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驻马店土特产

增加 9,803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因明朝设立皇家驿站而得名,全市辖9县1区,3个省级功能区、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因[[明朝]]设立皇家驿站而得名,全市辖9县1区,3个省级功能区、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人口960万人,面积1.5万平方公里。近年来,驻马店大力实施“富强驻马店、文明驻马店、平安驻马店、美丽驻马店”建设,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河南省重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新兴工业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
==交通发展==
[[驻马店]]地处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结合地带,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京广铁路、京深高铁和106、107国道纵贯南北,京港澳、大广、新阳、沪陕、焦桐5条高速穿境而过,省道、县道纵横交错,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北至郑州新郑机场、南至明港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仅需一两个小时车程。独特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使驻马店日益成为广大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驻马店是一座交通畅达之城。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是郑州、武汉、合肥三大都市圈中的节点城市,京广铁路、京深高铁和106、107国道纵贯南北,境内5条高速穿境而过、4条高速正在加快建设。全部建成以后,所有县区都将实现两条高速公路的十字交叉。驻马店北有郑州新郑机场、南有武汉天河机场,自身有明港机场,交通十分便利。
==历史文化==
驻马店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美轮美奂的自然山水、传承了璀璨悠久的历史人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演奏着蓬勃发展的精彩华章。驻马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盘古创世纪活动的核心区域,是[[轩辕黄帝夫人]]、[[丝绸纺织鼻祖]]——[[嫘祖]]的故乡,孕育出[[盘古文化]]、[[嫘祖文化]]、[[梁祝文化]]、[[重阳文化]]、[[车舆文化]]、[[冶铁铸剑文化]]等灿烂文化,哺育出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天下第一相”[[李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是蔡姓、江姓、沈姓、周姓、房姓、袁姓、柏姓、郎姓等姓氏的发源地,有“中国传奇之都”之称。
==地域景点==
驻马店是一座生态宜居绿城。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5.1度,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西部是丘陵山区,东部是黄淮平原,水系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总蓄水能力6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1.9%,既没有南方城市的潮湿,也没有北方城市的干燥。有奇山、秀水、大平原,有亚洲最大的佛教圣地——南海禅寺,有亚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湖——宿鸭湖,有《西游记》传奇文化发源地和国家5A级景区——[[嵖岈山]],素有“诗意山水、传奇天中,休闲驿站、生态家园”的美誉。驻马店是一片红色土地、革命沃土,确山竹沟是原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原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被誉为革命的“小延安”,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建有[[竹沟革命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f>[https://www.zhumadian.gov.cn/html/site_gov/articles/201906/36895.html驻马店概况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网 liuyang 2019-06-12]</ref>
[[File:沈岗油馍.jpg|缩略图|[http://www.chinaagrinews.com/speciality/upload/39533.gif 原图连接][http://www.chinaagrinews.com/speciality/list546_1.shtml 图片来源]]]
==沈岗油馍==
===历史来源===
沈岗油馍始于明初,明清两代曾为朝廷贡品,有“北有道口烧鸡,南有沈岗油馍”之称。新蔡县顿岗乡沈岗村有一种著名的面食——沈岗油馍(也称顿岗油馍)。古往今来凡来到沈岗的人,必享其口福,赞为幸事。相传,沈岗在春秋时代是楚国令尹沈诸梁的别墅,东魏时,曾在这里设置过蔡州。后来,几经废置,沈岗成了村庄,但因为当时有一条从山东、安徽通往湖北、湖南的交通要道通过这里,不知从何时起,沈岗就成了这条道上一个著名的过路店,经常有许多商人在这里驿宿。有一张姓农民,就开了一座客店,除安排客人住宿外,还经营许多食品,其中,最拿手最著名的就是油馍。
===做法===
沈岗油馍采用麦面和芝麻油为主要原料,经严格配料,精心加工而成。馍层多而薄,黄透亮,质地敬碎,稍加翻动,块如铜钱,香酥可口,多食不腻,并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养胄之功能。凡品尝者,皆赞不绝口。
近年,沈岗农民继承发展其传统工艺,质量进一步提高,并在县城开设有沈岗油馍店。配方和制作有专人负责。
====主料====
面粉200克、发酵粉5克。
====辅料====
食盐1小勺、食用油适量。  
====步骤====
1、用温水将发酵粉充分化开。  

