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之竹(李仙正)
作品欣賞
黃金之竹
那年春天來得早。
實在找不出一塊空地,用於栽花種樹,警營里沒有一點綠色生機。於是,唯有「螺螄殼裡做道場」,利用天井的「邊角料」,在原本平平坦坦的水泥道地上,實施開鑿「手術」,總算擠出了三個圓形的大深坑,及時清除了坑內的沙石夯土。再過一二天,又不知從哪裡拉來三棵樹,其中兩棵桂花樹,一棵銀杏樹,估計樹齡足有十歲以上。樹的根部,連同一大塊泥巴團,還被粗糙的稻草繩綁紮得嚴嚴實實。
就這樣,三棵樹移栽到三個大深坑裡。並換上了新鮮的黃泥土,追底肥,澆上水,培上土,慢慢填滿深坑,略高出地面。哦,我心中的疑慮謎團,輕易地解開了。想當初,一方好端端的天井,平坦的水泥道地,停放車輛都嫌不寬敞,挖幾個大坑做什麼,不是吃飽了沒事幹嗎?原來是種樹綠化,美化庭院,營造美麗警營的生態視覺。
春暖花開,那棵種在食堂門口北側的銀杏樹,枝頭開始發出綠色的嫩芽。假以時日,樹頂綴滿翡綠的華蓋,綠葉婆娑,高雅清幽,定能遮掩烈日,給警營投下一片清涼。可誰知,銀杏樹旁邊,兩株小拇指大小的竹筍破土而出,似乎成了意外的收穫。這讓「識貨」的章教導樂壞了,內心驚喜不已,映入眼帘的不是一般的竹子,而是「黃金竹」,便決意留下它。隨後,小竹筍一天一節地長高,章教導擔心發生意外,落實必要的防護措施,忙找來一根米把長的竹棒,插到地里「立竿見影」,用纖維繩把竹筍固定在竹棒上,以防不測。
「呵呵,想不到栽樹還能栽出『黃金竹』來。有可能是在杏樹移栽的土壤里,藏着一截竹根,也有可能是在置換的黃土裡,留有半截竹子的殘根……」小竹筍吸引着章教導的目光,蹲在旁邊近距離火力偵察,還頗有研究地認為。據了解,此竹由於金黃色的竹杆,通常作為盆景栽培植物,用於供人觀賞,暗合了人們富貴吉祥的寓意,對黃金賦予尊貴、霸氣象徵的養眼心態。
我知道,常常在工作之餘,章教導喜愛花草樹木,養養花,種種樹,打發業餘時光。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不知不覺也積累了不少。他的故鄉在澄江岸邊,從小生活在石大人腳下,遠離城市,脫離喧囂,平時養成了回歸故里過假日的習慣。一來探望家中老人,盡一分孝心;二來有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不忘動動鋤頭,活動筋脈,順便在田間地頭,幫助家人幹些的農活。記得「五一」放假,我們籠絡了一大幫同事,就去他家坐坐,發現他家門前的大桑樹上,正掛滿了熟里透紅、紅得發紫的桑果,當即嚷嚷着動手,更激起品嘗的欲望。我們一邊採摘,一邊往嘴裡塞,又甜潤,又清脆,嘗夠了,還帶回來許多。
人活一輩子,免不了一日三餐。生活在警營里,我們自覺遵守着正常的生物鐘,每天從食堂門口進進出出,自然留意到眼前的視覺,似乎沒什麼變化,但又覺得哪裡不一樣了。同樣的天井裡,同樣的食堂里,同樣的角落裡,卻多了一處生命的綠色。看着兩株青嫩的小竹筍,正在一天比一天長高,見證了雨後春筍般的生命活力,奮進向上的精神動力。當年,二棵青嫩的小竹筍,最終長成了一對小拇指粗、一米來高的「黃金竹」,特別是金黃金黃的竹杆膚色,耀眼炫目。當展現在人們面前時,多看幾眼的感覺油然而生。雖然襯托不了金碧輝煌那種富麗堂皇的氣勢,也不是希罕物質而金光閃爍那種俊逸華美的珍貴。但在人生邊緣,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似乎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既逗人喜愛,培養情趣,又不乏遐想,寄託希望,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假如容易就能分清竹子雌雄,我不妨做一回月下老人,讓這對黃金之竹結為「夫妻竹」,百年好合,繁衍生息,生兒育女,子孫滿堂。
