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吳新榮

增加 14,335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吳新榮<br>Ngôo Sin-îng'''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吳新榮<br>Ngôo Sin-îng'''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2/22/%E5%90%B3%E6%96%B0%E6%A6%AE.jpg" width="290" ><br>[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2/22/%E5%90%B3%E6%96%B0%E6%A6%AE.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 '''出生''' 1907年11月12日 (1870–1999)<br>   日治臺灣鹽水港廳蕭壟支廳
|-
| '''逝世''' 1967年3月27日(59歲)<br>   中華民國台灣省台北市台大醫院
|-
| '''職業''' 台灣作家、醫生
|-
| '''配偶''' 毛雪芬(元配) 林英良(續弦)
|-
| '''兒女''' 吳南星(長子)、吳朱里(長女)、<br>   吳南河(次子)、吳南圖(三子)、<br>   吳亞姬(次女)、吳夏雄(四子)、<br>   吳夏統(五子)、吳夏平(六子)
|-
| '''父母''' 吳萱草(父)、張實(母)
|-
|}
</div>

'''吳新榮'''(1907年11月12日-1967年3月27日),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台灣鹽水港廳(今臺南市將軍區)人。台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台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早年生平==
吳新榮於1907年(明治四十年)11月12日出生在鹽水港廳蕭壟支廳,父親吳萱草為傳統教育下的詩人。根據吳新榮在回憶錄的陳述,吳新榮的父親吳萱草原本姓謝,北門人,由於七歲時過繼給將軍莊的富豪吳玉瓚作為養子,因此改姓吳。

吳新榮於1915年(大正三年)入歐汪公學校,1921年(大正十年)畢業。1922年(大正十一年)進入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預科,之後進入本科,吳新榮在商業專門學校時期受到英文教師林茂生的影響,啟蒙了他的思想。也在這段時期接觸了台灣文化協會,並且跑去聽其演講。

1925年(大正十四年)由於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即將裁撤,加上受到叔父吳丙丁(1903-1950)習醫影響,因此吳新榮赴日本留學,進入日本岡山金川中學,作插班四年級生。1926年(大正十五年)發表了處女作〈友よ鬥爭の奔流を睨視あれ〉一文,並於1927年投稿刊登在金川中學刊物《秀芳》。1927年畢業返台,1928年(昭和三年)考取東京醫學專門學校(今東京醫科大學)。辦《蒼海》、《南瀛會誌》、《里門會誌》等雜誌,並發表作品。1928年加入左派領導的東京台灣青年會與日本共產黨幕後領導、許乃昌組織的台灣學術研究會,在掃蕩日共的「四一六事件」(四・一六事件)中被捕,被禁在淀橋警察署,入獄二十九天後出獄。[1]之後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監視。

==在台文學活動==
吳新榮在1930年左右開始發表新詩。1932年(昭和七年)9月吳新榮從東京醫專畢業,同月旋即返台接替其叔父吳丙丁於台南佳里莊執業,經營佳里醫院,11月2日與六甲莊毛雪芬女士結婚。吳新榮自許「醫學為本業,文學為情婦」[2],開始積極文學創作與活動,1933年(昭和八年)他與郭水潭等當地青年發起「佳里青風會」,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的前身。年底「青風會」解散。

隨後吳新榮參與台灣文藝聯盟,1935年(昭和十年),吳新榮與郭水潭、徐清吉、林芳年、王登山、莊培初等原佳里青風會成員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在此時期留下了許多作品,也曾與楊逵、林茂生、張文環等人舉辦演講及座談會。而「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也因作品多取自當地鹽分地帶,所以此派又被稱為「鹽分地帶派」。[3]

1936年文聯解散以後,吳新榮仍然在《台灣新文學》、《台灣文學》、《民俗台灣》等文學雜誌上發表作品,被後人稱作北門七子。吳新榮在1939年參選街庄選舉,並當選佳里街協議會員,也輔選友人王烏硈當選臺南州協議員。[4]此後「1942年與《民俗台灣》雜誌合辦佳里專輯,調查平埔族,種下日後文獻調查的遠因。是年其妻毛雪芬去世,撰寫名作〈亡妻記〉。次年與林英良小姐結婚」[2]。

