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焦

中文名:上焦

類別 :中醫基礎術語

中醫術語。①三焦之一。②溫病三焦辨證之一。。[1]

上焦脈循環線

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還注手陽明,上至舌,下注足陽明,常與營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會於手太陰矣」,認為衛氣出於上焦胃上口以後,上布於肺,循經脈路線,行於脈外而與營氣俱行一周後仍歸於手太陰肺經,再開始新的循環。[2]

上焦病證症狀

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溫熱病的初期常表現為肺衛症狀,屬手太陰肺經。具傳變有二, 順傳則發展為中焦病證,逆傳則出現心包證。

上焦病證主要是指溫邪侵犯肺經及逆傳心包的證候,也包括頭面、胸脅等的病證。

主要臨床表現: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咽紅腫痛,苔薄白,舌邊尖紅,脈浮數;或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舌蹇,肢厥,舌紅或降。

病機分析:溫熱之邪侵襲肺衛,衛氣被遏,奮起抗邪,則發熱;微惡風寒,肺合皮毛主表,肺氣失宣,開合失司,則無汗或少汗;溫熱之邪傷津則口微渴;

溫熱之邪犯肺,肺失宣肅則咳嗽;咽為肺之門戶,溫熱之邪侵襲則咽紅腫痛;溫熱之邪侵襲體表,故苔白,舌邊尖紅,脈浮數。

溫熱之邪道傳心包,心神被擾,則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心開竅於舌,心神被擾則舌蹇;熱盛於內,陽氣鬱遏,不達四肢則肢厥;熱盛波及營分,則舌紅或降。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的肺衛症狀與衛分證基本相同,當與表寒證、太陽病等辨別。表寒證、太陽病以感受風寒之邪為主,臨床以惡寒嚴重。

頭痛身痛明顯等為特徵,一般無口渴、咽紅腫痛、舌邊央紅等熱象。本證為感受溫熱之邪為主,臨床以熱邪致病表現為特徵。本證的心神症狀與心包證相同,當區別熱鬧與疾蒙的不同。

辨證注意點:抓住病位特徵,出現肺衛、心包等症狀為辨證依據。

上焦病證還包括其他證候,如熱擾胸膈證可出現身熱,心胸煩熱,煩躁不安等症狀;熱邪壅肺證可出現身熱,汗出,煩渴,咳喘等表現;熱毒上壅證可出現頭面腫,耳前後腫等,多見於大頭瘟、瘁腮、爛喉痧、纏喉風等病證。。[3]

上焦不通

上焦一般指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兩髒以及頭面部。

上焦不通就會造成經絡淤堵,氣血凝滯,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風濕骨病、頸椎病等。

在睡覺前,晚上21點~23點拍打最佳(其它時間也可以,每天拍打)敲完一遍後交替敲打另一隻手,兩側交替敲擊大約10分鐘。

敲的時候必須有酸痛的感覺才好。有痛點的地方多拍打。[4]

萬病之緣寒濕於堵

十人九濕,寒濕纏身百病生,不少人體內都有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有的人一到秋冬時節,就會覺得四肢冰冷,這也許就是體內的寒濕在搞鬼!體內寒濕可謂是萬病之源呀,怎麼去除呢?驅寒祛濕妙招就在正文中啦

濕之為物也,在天之陽時為雨露,陰時為霜雪,在山為泉,在川為水,包含於土中者為濕。其在人身也,上焦與肺合,中焦與脾合,其流於下焦也,與少陰癸水合。」

這說明寒濕變化極大,病變亦多,合於人身,除少陽經外,太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均易病濕。脾胃居中,為濕土,濕邪侵入人體後,極易與脾胃土氣相合。濕從寒化,則多病寒濕。濕從熱化,則病濕熱或濕溫。。[5]


參考來源

  1. 上焦、中焦、下焦的位置, 360doc個人圖書館,2016年2月2日
  2. 《黃帝內經》衛氣循行淺析, 中醫藥,2004年3月1日
  3. 上焦病證, 醫學教育網官網,2008-10-24
  4.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生!教你打通三焦經, 醫學教育網官網,2019-06-19
  5. 萬病之源是寒濕,一篇文章講透寒濕,了解這5類,從此告別寒濕!, 新浪網,2019年04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