歲月悠悠,層層年輪,時光老去。一晃十幾個年頭過去了,「黃金竹」遵循自然規律,延續生命,代代相傳,但面臨着新老交替的機遇與挑戰。在成長的道路上,「黃金竹」從小拇指粗長到釣魚竿粗,從一米高長到三米高,從二株又長到三五株、七八株不等。考慮到土壤空間資源有限,只好人為地對它「計劃生育」,每年准許其增加一二株。有一次,大雪紛飛的夜晚,厚厚的積雪壓得竹子喘不過氣來,其中一株竹子攔腰有一節竹節,被折彎得四分五裂了,沉重的竹頭竹枝竹葉被迫下垂,差不多橫在地上,影響食堂就餐人員進出,象這類「老弱病殘」的竹子,除及時清理外,一般每隔二三年再清理一次。始終控制數量,保持質量,而今僅存六株,與銀杏樹廝守相伴。
充滿詩意般的「黃金竹」,依然常年長青,青春永駐。那種頑強的生命,挺拔的姿態,進取的信念,擔當的勇氣,早已深深地留在過去的往亊里,種在難忘的記憶中。真如清·鄭板橋的《題墨竹圖》:「細細的葉,疏疏的節;雪壓不倒,風吹不折。」可竹子依然還是竹子,警營依然還是警營,而警營裡邊的人呢?隨着歲月流逝,誰還能認得這竹子!不知道那簇黃金之竹,在警營安家落戶起,風采依舊,風光無限。那種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朝向生機盎然、團結奮進、蓬勃向上的警營生活。十幾年間,先後所長換過四五任,民警、協警走了一茬,又來了一茬,警營生態環境發生了巨變,美麗警營已初具規模……
世界是物質的,生活是哲理的。一番深思熟慮過後,生活趨勢逐漸變得明朗。這時,我們往往用「胸有成竹」去理解,去形容,去表達,盡讚一個人的聰明睿智,特別是那種準備充分、成熟穩妥的辦事風格。可那些寫意的、寫虛的、寫生的入畫之竹,不僅僅蘊含着竹子內在的精神風貌,更是映襯着相對稱的人格追求和人生價值。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必須眼到、手到、心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把「眼中之竹」潛移默化為「胸中之竹」、「心靈之竹」。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古人鄭板橋曾有體會:「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此機也。獨畫云乎哉!」
竹如人生,人生如竹。其實,做人如做竹,竹和人是相互溝通的,有秀逸,有神韻,有風骨,也有內涵,有靈魂,有情懷。不過,竹子是人生另一種形式的「參照物」:我們詮釋竹子,頑強不屈、笑迎風雨的生命活力,面對人生的挫折與磨難;我們學習竹子,堅韌挺拔、剛直謙遜的高風亮節,盡顯人生的胸襟與高度;我們感悟竹子,彎而不折、柔中有剛的內在的精神品性,信守人生的原則與諾言;我們借鑑竹子,超凡風韻、脫俗情趣的優雅品位,忘卻人生的煩惱與痛苦……
在陽光的照耀下,那簇矮矮的小竹子,透着金黃金黃的皮膚,仿佛金光閃閃,光芒萬丈,形象高大,成了一縷最晶瑩、最絢爛、最壯麗、最美好的金色人生的光環。
作者簡介
李仙正,1954年11月出生於河北省井陘縣胡家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