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山
黃龍山(湘鄂贛交界山脈)
黃龍山位於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湘、鄂、贛三省的天然屏障,風光迷人的旅遊勝地——山川深重,鍾秀奇多。
黃龍山東麓的黃龍寺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黃龍宗的發源地,黃龍宗擁有信徒從多,對中國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均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黃龍山自古就是吳之頭楚之尾,如今則是湘鄂贛三省的天然屏障和自然分水嶺,因其山幽林靜,向來為佛道所鍾情,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信徒遍布世界的黃龍宗就誕生在這裡,至今還有日、韓的黃龍後裔組團到黃龍來拜謁祖山祖庭,而黃龍的特殊區位、原始植被、秀麗風光、奇峰異石、天然溫泉,更是被世人譽為江南的香格里拉。[1]
- 中文名稱:黃龍山地理
- 位置:湘鄂贛三省交界處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龍王峰、龍湫池、試劍石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
目錄
簡介
黃龍山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處,在江西修水黃龍鄉境內,山北為湖北通城,屬幕阜山脈(江西廬山,湖南天岳山同屬此山脈),主峰只角樓,伴隨着雄偉挺拔的黃龍山而聞名遐邇。立足幕阜山頂峰黃龍山上的龍王峰,只角樓,極目遠眺,湘、鄂、贛三省盡收眼底。這裡山清水秀,風光宜人,有多處名勝古蹟,令遊客流連忘返,自然風景秀麗,系幕阜山脈的主峰,以山雄、景奇、木豐、水美的自然觀而著稱,被譽為湘鄂贛『的香格里拉」,同時其歷史底蘊厚重,影響深遠。黃龍山是幾百萬年前劇烈的地殼運動的產物,屬褶皺斷塊山。黃龍山自古未遭人為破壞,至今一派原生態、純自然的原始風光,自然景觀大小難以勝數,黃庭堅、蘇東坡等歷代達人賢士題詩賦句,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章石刻,又為其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和厚重的歷史內涵。景區內曾被歷朝三次封賜的祖庭黃龍寺至今猶存,香火興旺。
南宋慧南(詳見《中國名人大辭典》)大師開創黃龍一宗,使黃龍寺(位於江西修水黃龍鄉白橋村)成為宋代江西四大叢林之一,中國禪宗七宗之一黃龍宗的發源地,舉世聞名。從隋朝開始一直成為宗教與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深受黃龍宗影響的日本佛教界,經常專門派人前來拜謁黃龍祖庭。黃龍山蘊藏豐富的常年不低於70ºC的溫泉,具有很好的藥用功效。為方便遊客,景區建有多處風格別樣的休閒避暑山莊和溫泉洗浴場所,是人們休閒度假的理想之選。 每年3月舉辦的黃龍山登山節和黃龍寺特定的佛事節慶活動都會吸引大量遊客。景區內主要景觀有:龍王峰、龍湫池、試劍石、鳴水瀑布、黃龍寺摩崖石刻、劉磐墓、犀牛望月、石田三畝、泰清溫泉、玉皇殿、石龜問松、八卦石、鯉魚朝天等40多處。 [2]
主要景點
