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军国主义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历史渊源
1、改革不彻底
[[明治维新]]这场[[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不彻底性。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 ]] 精神]] 被继承和发展。旧武士等级不复存在,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是主导力量。1871年时,中央9省(部)官吏87%是士族,至1880年时,中央及地方官吏的74%仍是[[士族]]。统治集团中的骨干多是[[武士]]出身者,最著名的“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以及垄断日本政权近50年的[[伊藤博文]]、山县有朋、松方正义等均为旧武士出身。到大正时代的首相原敬、加藤高明,昭和时代军部[[法西斯]]魁首[[东条英机]]、宇垣一成,板垣征四郎等也都是士族出身。士族及士族出身者极自然地成为推动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
在经济原因方面,由于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的不满情绪引向海外征战,使他们成为军国日本的基本社会力量。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