2、在加入发酵粉的温水中加入面粉。一边加,一边搅拌。  

3、加面的时候要一边搅拌,一边向上提拉,感觉到能用筷子把面拉起来即可。  

4、面粉搅拌均匀后把盐放进去再搅拌几下即可。然后放置一两个小时(冬季时间稍长些),等面团发开。表面有许多泡泡即代表发好了。  

5、炒锅放在燃气灶上,倒入食用油,比平常炒菜的量多上一倍即可。  

6、油七成热时,将筷子插入面中,两根筷子一手一个,以转圈的方式上下交替取出一小团面团并迅速放入锅中。一次放入的量可根据炒锅的大小决定。  

7、盖上锅盖,待面团最上面没有生面了就可以翻面儿了。  

8、煎至两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ref>[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index439_list.html 驻马店市特产介绍 博雅特产网]</ref>
[[File:马家灌汤包.jpg|缩略图|[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303614563,1848464094&fm=15&gp=0.jpg 原图连接][http://xian.51xiancheng.com/article/42239 图片来源] ]]
==马家灌汤包==
灌汤包是汉族特色小吃。早在北宋市场上已有售卖,当时称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著名产地有[[开封]],[[西安]]等地。
===特点===
薄馅大,汤汁鲜美、外表玲珑剔透、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
===历史文化===
河南驻马店市马家灌汤包是京都饭店总经理马鹰的曾祖父马文德对祖传灌汤包工艺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成的,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精湛、具有皮薄馅多、味美多汁的特点。 主要原料:羊肉、姜、盐、味精、马家香料、面粉、鲜汤、小磨香油。
===做法===
1、将羊肉剁成碎沫、加入调料,朝着一个方向搅拌至肉馅上紧。

2、面粉加水、盐、活成面团,下成15个小面团,擀成面皮包入肉馅捏成 25褶以上。

3、上笼蒸至30分钟即可。<ref>[https://www.sohu.com/a/226708592_100119138 驻马店名吃--马家灌汤包 搜狐 大中华小当家 2018-03-29 19:20]</ref>
[[File:确山板栗.jpg|缩略图|[http://n.sinaimg.cn/sinacn17/110/w1000h710/20180915/9395-hkahyhx3534523.jpg 原图连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2183237177_p82218e3900100cdcv.html 图片来源]]]
==确山板栗==
确山板栗是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的特产。确山板栗,简称“确栗”,确山产的红油栗、紫油栗,曾被评为中国优良品种。确山板栗素以坚果大、色泽美观、油质发亮、涩皮易剥、易贮存、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口感香甜味美等诸多优点而闻名于世。
===产地===
确山板栗产于豫南山区的确山县。确山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多种林果生长,其中盛产的确山板栗素以坚果大、色泽美观、油质发亮、涩皮易剥、易贮存、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口感香甜味美等诸多优点而闻名于世。20世纪60年代,确山产的红油栗、紫油栗,曾被评为中国优良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确栗也享有较高声誉,远销至港澳地区、日本及东南亚各国2005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确山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河南省确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确山板栗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建议的函》(确政[2004]9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河南省确山县所辖行政区域。
===营养价值===
确山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板栗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淀粉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栗果还含有维生素C、E、脂肪酶、铁、钙、磷等成分,多食栗果能养胃健脾、活血止血,具有养颜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确山板栗的品种,以红油栗最多,占种植面积的60%;紫油栗次之,占30%。在感官上,确山板栗与南方板栗相比,既有南方果形大的特点,又克服了南方板栗色泽差、品质不好的缺点;与北方板栗相比,在色泽、品质、耐贮上等同,却又克服了北方板栗坚果小、不丰满的特点。<ref>[http://www.feizui.com/techan/zmd/834.html 确山板栗 飞嘴特产网]</ref>
==视频==
<center>
<center> '''驻马店旅游宣传2019版 '''</center>
{{#idisplay:b0912cv6lfa|650|450|qq}}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_中國地方志總論]]
11,1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