黃龍山位於幕阜山北麓,距通城縣城東南方向40公里處,東西走向,綿亘百里,巍娥高內峻,主峰只角樓海拔1528.3米,總面積為55平方公里。黃龍山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自然保護區。該地區旅遊區域空間結構可概括為:「一心三區」,即黃龍中心旅遊景區、天岳關旅遊景區、只角樓旅遊景區、鳳凰翅旅遊景區。現就「一心三區」的基本情況介紹如下:
只角樓景區
黃龍鄉——平等公路以北,牮樓嘴——只角樓石台階路以東,以湖北與湖南、江西交界的山脊線為界線。線該區分三個景區:三省景園、軒轅景區、農牧景區,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
三省景區
位於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方,以三省的交界點為中心,在湖北境內形成面積約1000畝的山脊觀景娛樂區。該園位於三省交界地段,站在界碑處,體驗一腳踏三省的感覺,讓人倍感興奮,同時可遠眺華中三省的旖旎風光,如天高氣爽還可遠望洞庭、鄱陽二湖。一年四季三面勝景各不相同:往湖北方向遠觀平等高山牧場,牛羊成群,農莊掩映在崇山綠樹草坪之間;往江西方向,近處一座山峰懸崖峭壁,山勢險峻而優美,自然讓人聯想到與江西的廬山有異曲同工之妙;往湖南方向,一條綠色大峽谷直衝遠方,兩邊山體上萬條綠色溝壑並排奔騰而下,匯於谷底。待傍晚時分,雲霧繚繞,華中三省天上龍脊若隱若現,山脊上地勢開闊,森林茂密,奇峰怪石構成了該景區的又一大亮點。如:神龜馱經、玉女拋梳、不二法門等,相傳葛稚川曾在此修煉,結廬名「雲巢」,遺留有煉丹所用的石槽、石缽等。
鳳凰翅景園
該區域原始自然風貌保存良好,古樸素雅,風情濃郁,鳳凰池山峰高峻,山頂平圓且積水,有如天池常年不竭,相傳周朝時有鳳鳴於此,登其峰可遠眺洞庭湖美景,又可享受山水的靈犀。鳳凰池峰南有溪流集山水傾瀉而下,飛瀑噴雪,蔚為壯觀,其下水潭深不可測,名曰老龍潭。附近還有應聲石、漂水岩、賽牛等不出欄等景點,景觀奇特,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鳳凰台景園
該區域古樹名木眾多,森林資源保存完好,原始藤架,參天古樹,人工林相整齊,植物樹木種類繁多,環境偏靜,面積廣博,更有自然神奇的高山濕地,比較適合科學考察探幽。
龍王峰
位於黃龍山頂部,海拔1511米,駐足峰巔,環覽群山,腳下雲飛霧走,天高氣爽之日,放眼西眺可觀洞庭碧波,極目東望能見鄱陽湖光,令人心曠神怡,如入仙境
黃龍寺摩崖石刻
黃龍寺為歷代文人騷客所詠頌,亦有珍稀手跡傳世而存。江西詩派詩祖黃庭堅親筆手書有「靈源」、「黃龍山」、「法窟」等。眾多的石刻,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湫池
見方的水井。亦即石馬龍王井。井水清甜,終年不涸,《義寧州志》載「山頂有龍湫,中有黃魚二尾,能致風雨」。黃龍山因此而得名。
黃龍山風光
景觀
走進黃龍山,這裡的原始生態、天然地貌、奇峰異景會讓你目瞪口呆、驚喜莫名,這裡空氣清新、流水清澈、樹木繁茂、禽獸滿山……這樣一方淨土、人間樂土、世外桃源,竟然存留在人煙稠密的江南水鄉,當真是一個異數。
黃龍能有如此原始的生態、奇麗的景觀,究其原因,首先得益於黃龍山山勢陡峭、垂直落差大,不適宜人類生活,現實中黃龍山海撥800米以上,是根本看不到人煙的,遠離了人類的踐踏與破壞,是黃龍山原始風貌能碩果僅存的主要原因;其次黃龍山三省交界的特殊區位,距任何象樣點的城市都在200公里以上的閉塞條件,使黃龍山長久以來成為世人遺忘的角落,得以獨享清靜、獨自悠閉,使黃龍有幸遠離了「粉黛」的浸染,脫離了「鉛華」的污濁,免遭了人為的雕飾,保持了她青衣素麵的天然面目。
