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朱子读书法

移除 9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4、切己体察
  所谓切己体察,朱熹认为:首先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即要求读书时不能只在纸面上做工夫,还必须将书中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他说:“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凡平日所讲贯穷究者,不知逐日常见得在心目间否?不然,则随文逐义,赶趁期限,不见悦处,恐终无益.” <ref>《朱子语类》卷十一</ref> 又说:“读书须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同上)“如说仁义礼智,曾认得自家如何是仁,自家如何是义,如何是礼,如何是智,须是着身己体认得.如读学而时习之,自家曾如何学,自家如何习,不亦说乎.”(同上)所以朱熹从秦汉以来的历史,推及到目下,强烈反对不切己体察的读书方法.“秦汉以后,无人说到此,亦只是一向去书册上求,不就自家身上理会.” ⒃” <ref>《朱子语类辑略》卷二</ref> 今人读书多不就切己上体察,但于纸上看,文义上说得去,便了.如此济得甚事.” <ref>《朱子语类》卷十一</ref>   其次,朱子强调要以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或使之在实践中受到检验.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要自家日用躬行处着力方可.” <ref>《朱子读书法》</ref> 又说:“读书便是做事.凡做事有是有非,有得有失,善处事者不过称理其轻重耳.读书讲究其义理,判别其是非,临事即此理.” <ref>《朱子语类》卷十</ref> 能将书上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考察体验自己能否如此力行.朱熹曾说:“读书须是身心都入在这一段里面,更不问外面有何事,可见得一般道理出.” <ref>(《朱子语类》卷11)</ref> 朱熹是主张“读书穷理”的,他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21] <ref>《性理精义》</ref> 而“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身上推究”[22] <ref>《朱子语类》.</ref> 读圣贤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存天理,灭人欲”,并落实到自身.朱熹以圣贤的榜样为例,讲正心,自己先心正;讲诚意,自己先意诚;讲修身齐家,也不是空话.他强调“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也就是说,读书不仅是要获得知识,探求义理,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自身修养的提高上.如果学到的义理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或者只是用于教导别人,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切己体察,就是要切实地联系自己,来体察圣贤书中的道理,变成激励自己改进提高的动力.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5、着紧用力
   即读书时必须抓紧时间、振作精神,不能疲疲沓沓、松松跨跨.“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筋骨!”[23]<ref>《朱子读书法》</ref>   朱熹把读书比做撑上水船,比作治病救火,以此来强调读书要抓紧时间,一刻也不能放松.“直要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24] <ref>《朱子读书法》</ref> 又比作两军对垒:“圣人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到工夫.若瞻前顾后,便做不成”[25] <ref>《朱子语类》卷8</ref> 总之,读书时虽不可求速成,但必须抓紧抓狠,毫不懈怠,要有“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精神.(同[25]) <ref>《朱子语类》卷8</ref> 一方面朱熹最忌讳“半上半落,半沉半浮”的二吊子作风,认为这种态度必定一事无成.另一方面,读书又是一项细致功夫,也不能蛮干.为此,他提出“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读书原则.意思是说,考虑到熟读精思的需要,总的读书计划指标不能定得过高,期限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而在具体实施时,例如读一本书时,就绝不能松松垮垮,一定要抓紧时间,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6、居敬持志
   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朱熹认为,做学问的诀窍“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而“读书则实究其理,行己则实践其迹”[26]<ref>《性理精义》</ref>.因此,他要求“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字逐句,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领.”[27]<ref>《朱子读书法》卷11</ref> 
  这是教人读书必须将心收敛起来,有谨慎感,有进取心,不放纵自身,不轻率从事,做到“专静纯一”,志于为学.人若具有这种精神,用于应事时,就能敬于读书.只要心能用于“专静纯一”,不“驰走散乱”,自然能做到“日用动静间”,使为学之道发自内心,学起来当然要“日成日新”.
   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所以,“居敬(居敬就是“此心自作主宰处”,“守此而不易之谓”.即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所以“敬”又通“静”,心静自然诚,心诚则干什么事都能集中精力干好,这里吸收了佛教禅宗的思想.)持志”作为读书法的最后一条,也是起根本保证的一条.朱熹说:“敬字功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28]<ref>出自《朱子语类》卷十二</ref>.朱熹继承了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之说,提出“致知必须穷理,持敬则须主一”的为学原则,而在二者中“持敬又是穷理之本”.“敬”的本义就是恭敬,不放肆.在这里,“敬”是端正态度,就是说,诚心诚意、兢兢业业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读书也不例外.居敬也就是要从内心中严格尊崇礼法,专一有恒,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要排除杂念,不受外界诱惑,所以“敬”又通“静”.心静自然诚,诚心诚意、兢兢业业地去学习,去做事,个人修养也就能顺利提高了.“持志”是要有坚定志向.朱熹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朱熹的读书方法远不止这些,就其主要而概括为以上六条.就上简析,我们可知它确实是经验之谈,自有其一定的创造性和特点.字字句句朴实无华,平易贴切.各条联系紧密.相得益彰,前后完整,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体系,符合知识结构、人的心理、认识以及教学活动等的客观规律,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它是朱熹一生刻苦治学,五十学辛勤执教的切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总结.当然,由于朱熹主要是指读圣贤之书而不是读一般的书,圣贤之书自然句句是真理,读书的目的就是穷理,而穷理的目的就是进行封建伦理道德修养,掌握知识仅在其次,也不可能涉及质疑和问难的原则,不重视书本与实践的结合,这正是封建正统教育的弊病所在,所以也遭到后来不同学派人士的批评.但是,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是集古代书法之大成,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
  
 
  ⒂《朱子语类》卷十一
  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
  ⒄《朱子语类》卷十一
  ⒅《朱子读书法》
  ⒆《朱子语类》卷十
  ⒇(《朱子语类》卷11)
  [21]《性理精义》
  [22]《朱子语类》
  [23]《朱子读书法》
  [24] 《朱子读书法》
  [25]《朱子语类》卷8
  [26]《性理精义》
  [27] 《朱子读书法》卷11
  [28] 出自《朱子语类》卷十二
  转自:http://chinese.cersp.com/sJsys/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59
 
=='''原文'''==
1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