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黎民表(1515年-1581年),惟敬瑤石山人廣東從化縣(今廣州市從化區)人。明朝詩人、政治人物。

黎邦琰

大明河南布政使司參議
籍貫 廣東省廣州府從化縣
字號 字惟敬,號瑤石
出生 正德十年(1515年)
逝世 萬曆九年(1581年)
配偶 梁氏
親屬 (祖父)黎元昌,(父)黎貫
(弟)黎民衷
(子)黎邦琰
出身
  • 嘉靖十三年甲午科舉人

目录

生平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授翰林院孔目,累官河南布政使参议万历七年(1579年)辭官。

著作

好讀書,師從黄佐,為文自成一家。曾纂修广东从化罗浮诸志。与歐大任梁有誉吳旦李时行广州南园創立诗社,史称“南园后五子”。

家族

黎貫、弟黎民衷、子黎邦琰,皆進士。

仕途

黎民表,祖上黎秉逊为宋端平年间议宣郎,其墓今存从化太平镇罗岗村。其父黎贯长,曾官御史。黎民表生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他自幼就十分聪颖,秉性坦夷,惟用心读书,博综古典,下及百家裨史,过目成诵。才气豪迈,独立一时而雄视千古。督学田汝成、侍御戴璟曾经以治论为题考他,对他所答大为惊奇。他师从黄佐,特别受雅重。黄佐有所论撰都要和他商榷。黎民表13岁即为贡生,18岁为举人,此后却屡试不第,直至43岁始授翰林院孔目。两年后,迁吏部司务,办理内阁制敕房事,得有机会阅内府藏书,熟悉三朝掌故。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迁南京兵部职方员外郎。时军队因缺粮欲兵变,黎民表传达上谕,恳切劝止。这之后,因丁母忧。服满,补户部浙江员外,监通州(今江苏南通)仓。转饷云中郡(今山西大同),被召回京中掌秘阁侍经筵,参与修《世宗实录》、《穆宗实录》,加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黎民表为官廉正,拒不收受贿赂,亲朋旧友丧葬,则捐资辅助。万历七年(1579年),三上疏乞致仕,始获准。 黎民表南归广州,筑清泉精舍于越秀山麓,读书著述终老。卒于万历九年(1581年),终年66岁。

文学

黎民表未第时,与弟民衷民怀,友人吴旦梁有誉欧大任梁孜等结成诗社,振兴南园前五子以来的岭南诗学。进京之后,与海内名流也多所结纳,诸如文征明父子、王世贞李攀龙等中原诗坛名子,交往唱酬,诗名颇著。黎民表的古体诗结构严谨,用笔沉着,最为时人称道。王世贞谓其:“和平尔雅,出入建安、齐、梁间。”如《郭十里望白云山》:

伊途霞外心,夙协沧州想。

芳春戒簪朋,青溪肃徂两。

弥弥清露清,莫莫白云上。

旭日熹阳崖,暄风散林莽。

栈道既萦纤,窥川亦沆漾。

干吕气多奇,建木影殊状。

陟云脰已捐,览胜心逾壮。

玄圃非冥设,丹丘岂外象?

顾矫凌风翰,永恣山泉赏。

从总体看来,黎民表的古体诗拟古痕迹终嫌过重,不如其近体诗风格清劲深远。如(粤台山怀古),登越秀山,追怀赵佗保境安民与维护统一的功绩,境界宏阔,铿锵可诵:

京台聊暇日,四望柳条春。

象郡元吞楚,龙川自隔秦。

英雄无窟宅,战伐有埃尘。

汉文宽大诏,犹自感遗民。

黎民表正、草、篆、隶书皆善。书作被人称为“超品”。文征明常常对人说,能够继承他的书法的,只有黎民表。黎民表在德庆回龙乡六水村锦石山写的“华表石”三个大字,每字直径大约7米,是当时广东最大的摩崖刻字,人称为绝笔。在从化灌村区新南乡新屋围背山腰的大石壁上,刻有一个长3米、宽2.8米的“寿”字,署“韶山子书”。此石左下方约30米处还有“小桃源”三字石刻。此两处石刻,均为黎民表所书。这是他留给家乡人民的一份珍贵纪念品。

著作

黎民表遗著,有《瑶石山人诗稿》16卷及《梅花社稿》、《北游稿》、《谕后语录》等,还曾参与修撰《广东通志》、《从化县志》及《罗浮山志》。

诗词

送玖儿北上并示琰儿》 其一

朝来东海气成霞,想见千官候物华。綵笔欲成三殿赋,青袍贪看五陵花。

中朝谏猎传司马,别墅围棋忆谢家。云路奋飞堪自惜,勿论吾种邵平瓜。

秋怀》 其一

高楼欲上思迟迟,关塞萧条异昔时。草木风传金气盛,鼓鼙声入朔云悲。

管宁东海归何日,梅福吴门去不疑。白首烽烟重览古,芙蓉萎绝曲江湄。[1]

參考來源

  1. 黎民表诗词, 古诗文网,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