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4
次編輯
變更
上焦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big>上焦</big> '''
|-
| [[File:战国七雄123.jpg|缩略图|居中|[http://n.sinaimg.cn/front/618/w851h567/20190216/RMEJ-htacqwv8298678.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6439598600_17fd47a0800100fh93.html?from=history 来自 新浪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
中医术语。①三焦之一。②温病三焦辨证之一。。<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202/22/25443506_532378978.shtml 上焦、中焦、下焦的位置], 360doc个人图书馆,2016年2月2日</ref> ==上焦脉循环线==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注手阳明,上至舌,下注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矣”,认为卫气出于上焦胃上口以后,上布于肺,循经脉路线,行于脉外而与营气俱行一周后仍归于手太阴肺经,再开始新的循环。<ref>[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4/03/01/53/488.htm 《黄帝内经》卫气循行浅析], 中医药,2004年3月1日</ref> ==上焦病证症状==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病的初期常表现为肺卫症状,属手太阴肺经。具传变有二, 顺传则发展为中焦病证,逆传则出现心包证。 上焦病证主要是指温邪侵犯肺经及逆传心包的证候,也包括头面、胸胁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咽红肿痛,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或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红或降。 病机分析:温热之邪侵袭肺卫,卫气被遏,奋起抗邪,则发热;微恶风寒,肺合皮毛主表,肺气失宣,开合失司,则无汗或少汗;温热之邪伤津则口微渴; 温热之邪犯肺,肺失宣肃则咳嗽;咽为肺之门户,温热之邪侵袭则咽红肿痛;温热之邪侵袭体表,故苔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温热之邪道传心包,心神被扰,则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心开窍于舌,心神被扰则舌蹇;热盛于内,阳气郁遏,不达四肢则肢厥;热盛波及营分,则舌红或降。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肺卫症状与卫分证基本相同,当与表寒证、太阳病等辨别。表寒证、太阳病以感受风寒之邪为主,临床以恶寒严重。 头痛身痛明显等为特征,一般无口渴、咽红肿痛、舌边央红等热象。本证为感受温热之邪为主,临床以热邪致病表现为特征。本证的心神症状与心包证相同,当区别热闹与疾蒙的不同。 辨证注意点:抓住病位特征,出现肺卫、心包等症状为辨证依据。 上焦病证还包括其他证候,如热扰胸膈证可出现身热,心胸烦热,烦躁不安等症状;热邪壅肺证可出现身热,汗出,烦渴,咳喘等表现;热毒上壅证可出现头面肿,耳前后肿等,多见于大头瘟、瘁腮、烂喉痧、缠喉风等病证。。<ref>[http://www.med66.com/html/2008/10/zh26301520191420180022000.html 上焦病证], 医学教育网官网,2008-10-24</ref> ==上焦不通== 上焦一般指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 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在睡觉前,晚上21点~23点拍打最佳(其它时间也可以,每天拍打)敲完一遍后交替敲打另一只手,两侧交替敲击大约10分钟。 敲的时候必须有酸痛的感觉才好。有痛点的地方多拍打。<ref>[https://m.sohu.com/a/321590120_120069289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生!教你打通三焦经], 医学教育网官网,2019-06-19</ref> ==万病之缘寒湿於堵== 十人九湿,寒湿缠身百病生,不少人体内都有湿气,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有的人一到秋冬时节,就会觉得四肢冰冷,这也许就是体内的寒湿在搞鬼!体内寒湿可谓是万病之源呀,怎么去除呢?驱寒祛湿妙招就在正文中啦 湿之为物也,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山为泉,在川为水,包含于土中者为湿。其在人身也,上焦与肺合,中焦与脾合,其流于下焦也,与少阴癸水合。” 这说明寒湿变化极大,病变亦多,合于人身,除少阳经外,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均易病湿。脾胃居中,为湿土,湿邪侵入人体后,极易与脾胃土气相合。湿从寒化,则多病寒湿。湿从热化,则病湿热或湿温。。<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1817302641_6c51d67100100gsyq.html?sudaref=www.baidu.com&displ 万病之源是寒湿,一篇文章讲透寒湿,了解这5类,从此告别寒湿!], 新浪网,2019年04月04日</ref>
== 參考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