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
麥芽(英語:Malt)為禾本科植物大麥 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而得。將麥粒用水浸泡後,保持適宜溫、濕度,待幼芽長至約0.5cm時,曬乾或低溫乾燥。穀物浸泡在水中,促使其發芽,利用發芽產生的酶,將穀粒中的澱粉轉化為麥芽糖,[1]然後再迅速地加熱乾燥,所產生的產品。[2][3],工業中一般多用大麥,也會使用其他的穀物。
浸泡後的麥芽,麥芽糖溶解後產生的溶液稱為「醪液」,主要使用在釀造啤酒、威士忌、杜松子酒等,以及製作飴糖、麥乳精等食品。
麥芽也是一種中藥,功能為行氣消食健胃、回乳等。一般以小麥、大麥作為原料的,稱作麥芽;以稻米、小米為原料者,稱作穀芽。
目錄
性狀
本品呈梭形,長8~12mm,直徑3~4mm。表面淡黃色,背面為外稃包圍,具5脈;腹面為內稃包圍。除去內外稃後,腹面有1條縱溝;基部胚根處生出幼芽及鬚根,幼芽長披針狀條形,長約0.5cm。鬚根數條,纖細而彎曲。質硬,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微甘。[4]
鑑別
取本品10g,研碎,加無水乙醇30ml,超聲處理40分鐘,濾過,濾液加50%氫氧化鉀溶液1ml,加熱回流15分鐘,置冰浴中冷卻5分鐘,移置分液漏斗中,用水20ml分次洗滌容器,洗液併入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30~60℃)振搖提取3次,每次10ml,合併石油醚層,置45℃水浴上揮幹,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麥芽對照藥材10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1: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含15%硝酸的50%乙醇溶液,在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5]
炮製
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
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
生麥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氣。用於脾虛食少,乳汁鬱積。
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於食積不消,婦女斷乳。
焦麥芽:消食化滯。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7]
化學成分
麥芽含澱粉酶、轉化糖酶、維生素B、脂肪、磷脂、糊精、麥芽糖、葡萄糖等。《中藥大辭典》:麥芽的化學成分],中醫世家</ref>
藥理作用
麥芽因含消化酶及維生素B,有助消化作用。[8]
中醫醫理
內經上古天真論云:「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明白告訴我們要合乎道,要預防疾病,必須從身心調適著手。為醫者身體力行,則能自助助人,功莫大焉。
參考資料
- ↑ "How to brew manually by John Palmer
- ↑ Quality Factors for Malting, Brewing and other End-uses.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07-04-13].
- ↑ What is malting?
- ↑ 《中國藥典》:麥芽的性狀,中醫世家
- ↑ 《中國藥典》:麥芽的鑑別,中醫世家
- ↑ 《中國藥典》:麥芽的炮製,中醫世家
- ↑ 《中國藥典》:麥芽的功能主治,中醫世家
- ↑ 《中藥大辭典》:麥芽的藥理作用,中醫世家
參考文獻
- D.E. Briggs, Malts and Malting, Kluwer Academic / Plenum Publishers (30 Sep 1998), ISBN 0412298007
- Christine Clark, The British Malting Industry Since 1830, Hambledon Continuum (1 Jul 1998), ISBN 185285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