==戰後==
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日本撤出台灣,吳新榮積極介入地方文化與政治事務,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台南分團北門區隊主任,1946年3月當選台南縣參議員,4年參選省參議員,以第五高票落選(應選四名)。4月18日吳新榮加入中國國民黨。7月14日中國國民黨台灣省台南縣北門區黨部成立後,吳新榮曾被推為書紀。1946年10月,佳里鎮舉行鎮長選舉。吳新榮在林精鏐游說下參選,結果落選。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吳新榮出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臺南縣北門區主席,隨後與其餘16名民眾,到警局自新,部分自新人員,將所劫物品(共計七十二件)繳回。[5]。後來被逮捕入獄百日。經過台北郭水泉醫師、郭再強,以及「山水亭」餐廳王井泉先生等人作保,吳新榮才有辦法簽署「盲目附和被迫參加暴動份子自新證」而獲釋,6月21日出獄。11月吳新榮助選吳三連參選國大代表,最後吳三連高票當選。

吳新榮出獄以後,除了行醫,並投入台灣地方文史工作。1951年吳新榮參選台南縣北門區南區縣議員,以不灑金錢、不哀求動員為號召,最後卻不敵金錢攻勢以及地方派系的夾殺,以最高票落選,至此退出政治。1952年11月,台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吳新榮擔任監委兼編纂組組長,主編《南瀛文獻》季刊12卷18冊(1952-1966),主修《台南縣志稿》13卷(1955-1965)、《金唐殿善行寺沿革志》、《南鯤鯓代天府沿革志》等書。吳新榮將自己的單篇文章編輯成《南台灣採風錄》《震瀛採訪錄》。

1954年10月吳新榮又受到被指為共產黨的李鹿案牽連再度被捕,繫獄4個月,1955年2月獲釋。1967年3月26日,吳新榮北上台北市參加台灣省醫師公會年會,27日晚上十一時因心臟病發,送臺大醫院不治,逝世於台北。吳新榮死後,張良澤將其作品編為《吳新榮全集》(遠景出版社),又有呂興昌編訂《吳新榮選集》(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三冊[2]。

==紀念與追思==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特於1997年在今日的中山公園內,設立「吳新榮紀念雕像」與紀念碑文,以感念並表彰吳新榮對文學等方面的貢獻。立碑的經過在謝玲玉的《南瀛鄉賢誌》當中,有簡潔扼要的說明。說明如下:「1995年(民國84年),台南縣長陳唐山指示台南縣立文化中心為富有啟發性、教育性的藝文人士樹立紀念雕像,文學家吳新榮和音樂家吳晉淮在同一年被選定,第二年徵件結果,曾獲南瀛獎的雕塑家陳振豐取得承製權,並獲得佳里鎮長黃仙井及鎮民代表會主席杜山田等諸代表支持,雕像於1997年(民國86年)3月16日吳新榮逝世30週年紀念日前夕在佳里鎮中山公園揭幕。」[6]

*吳新榮先生紀念碑文內容簡要,追記吳新榮一生對文學及文化的付出與成就。全文如下:
<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ue; padding: 0.5em 0.8em;">
吳新榮先生(一九○七—一九六七),台南縣將軍鄉人,聰穎好學,早年負笈東瀛學醫,返台後定居佳里鎮,懸壺濟世,熱愛文學,於一九三三年先後二年間,與北門地區文藝青年成立「佳里青風會」、「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展開波瀾壯闊的文學創作生涯,領導鹽分地帶推動台灣文學運動,關懷鄉土,用心良苦<br>
台灣光復後,更戮力地方文藝的蒐集整理,足跡遍及本縣各個角落,舉凡寺廟神考、民俗典故、鄉里沿革、平埔文化、聚落形成、民間故事、俚諺,甚至前人碑記史蹟等,皆一一登載史冊,並完成《南瀛文獻季刊》、《台南縣誌稿》,其盡瘁地方文獻的保存,及熱愛鄉土的精神,實真緬懷景仰。<br>
本縣為感念吳新榮先生,對文學創作的執著與保存地方獻所作之貢獻,特擇佳里鎮中山公園樹立紀念雕像,期使典型在夙昔,鄉土文風長存,謹文誌念。<br>
<p align=right>台南縣縣長 陳唐山 謹誌<br>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p>
</blockquote>

==著作==
*震瀛回憶錄
*震瀛隨想錄
*震瀛採訪錄
*震瀛詩集
*吳新榮日誌
*亡妻記
*金唐殿善行寺沿革誌
*南鯤鯓代天府沿革誌
*北頭洋立長宮楹聯
*台南縣誌稿
*吳新榮書簡
*琑琅山房隨筆

