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1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File: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1.jpg |thumb |400px|有框|右|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04706.html 照片來自]]]
''' [[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 位於台北萬華老舊巷弄中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是利用「 [[ 剝皮寮 ]] 」的舊址,以融入式的教育文化理念,作為推廣鄉土教育之園地,並將學校教育及社區文化互相結合,不定期規劃各式主題特展,再配合上剝皮寮歷史街區,發揮「歷史老街紮根教育園地,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的想法,辦理各項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
剝皮寮老街,就位於今日萬華 [[ 老松國小 ]] 的南側,地址為康定路173巷,老街北側的街屋與老松國小校園僅一牆之隔,南側的街屋則緊臨廣州街。創立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的老松國小為一所歷史悠久的百年老校,校園建築北棟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東、西棟分別被指定為歷史建築。而老松國小旁也有了一座「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可供學童參觀學習。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隸屬 [[ 臺北市政府 ]] 教育局,由教育局局長兼任中心主任委員;國教科科長兼任執行秘書;中心主任由教育局聘任。中心自成立至今可謂從無到有,百事待舉,各種運作模式仍須不斷嘗試和建立。工 作內容包括研究、出版、策展、推廣活動和社會服務等;工作任務更需配合「剝皮寮老街修復再利用工程」的修復進度,隨時機動調整。剝皮寮活化再利用是市府重大政策,在教育融合文化資產的議題上更具指標性 意義,然以任務編組的模式,擔負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管理營運實極具挑戰性,尚需更多的突破和資源挹注,方能共同開啟剝皮寮的新生命。期盼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不僅成為臺北市中小學師生的本土教學園地,更能 躍升為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本土教育重鎮。<ref>[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index.php?id=2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成立緣起]</ref>
===歷史沿革===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 [[ 臺北市 ]][[ 萬華區 ]] ,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福皮藔街在嘉慶四年便有店屋買賣的紀錄,可以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國學大師旅居剝皮寮<br>
據 [[ 黃玉齋 ]] 在〈章太炎與本市操觚界〉一文中的考證,國學大師 [[ 章太炎 ]] 旅臺居所為今廣州街123號。國學大師章太炎,在明治三十一年(1898)戊戌政變失敗之時,為躲避清廷所頒布的「鉤黨令」,輾轉來臺避難。在明治三十一年(1898)十二月七日至隔年六月十日旅臺的半年期間,章太炎便居住在艋舺的福地藔街,並擔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欄記者,在報紙上發表了五十多篇對清廷批判及對臺灣觀感的文章。在臺期間,章太炎更參加了由日人組成的吟社,也在報紙上與日本文人唱和。在剝皮寮拆遷之前,廣州街123號曾開設了一家遠近知名的豆漿店。 因章太炎的國學貢獻,其來臺居所於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十九日正式由臺北市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廣州街123號和125號兩棟建物內部相通,125號二樓後進陽台牆面上還留有難得一見的泥塑聯文。
醫學博士懸壺艋舺<br>
著名報人操觚剝皮寮<br>
===剝皮寮歷史街區簡介===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週邊旅遊
參觀完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後,您可順道前往步行時間不到十分鐘的艋舺龍山寺參拜,結束之後搭乘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除了能夠到西門町吸收時下年輕人的流行新知之外,還能前往日前甫開幕的京站時尚廣場,而鄰近的景點,如 [[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 、 [[ 台北植物園 ]] 、 [[ 中正紀念堂 ]] 、 [[ 青年公園 ]] 等,都是不容您錯過的好地方。
(3)龍山寺(康定路)─201、205、229、231、234、242、264、38(區間)、601、62、624、628、658、701、702、703、703(副)、705、9、藍29、49、527<br>
(4)老松國小─218、218(直達)、302、628、673、藍29<br>
(5) [[ 龍山國中 ]] ─202(區間) 、231、245、263、265、265(右)、265(左)、265(夜)、265(區間車)、310、38、601、651、656、657、658、701、702、703、703(副)、9<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