黃龍山的景觀更是奇特詭異,到了黃龍,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鬼斧神工,天設地造等類似的字眼。這裡有栩栩如生的金鯉承露,有神靈活現的石龜間松,有維妙維肖的蛤蟆石,有恍然如真的營盤幕,有嘆為觀止的聳天石瀑,有驚心動魄的試劍石,有天設地造的玉女穿梭,有今古奇觀只角樓、令人心馳神往的雲之巢、人間少有的石田三畝、驚天動地的黃龍四重瀑,更有神秘的八卦圖、詭異的不二法門、自然奇觀寒牛不出欄…… 總之遍布黃龍的一百處自然奇景,不僅能讓你心曠神怡、神魂顛倒、心喜若狂、留戀忘返,其飽含的歷史成份與人文內涵更會讓你心旌動搖、感慨萬千、唏噓不止。
「幕阜行觀南北地,峰尖坐看東西州」。占地100多平方公里、海拔1500餘米的黃龍山,由於獨立千仞,是登高望遠的絕好去處,重陽之季,秋高氣爽,黃龍之上,望得見萬里長江的白帆點點,鄱陽洞庭的波光粼粼。東西走向的黃龍山,由於峰巒疊障,樹木蔥鬱,加上地處亞熱帶中部,雨量充沛,因而溪澗密布,瀑布叢生,是修江、汨羅江、雋水三河的發源地,因此黃龍山自古就有「一山觀兩湖,一水發三江」之說。 黃龍山素以清靜曠遠、山高林茂、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而著稱,不僅是觀光旅遊的上佳去處,而且是修身養性的天然福地,所以自古為佛道所鍾情,山上道觀寺廟眾多,只角樓的雲巢,就因為東晉著名的道士葛玄在此修身煉丹、並成仙升天而名揚天下;東麓的黃龍寺更因為開創了有世界影響的黃龍宗,而被古今傳頌。至今山上還有黃龍寺、回龍寺、三清宮等香火不斷、鐘鼓不絕。
黃龍山除遍山奇特的石景外,植被也很有特點,層次分明,山下是闊葉喬木,山腰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再上是耐寒的矮曲林,山頂為寒地草甸,草甸中稀有的樹木則株株龍盤虬曲,比盆景還賞心悅目。南側山坡清一色的杜鵑,俱在二米左右高,蜿蜒幾十里,每到春暖花開,漫山燦爛,香動三省。山上珍貴樹竹、珍貴藥材、天然水果繁多,而且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華南虎、穿山甲、雲豹、白鷳等。黃龍山氣候獨特,南承暖氣,北禦寒流,冬春之交,南面山花盛開,北有冰凌積雪,所謂「澗深春積雪,岩幽夏無暑」,實為天然的避暑勝地。
文化
黃龍山不僅山川秀美,景色奇特,而且歷史淵遠,文化厚重。相傳大禹治水就曾登此山,並勒石鈴銘,山上多存歷代道痕佛跡,至於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賦聯,更是不可勝數,僅黃庭堅的石刻手跡就有十多處,如「黃龍山」、「法窟」、「三關」等,古代遺蹟如觀音井、三塔嘴、靈源橋、僧浴池、上天梯等也有很多,此外,山南天岳關作為抗日時期天岳關特別區政治局所在地,有國民黨修建的抗日無名英雄紀念碑,上有蔣中正手跡「氣壯山河」,山北清代所建的苦竹嶺石卡,其側巨石上蜀人楊漢域率兵破倭的記事仍歷歷在目。當然,最有影響的,還是信徒遍天下、躋身禪宗七宗之一的黃龍宗了。 自唐乾寧年間(758—759)年超慧創建黃龍寺,降伏呂洞賓為侍客童子,黃龍寺就名聲大振,只是其經宗經超慧、海傳、至願三代即絕,五代戰亂更是廢為民居,雖然唐、宋曾三次敕封,但黃龍寺空有「三敕崇恩禪院」之名,直到宋英宗治平二年,洪州太守程公孟敦清臨濟名僧慧南入主黃龍,創立黃龍宗,黃龍寺才名至實歸、叢林側目。 慧南,俗姓章,江西玉山縣人,11歲出家,先拜靖安縣寶峰寺雲門宗懷澄為師,後學衡山福嚴寺臨濟宗匠石霜慈園,得印可後先後住持永修同安寺、廬山歸宗寺,晚年住持黃龍至園寂。慧南在黃龍,「傳石霜之印,行臨濟三命」,創「三關」說教,開說話禪先河,贏得「三關陷虎,生斷十方」之美名,自成一宗,名動天下,聲振叢林,被奉為一代宗主、黃龍祖師。慧南之後,黃龍更是高僧輩出,弟子及再傳弟子則「橫被天下」。 