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眼草

多年生粗壯草本。葉劍狀線形,基部套折,長15-60厘米,寬4-8毫米,頂端尖銳至稍鈍,海綿質,無毛,干後葉脈不明顯但具多數短而突出的橫肋與其相連;葉鞘長7-20(-20) 厘米。花葶粗壯,長15-63厘米,扁至圓柱狀,具深槽紋;頭狀花序卵形至長圓狀卵形橢圓狀,有時近球形,長1.2-3.5厘米,寬1-1.5厘米;苞片倒卵形至近圓形,內凹,長5-8毫米,寬5-7毫米。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黃眼草
  • :原生生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粉狀胚乳目 Farinosae
  • 亞目:帚燈草亞目
  • :黃眼草科
  • :黃眼草屬

形態特徵

頂端鈍至截形,全緣或微凹,黃褐色,革質,有光澤,邊緣較薄而色淡,有時呈金黃色,在上部近頂端有微乳突;萼片半透明膜質,為苞片所包,側生的2片線狀匙形,長5-7毫米,寬0.8-1.4毫米,頂端鈍,背面中央有淺褐色龍骨狀凸起,其上有微齒;中間萼片寬大,風帽狀,長4-6毫米,寬2-2.5毫米,下部收狹成柄狀,中央有1脈;花瓣淡黃色至黃色,檐部倒卵形至近圓形,長3-4.5毫米,寬3-4毫米,邊緣具波狀齒,爪部長3.5-5毫米,寬約0.5毫米;雄蕊貼生於花瓣,長約4毫米;花葯卵形,頂部有缺刻,缺刻具短尖頭,藥室尖,藥隔膜狀,凹入,凹陷處有時具短尖頭;花絲短而寬;退化雄蕊與花瓣互生,畫筆狀,長2-3毫米;子房卵圓形,長約4毫米,1室;花柱上端3裂。蒴果倒卵圓形至球形,長3-4毫米。種子卵形,長0.5毫米,兩端尖,表面有縱條紋,黃棕色。花期9-11月,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250-600米的濕草地、田邊或山谷、平地。

分布範圍

產我國南部。斯里蘭卡、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至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 【藥 名】:黃眼草
  • 【來 源】:為鴨跖科植物黃眼草的全草。
  • 【功 效】:殺蟲止癢。
  • 【主 治】:治疥癬。
  • 【性味歸經】:苦,寒。肺、肝二經。
  •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
  •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南部(合浦)、廣東南部(廣州、東莞、海南)及沿海島嶼。
  • 【拉丁名】:黃眼草 Xyris indica L.
  •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對香豆酸、芥子酸、阿魏酸、鞣質、皂甙、花色甙。[1]

參考文獻

  1. 黃眼草,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