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
次編輯
變更
咖啡豆
,無編輯摘要
風味比較差,通常只在西非部分國家國內交易買賣。
<ref>參考來源:https://kknews.cc/food/x89pj6g.html</ref>
==依照咖啡豆大小來分級==
採用尺寸來分級的有肯亞、坦桑尼亞、烏干達、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等,很多非洲豆都採用這種分級方式,非洲就是比較大 (? 說笑的。但是非洲有名的衣索比亞並不是靠大小來分的。
咖啡豆有大有小,可以用大小分類,沒錯,這是其中一種。
咖啡豆有些有瑕疵,那越少瑕疵的就越好!對,這是一種方式!
咖啡豆硬硬的,可以用硬度分類,是的,這也是其中一種分類。
聽說咖啡都長在低緯度高海拔的地方越好喝,所以可以用海拔高度來分級!Yes, you’re right. 但是這個分級方法和硬度很有關係,所以兩者合併成一種。
管他什麼分不分級,煮起來最好喝就最高級!說得好,杯測也是一種分級方式。
===E 級咖啡豆===
象豆,是一種變種豆,最大,但可遇不可求。
===AA 級咖啡豆(例如常見的 肯亞AA)===
至少 7.1 mm ,或者說 90% 的咖啡豆有 18 目以上。AA+ 平均更大些,AA++ 就更大。
===其他分級專有名詞===
A、AF:至少90% 17目,AF 是坦尚尼亞特有的級別,有些國家是用A。
AB:6.8 mm 和 6.2 mm 以上的大小混在一起的等級。
B:90%的豆子是 15/6 目以上。
PB(Peaberry,也叫小圓豆):是一種少見的豆子,咖啡櫻桃中成對的豆子只有一顆長成,就變小圓豆。尺寸介於 3.2~5.4mm(11~14目)之間。有些人會喜歡這大小的豆子,所以特別挑出來。
C,較小的豆子(14目),但不是小圓豆。
其他 T、TT、X、Y之類的,是較小或是瑕疵的豆子,在台灣應該不容易買到。
==依照海拔來分級咖啡豆==
會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高海拔的咖啡樹長得比較慢,而咖啡豆通常也會比較硬。所以越高越硬的咖啡豆被認為是比較好的咖啡豆。採用這種分級方式的有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厄瓜多和許多中美洲、南美洲國家。但每個國家的高度基準會有些小差異,雖然大家的山都不一樣高,但都會希望自己的國家有產最高級的極硬豆 (SHB) 。
===SHB、SHG 極硬豆 咖啡豆===
極硬豆,原文是Strictly Hard Bean 或 Strictly High Grown。有些國家訂做海拔 1600 或 1700 公尺以上的咖啡豆,但厄瓜多認為 1300 公尺以上就是極硬豆了。
FHB (Fancy Hard Bean),優硬豆,海拔 1500 或 1600 公尺以上的咖啡豆,但並非每個國家都有這個級別,有的會直接往下跳到 HB 等級。
===HB (Hard Bean) 硬豆 咖啡豆===
硬豆,通常指 1200 公尺 或是 1400 公尺以上的豆子。
SH (Semi Hard Bean),半硬豆 1100 或 1200 公尺以上的豆子。
HG (High Grown),有些國家會直接從 SHG 往下跳到 HG,指的是 1000~1500公尺之間的咖啡豆。在薩爾瓦多 HG 則是指 900~1200 公尺之間的咖啡豆。
其他級別多是指海拔 1000 公尺以下的咖啡豆,讀者們比較不容易接觸到。
===衣索比亞咖啡豆分級方式===
Z,完全沒有瑕疵豆,超稀有極品。<br>
G1,少於 3 顆瑕疵豆,多數精品咖啡豆的等級。<br>
G2,4~12 顆瑕疵豆。<br>
G3,13~25 顆瑕疵豆。<br>
G4,26~45 顆瑕疵豆。<br>
G5,46~90 顆瑕疵豆。<br>
===印尼咖啡豆分級方式 (例如曼特寧咖啡)===
G1,少於 11 顆瑕疵豆。
G2,12~25 顆瑕疵豆。
G3,26~44 顆瑕疵豆。
G4a,45~60 顆瑕疵豆。
G4b,61~80 顆瑕疵豆。
G5,81~150 顆瑕疵豆。
===透過杯測來為咖啡豆分級===
這邊指的杯測不是打分數那種精品咖啡的杯測,而是較粗略的分級方式。例如巴西會把咖啡豆分成六種等級:FC (Fine Cup)、Fine、Good Cup、Fair Cup、Poor Cup、Bad Cup
和五種等級的版本:Strictly Soft (超順)、Soft (順)、Softish (稍微順)、Hardish(不順)、Rioy (碘嗆味)
所以巴西的咖啡豆會寫得像是 SS FC,超順的好咖啡。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