據說慧南得法弟子83人,俱為名山大寺的住持,而且這些高僧與朝庭權貴如宰相王安石、張商英、張浚、周必大和權臣徐俯、韓駒、李邴、張九成、郭功甫、張鎡及名儒三蘇父子,黃庭堅、楊時、呂本中等相交厚,其中黃庭堅、蘇軾、張商英更是黃龍的大居士、方外大弟子,可見當時黃龍寺的影響之盛,黃龍也正是在他們的扶持與倡導下風行全國。 在黃龍宗風的巨大影響下,高麗國師坦然欣然奉佛,皈依在黃龍五世育王介諶門下,坦然嗣王位後黃龍宗在朝鮮傳播日廣;而日本僧人明庵榮西,則拜黃龍第八世虛庵懷敝為師,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學成回國,即被升為僧正,更是在日本大倡黃龍學術,使黃龍後裔遍布日本全國,至今還有黃龍宗支派15個。黃龍宗通過日、韓傳至東南亞,又從東南亞遠播歐洲、美洲等地,使黃龍宗成為信徒遍布全球、影響遍及世界的大宗派,在佛教界有着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另外,作為吳頭楚尾的黃龍山,自古就經受了兩國文化的激烈碰撞,如今更是三省互通婚姻、三省共用方言,兼收並蓄的結果是在湘鄂贛邊區、以黃龍山為中心,形成了獨特的黃龍文化,這是修水文化異於我市其他地方的一個突出特點。黃龍文化不僅蘊育產生了象黃庭堅、陳門五傑等文化巨人,為修水贏得了「文章奧府」之美名,而且在一定的歷史時空里,還將繼續造就和影響修水文化的品位與走向。
開發
自1998年6月,日本東京駒澤大學永井政之教授率團來修水黃龍山尋根禮祖為開始,日本信徒來黃龍山覲禮祖山祖庭的已有好幾撥了。特別是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厭倦了都市的喧囂,崇尚重返大自然,而黃龍山以其原始植被、自然生態、天然景觀、旖旃風光,正好滿足了社會的這種需要,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黃龍山因之被人們譽為當代的世外桃源,江西的香格里拉! 如今的黃龍山可熱鬧了,登山遊覽的、探幽訪古的、論證考察的、朝覲參拜的等等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尤其是號稱「三省第一泉」的黃龍山泰清溫泉,水溫長年在攝氏80度左右,水中含有多種微量礦物質,對很多種疾病都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因此自古就受到三省人民的青睞,近年更是車如龍人如潮,雖然浴位增至八十多個,仍然通宵達旦,應接不暇,這些來人中,不僅有本地的,有周邊城市的,更有上海、浙江、福建以及國外的。 2003年,深圳某旅遊開發公司與日本某株式會社,看中了黃龍山的巨大商業價值和開發潛能,準備聯合投資人民幣3.68億元,整體開發黃龍山風景區,意向性合同都簽訂好了,後來由於公司資金運作的問題,開發被推遲。但從此卻揭開了黃龍山的開發熱潮,各路聯繫開發黃龍山的人馬絡繹不絕。鑑於旅遊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修水縣委縣政府為此制訂和確定了「高標準、高品味、高起點」的「三高」開發要求與理念,並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審慎而持重地與眾多開發商商議着黃龍山風景區的開發前景。 黃龍山,江西的香格里拉,明天一定更輝煌。
黃龍寺歷史
