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日本大鲵

增加 7,34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日本大鲵</big> ''' |- |File:1-1912140R450.jpg|缩略图|居中|日本…”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日本大鲵</big> '''
|-
|[[File:1-1912140R450.jpg|缩略图|居中|日本大鲵[http://udongwu.com/uploads/allimg/191214/1-1912140R450.jpg 原图链接][http://udongwu.com/liangxi/dani/Japanese_Giant_Salamander.html 有动物网]]]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日本大鲵</br>
'''拉丁学名:''' Andrias japonicus </br>
'''别 称:''' 大山椒鱼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纲:'''两栖纲 </br>
'''目:'''有尾目 </br>
'''科:'''隐鳃鲵科 </br>
'''属:'''大鲵属 </br>
'''种:'''日本大鲵</br>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1836</br>
|}
'''日本大鲵'''(学名:Andrias japonicus):一般为60厘米左右,体长可达1.5米,重45千克。头扁平,眼小,口裂大。身体的背面通常为灰褐色,大都有花斑,背面有很多疣粒、躯干部长筒形,两侧又很厚的皮肤褶;四肢肥厚而短,扁平状;尾部短。体侧有显著的纵行皮肤褶;该物种形态上与中国大鲵非常相似,其主要差异是:在日本大鲵头部背腹面疣粒为单枚,且大而多,尾稍短。<ref>[http://udongwu.com/yeshengdongwu/Bos_mutus.html 日本大鲵概述(附图)],有动物网</ref></br>

主要分布在日本的本州到岐阜西部,四国和九州的局部地区的山区河流中。生活在河流的上游及水质清澈的山溪中。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下旬为产卵季节,一般一尾成熟的日本雌鲵产卵有400-500粒。卵呈黄色,直径在5毫米。

== 形态特征 ==
[[File:202039434.jpg|缩略图|左|日本大鲵[http://www.woziyou.com/upfile/news/2011-10/202039434.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C8%D5%B1%BE%B4%F3%F6%F2&st=255&mode=255&did=1#did0 搜狗图片]]]

[[File:2-15031023464G16.jpg|缩略图|左|日本大鲵[https://www.ixiupet.com/uploads/150310/2-15031023464G16.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C8%D5%B1%BE%B4%F3%F6%F2&st=255&mode=255&did=5#did4 搜狗图片]]]
日本大鲵是一种水生以及习惯于夜间活动的两栖动物,是世界第二大娃娃鱼。体长一般为60厘米左右、体重25千克;最大可达1.5米,重45千克。在颜色上通常是暗棕色中间夹杂着黒色色斑。它们有着扁平的身躯,宽大的头部,短小的四肢和细小的眼睛。在其头部还有很多疣突。它们的疣突不像中国大鲵成对存在的,而是单个存在的。鳃裂在大鲵变态成熟之后就闭合了。

日本大鲵虽然没有中国大鲵那般硕大的体型,但也是一种体型非常大的水生大鲵。在广岛曾有记录的大鲵最大的是体总长140厘米。日本大鲵的平均长度是40-70厘米,标本中体长超过100厘米的非常之少。1829年,Philipp Franz von Siobold带回荷兰的标本约为70厘米,这只大鲵足足活了51岁。相对于被俘获有记录的大鲵的寿命来说,这已经是高龄了。

== 栖息环境 ==
该种大鲵生活于寒冷、河底多岩石、河岸多洞穴、湍急的高山淡水溪流和河流中。分布范围从海拔300米到700米。在广岛,这里的河流大多是宽约10米。不过如果是产卵区,宽度小于5米的河流段也有分布。迄今,成年的日本大鲵在状况不佳的河流中是几乎绝迹了。这是因为栖息地的破坏使得这种珍贵的生物根本无法繁殖。

== 地理分布 ==
日本大鲵在本州到岐阜西部,还有四国和九州北部的局部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河流中,如中国山脉,岐阜,三重和大分等。在广岛,它们主要分布于Otagawa河,Gonokawa河和Takahashigawa河。一些大鲵还可以从距离海洋6千米的Nikogawa河段处捕获,这很有可能是被人为引入的。因为有一个记载的实例就提到曾有人从中国山脉把一只成年大鲵带到离他家不远的Ashidagawa河里放养。

== 生活习性 ==
日本大鲵一般是在夜间活动,依靠嗅觉和触觉来寻找猎物。食物包括鱼、小蝾螈、蠕虫、昆虫、小龙虾和蜗牛。由于新陈代谢缓慢,食物缺少时其耐饥能力很强,有时甚至2-3年不进食都不会饿死。9-10月活动逐渐减少,冬季则深居于洞穴或深水中的大石块下冬眠,一般长达6个月,直到翌年3月开始活动。不过它入眠不深,受惊时仍能爬动。

== 繁殖方式 ==
大鲵这种夜间活动的物种在白天都是躲藏在岩石底下或是河岸的洞穴中。每当日落之后,它们就开始从隐匿处出来,在缓缓流动的河水中捕获食物直至天亮。也有一些不出来,这类大鲵的活动变化无常。早在1978年,广岛、Toyohira-cho阿佐动物园的考察队观察到了它们的繁殖行为。每当8月末、9月初水温降至20摄氏度的时候,大鲵便开始了繁殖。在每个繁殖的单位群体中有18只雄鲵和9只雌鲵。最小的雄鲵和雌鲵体长分别是30厘米和40厘米。这些大鲵分别从各自远离30米到600米不等的领地聚到河岸边的繁殖巢。然后这些个雄鲵就得赶走其它也来守候的潜在对手。当有一只雌鲵钻进繁殖巢产卵之后,其它的雄鲵这时也会钻进繁殖巢。每个繁殖巢会有5只雌鲵,它们在里面产卵要呆上3天。
雌鲵每次可产500-600颗卵。经过40-50天才能孵出幼鲵,直到1月份之前它们都还是一动不动的,到这之后,它们才一点一点的挪出巢。这些幼体可以在繁殖巢以及溪流下游远达500米的阿佐动物公园里找到。到了6月份底的时候幼体可长达60-70毫米。此后它们就销声匿迹了,这段时期它们从未被发现过。

== 种群现状 ==
作为日本的国宝,日本大鲵(大山椒鱼)被广岛研究发展局,环境保护署列入为珍稀动物,它们是广岛最受威胁的物种之一。而曾几何时,它们在中国山脉是最为寻常的。随着40-50年前人们的大肆捕食大鲵和小孩子们大量抓获幼鲵,各地大鲵剧减,没有以往的数据可供比较。
日本大鲵早在1952年就受到了立法保护。但栖息地的不断丧失对它们构成了巨大威胁。大坝阻止了它们的迁徙,并分隔了它们的群落。随着河流的环境质量状况的不断下降,大鲵的人工繁殖巢也相继应用。这些人工繁殖巢是由一根直径20厘米的管子连通直径60厘米的产卵床,它有一个盖子,还有一个用于窥视孔。在兵库,许多雌性大鲵在巢产下了卵,但这些卵到最后都坏死了。这些巢也可能被河流不断的淹埋。

另外还有一个困难就是很难弄清日本大鲵的生活周期中的幼体阶段。人们对幼鲵和小鲵还知之甚少。这是日本大鲵生活周期中的“断链”。即便是成年大鲵已经产卵,但如果是“华而不实”的话,那么它们的下一代也将不复存在。大鲵数量的减少不仅仅只是日本的问题,也还是中国和美国的问题,更是全世界的问题。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 參考來源 ==
{{Reflist}}
25,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