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

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的一個品種。流感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國人威爾遜·史密斯(Wilson Smith)發現的,他稱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經氨酸酶。數字代表不同類型。因為科學家曾在患者體內檢測出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因此將這種流感成為「豬流感」,但這種新型流感病毒具有病毒雜交特性。世界衛生組織稱,2009年4月在墨西哥引發豬流感的病毒是禽流感和人類流感經過「洗牌效應」產生的新病毒[1]。不同的病毒相遇後交換基因,變異為新型的混種病毒,因此人類對其缺乏免疫力。這將使得豬流感疫情的波及範圍和後續影響難以估測。但該病毒的攻擊性,人體免疫力的個體差異和人類從對抗各種流行性感冒中所獲取的綜合抵抗力都是決定這次疫情狀況的決定性因素。根據美國的紀錄,人類感染H1N1豬流感病毒疫情曾在1976年和1988年出現過。

目錄

命名來源

根據流感病毒感染的對象,可以將病毒分為人類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類群,其中人類流感病毒根據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為三類: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稱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稱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稱C型流感病毒

感染鳥類、豬等其他動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與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於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類只是針對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將禽流感病毒等非人類宿主的流感病毒稱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礎上,流感病毒還根據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抗原性分為不同的亞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80年通過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個要素:型別/宿主/分離地區/毒株序號/分離年份 (HnNn),其中對於人類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對於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亞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 (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離的以為宿主的H1N1亞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號為15,這也是人類分離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2]

病毒分離

利用8質粒拯救系統成功拯救出了豬流感病毒毒株A/Swine/TianJin/01/2004(H1N1)(A/S/TJ/04)。將豬流感病毒8個基因節段經RT-PCR合成cDNA後,分別克隆到RNA聚合酶I/II雙向表達載體PHW2000中,構建成8個重組質粒。用8個重組質粒共轉染COS-1細胞,30h後加入TPCK-胰酶至終濃度0.5μg/mL。

共轉染48小時後收穫COS-1細胞及其上清,經尿囊腔接種9日齡SPF雞胚。收穫死亡雞胚尿囊液並繼續用SPF雞胚傳3代,得到有感染性的病毒。經血凝、血凝抑制驗、測序分析、電鏡觀察等均證實了A/S/TJ/04豬流感病毒的成功拯救。

這是中國首次拯救出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為進一步研究豬流感病毒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流感跨種傳播的機制以及構建新型豬流感疫苗株奠定了基礎。

視頻

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 相關視頻

H1N1流感病毒感染機制
科學家發現新型豬流感病毒或引發大流行,專家:與H1N1病毒差不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