修水佛教活動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晉葛洪《幕阜山記》。文中載幕阜山「有僧園曰長慶」。隋代修水佛教活動漸盛,黃庭堅《興化禪院記》載:隋初在「幕阜之東,黃龍山之下」的青龍山「背山向溪」有道場叫靈台院。至唐代,由於朝廷倡導,禪宗盛於江南。修水以山峭水幽、民風樂施吸引着很多禪侶,一時寺院林立。黃庭堅在《分寧雲岩禪院記》中追記唐時修水佛教盛況時稱「江西多古尊宿道場,居洪州外境內者以百數,而洪州境內禪席居分寧縣者以十數」。馬祖道一、百丈懷海等禪師均先後在本縣進行過弘法活動。
唐乾寧二年(895)年,超慧禪師首創黃龍寺。超慧,俗姓張,字誨機,法諱真熹,清河(今江蘇淮陰縣)人(見《中國名人大辭典》),進士出身,官至鳳翔太守,擢福建節度使,辭而不受,棄家雲遊,曾受法於青原六世玄泉彥禪師,至黃龍山後,引為觀止,曰:凝三山之靈秀,蓄九泉之源流,九關十三鎖,真佛境也。遂受法於黃龍山永安寺馬和尚,不久繼主永安寺。傳說永安寺在黃龍山西北,今湖北通城境內,因風水山向不宜,幾年不振,其時永安寺內有一典座,名司馬頭陀,亦稱神眼頭陀,掌眾僧齋粥之事。一天他去寺側白龜井洗筲箕,忽見一隻大白龜正在吃筲箕上的剩飯,他未驚動。第二天、第三天亦如此。頭陀對它很憐憫,從此,每天給白龜供食。這樣冬去春來,過了若干年。一天夜晚,頭陀忽然夢見白龜對他說:我是東海龍王侍衛,因受不了龍宮拘束,且愛黃龍山清泉,偷逃至此,現龍君知道了,限我今晚五更三刻回龍宮,我受你供養已久,不知如何報答,說罷寂然而去。五更時,頭陀復又夢見白龜回來,對他說:「因你養育過我,龍君恨你,將於五更三刻用神劍傷你二目。用常藥無效,需用我涎沫方可治癒。我將涎沫遺於井石之上,明晨你可用它點雙目,不僅可治眼疾,且可左觀天文,右察地理,但你得速離黃龍,否則禍將及你」。說罷欲去。頭陀不舍想抱住白龜。但聞空中風雷交加。突覺眼前金星一冒,雙目疼痛。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唯目痛難忍,不可抵耐。頭陀便披衣起床,按白龜所指,果見井石上有誕沫。他將一小點滴入右眼後,誰知突然昏天黑地,右眼劇痛,有如刀剜,他不敢再點左眼了,僅片刻雙目皆愈,而右眼更是大放光明,再看井石上已無誕沫,於是頭陀深知地理,頭陀遵照白龜之囑,離開黃龍,遍游名山大川,凡風水勝地,皆立記留鈐。葬瑩安居能富能貴。數年後,超慧禪師因原永安寺狹小,又宗風難振,即請頭陀相風水,另建寺院。頭陀選定五虎出洞的平陽於玕地,並留鈐記道:「地稟三山之秀氣,接六八之精華,當兆四十八代禪師」。後黃龍寺果然應其所言。但頭陀此次回黃龍,已被等候多時的東海龍王爪牙螃蟹精發現。龍王得訊,親自追殺,頭陀逃至奉新百太山,因龍王串通地神鐵甲將軍,被擒遭殺。百丈山大智祖師題一偈吊司馬頭陀,偈曰:「神眼頭陀,其革奚五雨,生寄黃龍,死葬百丈」。
神眼頭陀雖死,但按其相指,位於幕阜山脈主峰黃龍山(原名輔山,又名天岳)東麓的黃龍寺卻拔地而起,因該寺集三山之靈氣,采日月之精華,寺與地相接,氣與神相合,建後不久,即神侶雲集,宗風遠振。 卻說呂洞賓在廬山巧遇漢鍾離,拜為師傅,漢鍾離傳呂洞賓長命術,下山前送呂洞賓神劍兩把,並再三叮囑道:「此去逢龍莫欺,遇虎莫斗」。
呂洞賓下山後,遊歷四方。一天,他從岳陽出發,途經分寧(修水)黃龍山,見該山氣勢磅礴,紫雲成蓋。知有異人,及登山,果有一寺,香煙繚繞,棟宇非凡。正值黃龍寺超慧祖師給弟子傳經授法。於是洞賓潛入法堂。僅片刻,猛聽一聲斷喝:「座旁有竊法者」。洞賓只得上前揖見祖師道:「晚輩貿然入堂,多有得罪,望大師息怒。敢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法術怎樣?」祖師怒道:「你這守屍鬼,怎如此無禮?你只煮得鐺內的,卻煮不得鐺外的。偷法應遭我打,拳打所盜之法,自然化為烏有」。即離洞賓二丈多遠出拳,洞賓似覺身上隱隱作痛,即對祖師大叫:「你且等着!」怒奔出寺。
祖師見洞賓已走,便對弟子說:「剛才洞賓劍放毫光,今晚必飛劍來取老納」。眾僧聽後,驚訝不已,不肯離去。祖師說:「你等放心,老納自有辦法對付」。
