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濱的村莊(曹含清)
作品欣賞
黃河之濱的村莊
很多年前我還是孩子時,經常聽姥姥嘮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難以忘記。
姥姥的老家在黃河之濱的一座村莊,她有兩個哥哥與一個姐姐,可惜除了姥姥,他們都沒有長大成人就染上瘟疫或得病夭亡了。
那一年黃河泛濫成災,淹沒河南、山東、江蘇的很多地方。那時姥姥大約十六七歲,與她的家人倉皇走散。她隨着浩浩蕩蕩的災民向南逃荒,流落到尉氏境內認識我姥爺,便在那裡安家落戶。
洪水消退後,逃荒的人們紛紛返回故土,在廢墟上重建家園。土地與生命是災難難以毀滅的,它們從不向災難屈服,它們孕育希望與奇蹟。
姥姥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太姥爺和太姥姥也回到黃河之濱的村莊。他們希望生於斯死於斯,最終與腳踏一輩子的土地化為一體。
經過浩劫,村莊同一家族的人或死亡或失散,僅剩下他們一戶。不久太姥爺病亡。太姥姥是個盲人,而且年邁體衰,無人照顧。姥姥遠嫁他鄉,本想把太姥姥接到家中贍養,但太姥姥堅決不同意,因為當時姥姥要養育五個子女,口糧匱乏,經常揭不開鍋,太姥姥不想成為女兒的負擔。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年邁的盲人孤苦伶仃,在一間破茅屋草中生活。她的飲食起居是何等艱難!
出乎意料的是父老鄉親對太姥姥並沒有不管不顧,而是把她當作親人。張家給她送去幾個剛出鍋的窩窩頭,王家給她端來一碗玉米糊糊,李家為她挑一桶井水,趙家為她洗幾件髒衣服……農閒時,人們時常聚集在她的小院子裡扭秧歌、練武術、打紙牌,讓那個狹小而孤淒的小院熱鬧鼎沸。
十多年後太姥姥去世了。她彌留之際姥姥不在身邊。一個年輕人日夜兼程,徒步一百多里將消息告訴姥姥。姥姥趕回時太姥姥已經斷氣。姥姥每當說起這件事時就淚眼婆娑,哽噎不止。
姥姥經常說她沒有盡到做女兒的責任,是父老鄉親贍養了她的老母親。每年清明節時,姥姥總要到黃河之濱掃墓,看望那些街坊鄰居。她八十多歲時患了肺癌,臥病在床,仍然老淚縱橫地念叨着那些往年舊事。
姥姥去世後的第一個清明節。我的母親和舅舅商量說姥姥生前整日惦念黃河之濱的老家。他們決定到那裡給太姥爺和太姥姥掃墓,這也算是了結姥姥的一樁心愿。他們對那裡的人幾乎不認識,掃墓那天卻受到熱情款待。
作者簡介
曹含清,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