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花挑
麻城花挑 |
中文名;麻城花挑 流傳;麻城福田河、兩路口鄉 別稱;挑花籃" 表現形式;"薅秧步"、"牽牛" |
麻城花挑又名「挑花籃」,流傳於麻城福田河、兩路口鄉一帶,遇喜慶節日在街頭、室內或舞台上表演。角色有嫂子(簡稱「嫂」)、小妹(簡稱「妹」)、情哥(簡稱「哥」)三人。[1]
目錄
基本簡介
妹肩挑用五彩紙花裝飾的花擔(即花挑),手持方巾,哥手握竹板,嫂右手持扇、左手持方巾,三人邊唱邊舞。哥與妹相互傾訴情意,嫂子則穿插其間逗趣,舞蹈活潑而風趣。
歷史淵源
據記載,唐太宗即位時,雙廟(福田河與河南省交晃的地方)建起了兩座對峙的廟宇,取名為「雙廟觀」。每年元宵節及大端陽,雙廟觀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一方面是為了祈求神靈,保佑太平;另一方面則是利用廟會頌揚太平盛世和皇帝的功績。人們挑着採茶用的竹籃,插上各種野花,邊走邊唱參加廟會。
表演形式
花挑舞蹈輕鬆活潑,富有較濃厚的生活情趣,有反映勞動的「薅秧步」、「牽牛」、「拔泥步」動作,也有反映愛情的「鴛鴦戲水」、「斗嘣」、「探妹」動作。三個角色各具特色,嫂是彩旦形象,搖身擺胯,動作誇張;妹肩挑花挑,一步一顫,步伐小而輕盈;哥手中竹板啪啪作響,動作舒展、健美,逗妹時又常出現撅臀、伸頸的丑角動作,將生角與丑角集於一身,給舞蹈更增添了喜慶色彩。
音樂伴奏
麻城花挑的音樂伴奏原來只有打擊樂,後來加進弦樂,由打擊樂、管弦樂、演唱曲三部分組成。主要伴奏樂器有鼓、大鑼、鈸、馬鑼和嗩吶、笛子、二胡、板胡、高胡、三弦等。演唱曲輕鬆活潑,生動風趣,歌詞為七字句式,每段五句,演唱時,第一句反覆一次,中間加上一問句和一答句,共為八句,藝人稱之為「搶八句」。如《歌妹在桃園》唱詞:(哎)你走在後我在前(哪),同唱(咧)同賀(哎)喜連(耶)天(哪),哥妹同把廟會走(哪),(哎)夥計們(哪),你喊夥計咋的嘛(餵)?(哎)歌兒不唱別一段,唱一個兄妹在桃園(哪喲)在桃園(哪)。
藝術特點
1、形式靈活,導具簡便而美觀。
花挑表演人數不多,不論是稻場、山坡、街頭、巷尾、廣場、舞台都能表演。表演時,由一個姑娘挑着花挑,邁着輕快的步伐,使扁擔閃閃迭迭,花兒隨風搖動,好似仙女步花叢,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2、內容健康,富有故事性。
演唱的內容主要是以反映農村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愛情故事,啟發人們向封建包辦婚姻作鬥爭。
3、句式別拘一格。
花挑唱詞,每段五句,但在演唱時,由於曲詞情緒的發展,第一句反覆一遍,加上一問一答兩句,共為八句,藝人稱之為「搶八句」。
4、曲風激情婉轉,歡快動聽。
全曲分為八個樂句,兩個樂段,風格統一,具有濃厚的大別山民間風味。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湖北民間傳統歌舞《麻城花挑》,搜狐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