祖師見眾徒離去,即端從禪床,雙手合什,閉目念經。晚二更,突然兩道寒光破窗而入,果然是洞賓飛來二劍。雙劍在堂中迴旋穿梭,只見祖師凝神靜坐不動,默念神咒,等劍近前,將拂塵一揚,斷喝一聲「落」!雙劍竟由原窗射出,直落寺左觀音井中。
當晚,洞賓久久不見雙劍返回,知道超慧祖師果然法力高超,寶劍定被收下。便立即遁回廬山,求助於師傅。漢鍾離責道:「黃龍超慧法力不在為師之下,你不聽叮囑闖出禍來,現別無良策,只有速去請罪,求賜還寶劍」。於是洞賓邊夜趕回黃龍山。次日晨,洞賓到寺內求見祖師,再三施禮請罪,祖師才說:「你須在寺內做三年侍客僧,否則難成正果。還劍之事,三年後再說吧!」。洞賓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知道祖師有意傳授佛給自己,當即謝恩應允了。原來祖師早就知道洞賓是可造之材,只是年輕氣盛,門戶之見持重,故欲使其侍客,以去其銳氣,再傳以佛法,又不入弟子行列,兩全其美。 洞賓在黃龍寺中,邊干侍客雜務,邊學超慧佛法,三年到期,已是正果初成,法力高超,介於佛道之間的法師了,超慧命其取一劍出山,仗俠行義,留一劍鎮山門。 超慧命洞賓取劍,其時洞賓雖是法力大增,用手卻難動寶劍分毫。超慧說:「以背取之」。洞賓如其言,以背向井,左手緊抓井上石亭柱子,右手反轉緊握劍柄,腳踏井沿,運足其氣,猛然用力,劍是抽出了,而柱子上已掐入了深深的二道指痕,井沿亦被其撼動,並留下了深深的足跡,現洞賓手痕足跡仍如當初。 自呂洞賓與超慧禪師鬥法敗北成為其護法弟子後,黃龍寺名聲日震,影響日遠,有「法窟」之美稱,寺前三門衝口石樑上「法窟」二字至今完好。傳其統者,分居於廬山,武昌等地,廬山黃龍寺即為其弟子所造,朝廷鑑於超慧祖師的突出貢獻,先後於光化二年(899),元估元年(904)旌表他為「黃龍大德祖師」,「黃龍祖師」。超慧之禪經黃龍海傳至黃龍志願,三代即絕。
五代十國時期,黃龍寺因戰亂廢為民居,宋代黃龍寺漸次修復,並獲得空前發展。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敕賜黃龍寺為「崇恩黃龍禪院」,故該寺便有「三敕崇恩禪院」之稱。
宋治平年間,程公孟為洪都太守,游黃龍寺,捐金置田,並於治平二年(1605)敦請叢林名僧慧南入黃龍寺為住持,是為黃龍第四代僧(見慧南墓石刻墓志銘)。慧南,本信章,信州玉山(今玉山縣)人,少年出家,遍參禪法,曾受法於臨濟宗七世石霜慈明,其至黃龍寺,斷往開來,起禪宗於末運,以「三關」說教,開創黃龍一宗。使黃龍寺成為宋代江西四大叢林之一,中國禪宗七宗之一黃龍宗的發源地,因而舉世聞各名。《五燈會元》載:「師(慧南)室中常問僧曰『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卻復伸手問:『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復垂腳曰:『我腳何似驢腳?』」三十餘年,示此三間,學者莫有契其旨。脫有酬者,師未嘗可否。叢林目之為『黃龍三關』。主要理論是「道不假修,但莫污染;禪不假學,貴在息心。」「黃龍三關」強調了學人觸機即悟,《禪林室訓》云:黃龍室中有三關語,納子少契其機者,脫有訓對,惟斂目危坐,殊無可否,廷之益扣之。黃龍曰:「已過關者掉臂而去,安知有關吏;從關吏問可否,此未透關者也」。豐富發展了禪宗接引學人的方法,開「看話禪」之先河,「三關」基本上概括了黃龍宗的教義,繼承了臨濟宗的禪風,又更看重於通過問答啟迪的特點。黃龍寺前三關橋邊石亭上即有「已過關者」諸語,寺右化人坑左崖石壁上「三關」二字至今尚存。北宋大詩人黃庭堅深為惠南所折眼,曾盛讚其「真叢林主也」。
