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新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新榮
Ngôo Sin-îng

圖片來源: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灣視覺記憶數位博物館
出生 1907年11月12日 (1870–1999)
   日治臺灣鹽水港廳蕭壟支廳
逝世 1967年3月27日(59歲)
   中華民國台灣省台北市台大醫院
職業 台灣作家醫生
配偶 毛雪芬(元配) 林英良(續弦)
兒女 吳南星(長子)、吳朱里(長女)、
   吳南河(次子)、吳南圖(三子)、
   吳亞姬(次女)、吳夏雄(四子)、
   吳夏統(五子)、吳夏平(六子)
父母 吳萱草(父)、張實(母)

吳新榮(1907年11月12日-1967年3月27日),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台灣鹽水港廳(今臺南市將軍區)人。台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台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早年生平

吳新榮於1907年(明治四十年)11月12日出生在鹽水港廳蕭壟支廳,父親吳萱草為傳統教育下的詩人。根據吳新榮在回憶錄的陳述,吳新榮的父親吳萱草原本姓謝,北門人,由於七歲時過繼給將軍莊的富豪吳玉瓚作為養子,因此改姓吳。

吳新榮於1915年(大正三年)入歐汪公學校,1921年(大正十年)畢業。1922年(大正十一年)進入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預科,之後進入本科,吳新榮在商業專門學校時期受到英文教師林茂生的影響,啟蒙了他的思想。也在這段時期接觸了台灣文化協會,並且跑去聽其演講。

1925年(大正十四年)由於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即將裁撤,加上受到叔父吳丙丁(1903-1950)習醫影響,因此吳新榮赴日本留學,進入日本岡山金川中學,作插班四年級生。1926年(大正十五年)發表了處女作〈友よ鬥爭の奔流を睨視あれ〉一文,並於1927年投稿刊登在金川中學刊物《秀芳》。1927年畢業返台,1928年(昭和三年)考取東京醫學專門學校(今東京醫科大學)。辦《蒼海》、《南瀛會誌》、《里門會誌》等雜誌,並發表作品。1928年加入左派領導的東京台灣青年會日本共產黨幕後領導、許乃昌組織的台灣學術研究會,在掃蕩日共的「四一六事件」(四・一六事件四・一六事件)中被捕,被禁在淀橋警察署,入獄二十九天後出獄。[1]之後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監視。

在台文學活動

吳新榮在1930年左右開始發表新詩。1932年(昭和七年)9月吳新榮從東京醫專畢業,同月旋即返台接替其叔父吳丙丁於台南佳里莊執業,經營佳里醫院,11月2日與六甲莊毛雪芬女士結婚。吳新榮自許「醫學為本業,文學為情婦」[2],開始積極文學創作與活動,1933年(昭和八年)他與郭水潭等當地青年發起「佳里青風會」,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的前身。年底「青風會」解散。

隨後吳新榮參與台灣文藝聯盟,1935年(昭和十年),吳新榮與郭水潭徐清吉林芳年王登山莊培初等原佳里青風會成員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在此時期留下了許多作品,也曾與楊逵、林茂生、張文環等人舉辦演講及座談會。而「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也因作品多取自當地鹽分地帶,所以此派又被稱為「鹽分地帶派」。[3]


吳新榮與台中友人合照<圖片來源: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灣視覺記憶數位博物館

1936年文聯解散以後,吳新榮仍然在《台灣新文學》、《台灣文學》、《民俗台灣》等文學雜誌上發表作品,被後人稱作北門七子。吳新榮在1939年參選街庄選舉,並當選佳里街協議會員,也輔選友人王烏硈當選臺南州協議員。[4]此後「1942年與《民俗台灣》雜誌合辦佳里專輯,調查平埔族,種下日後文獻調查的遠因。是年其妻毛雪芬去世,撰寫名作〈亡妻記〉。次年與林英良小姐結婚」[2]

戰後

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日本撤出台灣,吳新榮積極介入地方文化與政治事務,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台南分團北門區隊主任,1946年3月當選台南縣參議員,4年參選省參議員,以第五高票落選(應選四名)。4月18日吳新榮加入中國國民黨。7月14日中國國民黨台灣省台南縣北門區黨部成立後,吳新榮曾被推為書紀。1946年10月,佳里鎮舉行鎮長選舉。吳新榮在林精鏐游說下參選,結果落選。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吳新榮出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臺南縣北門區主席,隨後與其餘16名民眾,到警局自新,部分自新人員,將所劫物品(共計七十二件)繳回。[5]。後來被逮捕入獄百日。經過台北郭水泉醫師、郭再強,以及「山水亭」餐廳王井泉先生等人作保,吳新榮才有辦法簽署「盲目附和被迫參加暴動份子自新證」而獲釋,6月21日出獄。11月吳新榮助選吳三連參選國大代表,最後吳三連高票當選。

