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物理治疗师

增加 7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物理治疗师.jpg|350px|缩略图|右|<big>物理治疗师</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29/83aaf4e3ab114bada623bde990183f99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15276078_41287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物理治疗师 ''' (英语:Physical therapist、Physiotherapist、PT),在 [[ 中国大陆 ]] 称作康复治疗师,是一种以预防、治疗、及处理因疾病或伤害所带来的动作问题的医疗专业人员。物理治疗师常透过仪器(Modality)、徒手(Manual)和运动(Movement)等治疗方式,并辅以辅助科技(Assistive Technology),增进患者身体功能,并且改善其 [[ 生活 ]] 品质(详见物理治疗)。英语中的“Physical”是“ [[ 身体 ]] 的、肉体的”的意思,也有“按自然法则的”以及“ [[ 物理 ]] 的”的意思,所以在中文里虽然被翻译称作“物理”治疗师,但其专业是囊括整个人体的治疗及处置,不仅止于物理因子(Physical agent)的治疗而已。另外,也有物理治疗生(Physiotherapist Assistant,简称PTA),他们会在治疗师的监督下,提供物理治疗业务。不过目前各国为了提升医疗专业分工的能力,已逐渐废止物理治疗生的制度。
[[ 美国 ]] ,有其他的专业人员会使用类似物理治疗的治疗方法,如:脊骨神经医师(Doctor of Chiropractic)或骨病医师(Doctor of Osteopathy,与一般西医师相似)。而在华人地区,则有传统 [[ 中医 ]] 或是国术馆等地方,会进行如推拿、 [[ 按摩 ]] 等类似物理治疗的疗法。
==背景==
1951年, [[ 台湾 ]] 小儿麻痹大流行,复健方式以重量训练为主。1958年,美军事顾问团之眷属为物理治疗师,义务至台湾各大医院协助治疗。之后,台北荣总、台大医院、彰化基督教医院陆续成立复健部或物理治疗部门,振兴复健医学中心也成立并开始收治小儿麻痹后遗症患童。1967年, [[ 台湾大学 ]] 在医技系成立物理治疗组,招收第一届物理治疗组学生,不但为台湾本土物理治疗师专业教育之起始,更为亚洲国家最早之学士级物理治疗师养成教育课程。1995年2月3日,台湾的立法院通过“物理治疗师法”,其中对于物理治疗师(生)资格的取得、执业规定、业务内容、物理治疗所的设立暨违反本法之相关刑罚、行政处分皆有详细的规定。至此,不仅有效地规范物理至疗业务的执行,更建立了物理治疗师的 [[ 专业 ]] 制度。1995年12月,台湾专技高普考首次出现物理治疗师与物理治疗生类科。
许多近代的物理治疗技术起源于 [[ 欧洲 ]] ,特别是英国与法国。由于小儿麻痹症大流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便将这些物理治疗技巧由欧洲引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送一批 [[ 医师 ]] 到英、法两国去学习物理治疗技术,以便提供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较完善的照顾。1917年设立专科 [[ 医院 ]] 与身体重建的部门,负责训练与管理一群以女性为主的“重建助理”(Reconstruction Aides),以为战争中受伤的士兵提供身体重建的医疗工作。这群“重建助理”便是美国发展物理治疗的先趋者。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之后,物理治疗的需求仍然存在。但是需求重心由保存战力,转移为维持工作能力。 [[ 人道主义 ]] 者的关心与工业社会劳工的需求,引起大家去注意“失去活动能力的孩子”。由于“重建助理”的头衔与业务受到混淆与暧昧的苦恼,因此,在一次的会议中,决定设立全国性的组织—美国妇女物理治疗协会(American Women's Physical Therapeutic Association),而后,该组织更名为美国物理治疗协会(American Physiotherapy Association,APA)。之后,物理治疗师面临了“身份”的问题,美国物理治疗协会的成员认为他们有更高程度的专业地位,反对医师将他们视为 [[ 技术员 ]] 或助理的见解。这种争议一直到1940年代,医师制定物理医学(Physical Medicine),并认定物理医学是一种医学专业,才得以解决。从那时以后,从事物理医学的医师称之为复健科医师(Physiatrists),物理治疗师(Physical therapist)的名称才被接纳。在美国医学会(AMA)的协助下,美国于1936年正式通过物理治疗 [[ 教育 ]] 的基本课程。
==视频==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