慧南主黃龍寺時,至門下受法且廣其傳者34人,再傳弟子則「橫批天下」。後是宗經晦堂祖心、靈源惟清、長靈守卓、育王介諶、萬年縣賁雪庵從謹、虛庵懷敞相繼傳承。並於諄熙十四年(1187)由日僧明庵榮西傳到日本,首創日本禪宗。至今日本禪宗守黃龍法道者猶分為妙心寺派、建長寺派、圓覺寺派等15個支派,信徒遍布全國。黃龍寺自慧南之後,高僧代出,見於《五燈會元》者有:祖心、惟清、死心、元肅、慧慶、道震、德逢、法忠等。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均分居各大寺院為住持,如元右禪師就是雪居真如禪院住持,其中以黃龍祖心,寶峰克文,東林常總三禪師門葉最為繁茂,時稱黃龍三系,其影響遍及海內外。正因為如此,前往受法者亦盛,有所謂「鹿野狐園,眾千二百神僧」之說。宋朝是黃龍寺的全盛時期,寺廟宏大,香火旺盛,高僧輩出。在眾高僧中祖心(《中國名人大辭典》、元肅得慧南親傳,道行高深,惟清、死心兼通儒釋,為儒釋兩家大師,黃庭堅與之交往甚密,現存的《山谷全集》中有庭堅寄給他們的詩信多篇。足見黃龍寺當時在朝野的影響之大,地位之高。
明代,黃龍寺亦盛,萬曆年間第47代禪師盛庵主黃龍寺,宗風遠振,門徒眾多,香火興旺,盛奄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將殿宇寮房田產等分東、西兩序(據《黃龍崇恩禪院傳燈宗譜》),在當時兩相併舉,共振宗風,但不久就衰弱了。 清代康熙年間,冰鑒禪師入主黃龍寺,是為四十八代高僧,正應了神眼頭陀「當北四十八代禪師」之言。冰鑒禪師入主後,創佛印、教海、南禪三院,開堂說法,至門下受法者「多至五百眾」,鼎盛一時。自冰鑒禪師後,黃龍寺未出高僧,然道統歷歷相傳,雖衰不絕。至清末,已傳70餘代。
民國時期,因連年征戰,民不聊生,黃龍寺基本沒落,17年(1928)寺遭火焚,損失慘重。19年(1930)本忠住持,僅剩田租400擔,和尚3人。28年(1939)侵華日軍由湖北通城往白嶺桃樹港、太清溫泉等地,在全豐苦竹嶺與川人楊漢域部苦戰,日軍出動飛機支援,黃龍寺被日軍飛機投彈炸中,魏峨的大雄寶殿毀於一旦,目擊被炸現場者,至今猶存。 解放後,尚存的觀音堂,東方丈等盡毀於「文化大革命」,至1994年,僅存西方丈廢為牛欄。1994年,尼仁玉法師當家黃龍寺,仁玉法師,本姓戴,修水全豐大湖山人,中年出家,拜永修虎山慧參為師,在福建崇福寺受戒,之後雲遊四方。1994年當家黃龍寺,苦修謹行,廣納信徒,弘揚佛學,光大道場。自94年以來,在地方黨政、各地寺院、居士香主的支持幫助下,募集資金愈百萬,修建了佛堂、觀音堂、祖師堂、觀音井、祖師塔、鐘樓及進寺道路,重塑了佛堂菩薩、幽冥鍾,收集了若干古法器、古牌匾、古對聯等文物,為黃龍寺重興作出了不朽的貢獻,法師於2001年在西林寺圓寂(詳見拙作《仁玉法師與黃龍寺》)。
現在黃龍寺當家的是仁玉法師的俗家女兒,1983年出家的惟白法師。法師天資聰慧,佛根甚深,修行甚篤,遊歷甚廣,83年在永修寧塘寺削髮,85年到福建開平寺學法,88年在廣東南華寺受三壇大戒,89年到福建崇福寺增戒,之後在陝西吉祥精舍精研佛學3年,93年去五台山文殊院參禪,94年隨仁玉法師到黃龍寺至今。如今的黃龍寺日益興旺,寺院有僧尼十多位,成為我縣宗教與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每年要接待國內外朝覲觀光旅遊的客人3萬多人次,深受黃龍宗影響的日本佛教界,近年三次專門派人前來拜謁黃龍祖庭。正應了黃龍山虎五百年睡,五百年醒之說。[3]
視頻
參考文獻
- ↑ [劉文景. "黃龍山鄂南香格里拉." 湖北畫報:湖北旅遊 3(2013):36-37.]
- ↑ .網絡營銷教學網,引用日期2015-09-05
- ↑ 佛教導航,引用日期201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