描得,如今何處尋覓。

--朱敦儒《雙鸂鶒》

明、清兩代的七品文官官服補子上繡的就是鸂鶒。

宋代辛棄疾[2]也寫過鸂鶒:

溪回沙淺,紅杏都開遍。鸂鶒不知春水暖,猶傍垂楊春岸。

片帆千里輕船,行人想見敧眠。誰似先生高舉,一行白鷺青天。

--辛棄疾《清平樂·溪回沙淺》。

視頻

鸂鶒 相關視頻

唐溫庭筠詩一首行書作品
宋代朱敦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