吳新榮出獄以後,除了行醫,並投入台灣地方文史工作。1951年吳新榮參選台南縣北門區南區縣議員,以不灑金錢、不哀求動員為號召,最後卻不敵金錢攻勢以及地方派系的夾殺,以最高票落選,至此退出政治。1952年11月,台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吳新榮擔任監委兼編纂組組長,主編《南瀛文獻》季刊12卷18冊(1952-1966),主修《台南縣志稿》13卷(1955-1965)、《金唐殿善行寺沿革志》、《南鯤鯓代天府沿革志》等書。吳新榮將自己的單篇文章編輯成《南台灣採風錄》《震瀛採訪錄》。

1954年10月吳新榮又受到被指為共產黨李鹿案牽連再度被捕,繫獄4個月,1955年2月獲釋。1967年3月26日,吳新榮北上台北市參加台灣省醫師公會年會,27日晚上十一時因心臟病發,送臺大醫院不治,逝世於台北。吳新榮死後,張良澤將其作品編為《吳新榮全集》(遠景出版社),又有呂興昌編訂《吳新榮選集》(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三冊[2]


圖片來源:小雅園 2.0
1935年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會式,坐者左起張深切

葉陶(兩人中間小孩為楊逵長子楊資崩)、○○○、
石錫純、林茂生、王烏硈、○○○、毛昭癸、○○○、吳乃占。
立者前排右起吳新榮王登山、○○○、○○○、吳萱草、
王詩琅郭水潭、○○○、曾對、○○○、鄭國津、○○○、
黃清澤。立者後排右起林精鏐(後改名林芳年)、徐清吉
○○○、○○○、葉向榮。以上係香雨書院創辦人淨慧居士綜合
楊建、羊子喬、吳南圖、郭昇平四人指認並參照吳新榮
郭水潭當年6月1日日記整理。打○○○者係四人均無法指認。
日記上列名,但不在上述指認名單者尚有黃大賓、郭丙寅、
黃平堅、陳桃琴、郭維鐘等。

紀念與追思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特於1997年在今日的中山公園內,設立「吳新榮紀念雕像」與紀念碑文,以感念並表彰吳新榮對文學等方面的貢獻。立碑的經過在謝玲玉的《南瀛鄉賢誌》當中,有簡潔扼要的說明。說明如下:「1995年(民國84年),台南縣長陳唐山指示台南縣立文化中心為富有啟發性、教育性的藝文人士樹立紀念雕像,文學家吳新榮和音樂家吳晉淮在同一年被選定,第二年徵件結果,曾獲南瀛獎的雕塑家陳振豐取得承製權,並獲得佳里鎮長黃仙井及鎮民代表會主席杜山田等諸代表支持,雕像於1997年(民國86年)3月16日吳新榮逝世30週年紀念日前夕在佳里鎮中山公園揭幕。」[6]


吳新榮先生紀念碑文內容簡要,追記吳新榮一生對文學及文化的付出與成就。全文如下:

著作

  • 震瀛回憶錄
  • 震瀛隨想錄
  • 震瀛採訪錄
  • 震瀛詩集
  • 吳新榮日誌
  • 亡妻記
  • 金唐殿善行寺沿革誌
  • 南鯤鯓代天府沿革誌
  • 北頭洋立長宮楹聯
  • 台南縣誌稿
  • 吳新榮書簡
  • 琑琅山房隨筆

作品、自傳、日記等的出版

作品

  • 吳新榮原著,葉笛、張良澤/漢譯,呂興昌/總編輯,《吳新榮選集》,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立文化中心,2001年初版。
  • 吳新榮/主修,《台灣省台南縣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11卷之多。(※5冊,屬於「中國方志叢書 台灣地區78年」,該書根據民國46年~49年排印本影印。)
  • 吳新榮/纂,《台南古碑誌》,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初版。(※該書是影印本,屬於「石刻史料新編 第3輯 地方類 台灣省 第20冊」。)

日記、自傳、回憶錄

  • 吳新榮/著,張良澤/總編纂,《吳新榮日記全集》,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2007年11月到2008年6月間陸續出版。(※ 有11冊之多,部份內容為日文,第2冊為中日對照。)
  • 吳新榮/著,《吳新榮回憶錄:清白交代的台灣人家族史》,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1年初版二刷)

