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1878年柏林會議

 1878年柏林會議

來自 嗶哩嗶哩 的圖片

本名 1878年柏林會議

德語: Berliner Kongress

地 點 德國柏林

召集人 德國首相俾斯麥

與會國

歐洲強國與奧斯曼帝國

舉行時間 1878年

1878年柏林會議(德語:Berliner Kongress):是指1878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會議。在俄土戰爭(1877年-1878年)後,強國希望重建巴爾幹半島的秩序。因此,德國首相俾斯麥代表德國舉行會議,邀請各國出席,以平衡英國俄羅斯奧匈帝國的利益。與會國包括歐洲強國與奧斯曼帝國

會後,俄奧關係卻漸漸變差,而巴爾幹民族問題並沒有得到完滿解決。經過回教帝國數個世紀的統治,保加利亞與數個主要信奉東正教斯拉夫國家終於在會後獲得強國確認,成為獨立民族國家。會議目的主要是修改聖斯特凡諾條約的條款,讓土耳其保得住君士坦丁堡。此舉防止俄羅斯在打敗土國後,向巴爾幹擴張。最後,與會國家簽訂了柏林條約。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黑山獲得獨立;保加利亞得到自治;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劃歸奧地利管理。 [1]

目錄

背景

1875年,波斯尼亞爆發反奧斯曼帝國動亂,不久蔓延至鄰近的保加利亞,奧斯曼帝國軍隊在保加利亞進行殘酷的鎮壓,令俄羅斯以保護保加利亞人為由,於1877年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土耳其戰敗求和,與俄羅斯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條約訂明被奧斯曼帝國統治數世紀的保加利亞獲得獨立,但新獨立的保加利亞版圖之大,令英國、奧匈帝國以及其他巴爾幹民族不滿,各國恐怕新獨立的保加利亞會成為俄羅斯傀儡,令俄羅斯大大增加在巴爾幹半島及東地中海地區的影響力,於是巴爾幹地區在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後,變得異常緊張。

德國宰相俾斯麥以德國在巴爾幹地區沒有直接利益為由,願意當上調解人,在德國首都柏林召開討論巴爾幹問題的國際會議,邀請各國出席,以平衡英國、俄羅斯與奧匈帝國的利益。

柏林條約的條約內容

保加利亞分為三部分:保加利亞(獲得自治權)、東魯米利亞(仍屬土耳其擁有,但有自治權)及馬其頓(歸還土耳其)

俄國仍持有比薩拉比亞

英國獲得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

承認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及黑山的獨立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主權名義上仍歸土耳其,但行政管轄權則歸奧匈帝國。

參考來源

  1. 1878年柏林會議,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