==作品、自傳、日記等的出版==
===作品===
*吳新榮原著,葉笛、張良澤/漢譯,呂興昌/總編輯,《吳新榮選集》,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立文化中心,2001年初版。
*吳新榮/主修,《台灣省台南縣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11卷之多。(※5冊,屬於「中國方志叢書 台灣地區78年」,該書根據民國46年~49年排印本影印。)
*吳新榮/纂,《台南古碑志》,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初版。(※該書是影印本,屬於「石刻史料新編 第3輯 地方類 台灣省 第20冊」。)
===日記、自傳、回憶錄===
*吳新榮/著,張良澤/總編纂,《吳新榮日記全集》,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2007年11月到2008年6月間陸續出版。(※ 有11冊之多,部份內容為日文,第2冊為中日對照。)
*吳新榮/著,《吳新榮回憶錄:清白交代的台灣人家族史》,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1年初版二刷)
===全集===
*吳新榮/撰,張良澤/主編,《吳新榮全集》,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1年。(※全集有8冊之多。第1冊「亡妻記」;第2冊「琑琅山房隨筆」;第3冊「此時此地」;第4冊「南台灣采風錄」;第5冊「震瀛採訪記」;第6冊「吳新榮日記(戰前)」;第7冊「吳新榮日記(戰後)」;第8冊「吳新榮書簡」。
*吳新榮/著,《震瀛隨想錄》,台南市:琑琅山房(形同自費出版),1966年。
===他人著作的收錄===
*吳新榮的日文新詩〈思想〉、〈疾馳的別墅〉、〈混亂期的完結〉,戰後由台灣詩人陳千武翻譯成中文,之後被收錄在陳明台主編的《陳千武譯詩選集》裡。[7]。
*吳新榮日文詩集《震瀛詩集》與《震瀛集外詩》的全部詩作、散文〈亡妻記〉,以及〈青風會[8]宣言〉、〈佳里分會成立通信〉[9]、〈對台灣新文學社的希望〉等文章,戰後由台灣詩人與詩論家葉笛翻譯成中文,後來被人收錄在《葉笛全集10翻譯卷三》。[10]
*吳新榮的日文詩作〈故里與春之祭─將這首詩獻給鹽分地帶的同志〉、〈思想〉、〈混亂期的煞尾〉,戰後被人翻譯成中文,中譯文本收錄在林瑞明主編《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11]

==傳記及研究書目、論文==
按照作者姓氏筆劃序排列:
*2007年10月號《台灣文學評論》系列文章。(該刊由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出刊)
*王秀珠,〈日治時期鹽分地帶詩作析論─以吳新榮、郭水潭、王登山為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4年碩士論文。
*呂興昌,〈吳新榮「震瀛詩集」初探〉,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1994年。(該文收錄在「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 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吳南圖、葉笛、羊子喬等,「吳新榮特別專輯」,民國94年12月《鹽分地帶文學》,頁28~57。
*林秀蓉,〈日治時期台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1博士論文。
*林慧姃,《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政府,2005年初版。
*河原功/著、張文薰/中譯,〈吳新榮之左翼意識—關於「吳新榮舊藏雜誌拔粹集(合訂本)」之考察〉,《台灣文學研究集刊》,2007年11月的。
*河原功/著、高坂嘉玲/中譯,〈探求吳新榮的左翼思想—談〈吳新榮舊藏雜誌拔粹集〉與《吳新榮日記全集》〉,《台灣文學評論》,2009年7月。
*施懿琳,《吳新榮傳》,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
*黃文源,〈雙新記—論蘇新與吳新榮的「抵抗」之道〉,民國99年12月的《台灣史料研究》。
*張雅惠,〈日治時期的醫師與台灣醫學人文─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為例〉,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2000碩士論文。
*鄭雅黛,〈冷澈的熱情者─吳新榮及其作品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1997年碩士論文。
*鄭喜夫編撰,〈吳新榮先生年譜初稿〉,台北市:編選者,1977年初版。

== 相關條目==
*吳新榮受到牽連的事件: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
*吳新榮成立或是加入的組織:東京台灣青年會、台灣學術研究會、佳里青風會、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三民主義青年團、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台南縣文獻委員會。
*活躍於日治時期,既是醫師,又是作家、藝術家、社會運動者的台灣人:韓石泉、謝緯、王金河、吳新榮(文學運動)、賴和(文學、社會、文化運動)、蔣渭水(政治、社會文化運動)、劉清風、劉清井、廖煥章、廖溫仁、陳新彬、郭松根、高天成、翁俊明、洪長庚、施江南、邱德金、林篤勳、林清月(台語流行音樂)、周金波(文學創作)、李應章(社會、政治運動)、王昶雄(文學)、杜聰明。

==參考資料==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