全集

  • 吳新榮/撰,張良澤/主編,《吳新榮全集》,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1年。(※全集有8冊之多。第1冊「亡妻記」;第2冊「琑琅山房隨筆」;第3冊「此時此地」;第4冊「南台灣采風錄」;第5冊「震瀛採訪記」;第6冊「吳新榮日記(戰前)」;第7冊「吳新榮日記(戰後)」;第8冊「吳新榮書簡」。
  • 吳新榮/著,《震瀛隨想錄》,台南市:琑琅山房(形同自費出版),1966年。

他人著作的收錄

  • 吳新榮的日文新詩〈思想〉、〈疾馳的別墅〉、〈混亂期的完結〉,戰後由台灣詩人陳千武翻譯成中文,之後被收錄在陳明台主編的《陳千武譯詩選集》裡。[7]
  • 吳新榮日文詩集《震瀛詩集》與《震瀛集外詩》的全部詩作、散文〈亡妻記〉,以及〈青風會[8]宣言〉、〈佳里分會成立通信〉[9]、〈對台灣新文學社的希望〉等文章,戰後由台灣詩人與詩論家葉笛翻譯成中文,後來被人收錄在《葉笛全集10翻譯卷三》。[10]
  • 吳新榮的日文詩作〈故里與春之祭─將這首詩獻給鹽分地帶的同志〉、〈思想〉、〈混亂期的煞尾〉,戰後被人翻譯成中文,中譯文本收錄在林瑞明主編《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11]

參考資料

  1. 鄭喜夫原撰,張良澤刪補,〈吳新榮先生事略年譜〉。吳新榮著,張良澤編,《吳新榮書簡》,頁138。
  2. 2.0 2.1 2.2 郭啟傳/撰,《台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時期》,台北:國家圖書館,2002年,頁59-頁60。
  3. 陳芳明,〈吳新榮的左翼詩學—台灣新文學運動的一個轉折〉,吳新榮著,呂興昌總編,《吳新榮選集(二)》,頁254。
  4. 吳新榮,《吳新榮回憶錄》,頁134。
  5. 報載「吳新榮等十七名,已悔悟自新,自新期限僅存今天。」 二二八事件臺灣本地新聞史料彙編(第三冊)(《中華日報》1947.4.21:3,二欄題) p 1596
  6. 謝玲玉,《南瀛鄉賢誌》,頁167。
  7. 陳明台主編,《陳千武譯詩選集》,台中市文化局,2003年8月初版。
  8. 佳里青風會」是吳新榮返台以後,在故鄉佳里所組的讀書會,試圖想延續留日時期--利用讀書會向當地青年傳播社會主義、左翼文藝觀,以及反殖民等思想,卻因成員鬥毆、日警監視等原因,不得不解散。
  9. 吳新榮曾與林芳年郭水潭等多位台籍青年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10. 葉笛/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出版,《葉笛全集10 翻譯卷三》,台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年。
  11. 林瑞明/主編,《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台北市:玉山社,2005年。

傳記及研究書目、論文

按照作者姓氏筆劃序排列:

  • 2007年10月號《台灣文學評論》系列文章。(該刊由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出刊)
  • 王秀珠,〈日治時期鹽分地帶詩作析論─以吳新榮、郭水潭王登山為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4年碩士論文。
  • 呂興昌,〈吳新榮「震瀛詩集」初探〉,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1994年。(該文收錄在「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 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 吳南圖、葉笛、羊子喬等,「吳新榮特別專輯」,民國94年12月《鹽分地帶文學》,頁28~57。
  • 林秀蓉,〈日治時期台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1博士論文。
  • 林慧姃,《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政府,2005年初版。
  • 河原功/著、張文薰/中譯,〈吳新榮之左翼意識—關於「吳新榮舊藏雜誌拔粹集(合訂本)」之考察〉,《台灣文學研究集刊》,2007年11月的。
  • 河原功/著、高坂嘉玲/中譯,〈探求吳新榮的左翼思想—談〈吳新榮舊藏雜誌拔粹集〉與《吳新榮日記全集》〉,《台灣文學評論》,2009年7月。
  • 施懿琳,《吳新榮傳》,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
  • 黃文源,〈雙新記—論蘇新與吳新榮的「抵抗」之道〉,民國99年12月的《台灣史料研究》。
  • 張雅惠,〈日治時期的醫師與台灣醫學人文─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為例〉,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2000碩士論文。
  • 鄭雅黛,〈冷澈的熱情者─吳新榮及其作品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1997年碩士論文。
  • 鄭喜夫編撰,〈吳新榮先生年譜初稿〉,台北市:編選者,1977年初版。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