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叶
黑面叶 |
黑面叶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的嫩枝叶。 直立灌木,高2~3米。树皮灰棕色,枝圆柱状,多叉状弯曲,表面有白色细小皮孔。[1]
中文学名 | 黑面叶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界 | 植物界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目 | 大戟目 |
目录
药材
化学成分
枝、叶和茎皮均含鞣质,茎皮中含量为12.02%。叶含酚类与三萜。种子含脂肪油。
药理作用
性味
功用主治
清湿热,化瘀滞。治腹痛吐泻,疔毒,疮疖,湿疹,皮炎,漆疮,鹤膝风,跌打肿痛。[3]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
-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选方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黑面神(鲜)1两,东风橘5钱,芒果叶5钱,红糖3钱,1日2次煎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872例,近期控制271例,显效294例,好转234例,总有效率为91.63%,无效73例。服药后部分病人有头昏、无力、胃部不适等副作用。
异名
- 黑面神、狗脚利(《生草药性备要》)。
- 蚊惊树(《岭南杂记》)。
- 夜兰(《粤语》)。
- 山夜兰(《本草求原》)。
- 田中逵(《岭南采药录》)。
- 四眼叶(《南宁市药物志》)。
- 夜兰茶(《岭南草药志》)。
- 铁甲将军、老鸦写字,庙公仔(《广东中药》Ⅱ)。
- 青凡木、四眼草(《广西中草药》)。
- 鸡肾叶(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形态特征
单叶互生;有短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形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细小,下面隆起,叶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干后变黑色。花极小,2~4朵腋生,单性,同株;无花瓣和花盘;雄花花萼呈陀螺形或半圆形,截头状,边缘甚厚,有时分裂;雄蕊3,花丝合生成一柱;退化子房缺;雌花花萼稍大,基部呈陀螺形,上部扩张,结果时扩大成盘状或杯状;退化雄蕊缺;子房球形,花柱3枚,2裂。核果球形,径约6毫米,位于宿存萼上。花期4~9月。
注释
- ↑ “鹤膝风”:鹤膝风在中医指结核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肿大,像仙鹤的膝部。以膝关节肿大疼痛,而股胫的肌肉消瘦为特征,形如鹤膝,故名鹤膝风。病由肾阴亏损,寒湿侵于下肢、流注关节所致。大多由“历节风”发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