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34
次編輯
變更
剩余价值
,無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理论贡献: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学科奠基
==基本理论==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个人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作为外在强制力,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通过缩短劳动时间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在工作日已定的情况下剩余劳动的延长必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进行创新。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在性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当竞争使劳动力普遍提高以后在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条件发生变换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社会价值下降。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绝对剩余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剩余价值的自然基础是没有绝对的自然会妨得一个人把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劳动从自身上解脱下来并转嫁给别人,而它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ref>[https://www.xzbu.com/1/view-173449.htm 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行知部落网</ref>
==产生条件理论==
商品流通的直接形试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转化为商品,在这个流通中,货币最后转化为充兰使用价值的商品。G-W-G是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以买开始,以卖结束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余起初投入的货币这增值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颜叫做剩余价值。因此资本的总公式为G-W-G、。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在剩余价值的形式上必然有某种在流通中看不到的情况发生在流通的背后流通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关系的总和商品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货币转化为资本等价物交换应该是起点。货币所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劳动力的承担者维持身体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工人把劳动力的使用价值预付给资本家。<ref>[https://www.xzbu.com/1/view-173449.htm 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行知部落网</ref>
==一般設形式与特殊形式==
马克思同以往的经济学家的重要区别在于:他是从剩余价值生产出发,专门考察剩余价值本身的起源和本质,不是从利余价值的分配出发,专门考察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马克思在1867年8月24日致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过:“我的书《资本论》第一卷最好的地方是..研究剩余价值时,撤开了它的特殊形态”。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在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就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据揭示了资本、利润等范畴的社会历史性。他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已指出:“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做资本、”资本是“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他还证明, 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工资和利润的对立是资本对工人劳动占有、奴役和剥夺的结果。
==剩余价值的存在==
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广泛存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源泉。
传统观点认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在其他社会,尤其是作为资本主义取代者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存在。可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不仅“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而且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雇人做工的私有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 业等传统观点所指称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们当然生产剩余价值,这一点众人皆知。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而它亦生产剩余价值,因公有制企业的职 工并没有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将自己创造的价值全部占有,而是留一部分成为企业利润和国家利税,而这实际就是公有制企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 个体经济的业主也要向国家纳税,而其所纳的税实际就是个体经济的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不管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实际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自用价值,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另一部分则为剩余价值,成为企业利润及国家财政收人的源泉。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 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么企业就挣不到任何利润,国家财政也不会有一文钱的收入,从而社会经济就会停止运行,国家机器就会停止运转。<ref>[http://www.doc88.com/p-0837826136586.html 试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道客巴巴网,2019-03-01</ref>
==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人生价值大小及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1、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社会生产力水平越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少;而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则劳动者创造的剩余 价值便越多。故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以农业生产为例,一个劳动力一年的产出,原始社会,养活自己及家人尚感吃 力;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产出虽有所提高,也不过除养活自己及家人外还能多养活几个而已;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因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产出养活几十、几百 人也不成问题,现代发达国家,百分之几的农业人口便能满足全国人口的粮食供应,便是明证。在这里,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不断增长便标志着农业生产力 的不断发展,由其数量的多少便可判明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水平。
2、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什么是人生价值?对其具体解释虽纷纭不一,但人的贡献大、影响显,则人生价值便大,却是人人都同意的观点。而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则贡献便越大, 影响便越显著,故人生价值便也越大;相反,如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少,则贡献便越小,影响便越轻微,故人生价值也越小,如不能为社会创造任何剩余价值,则人生便毫无价值。这样,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便成了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3、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是衡量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如何衡量国家财力(注意:这里指国家财力,而非指综合国力)的强弱?目前,往往是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人来衡量,这远不如用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 价值总量衡量准确。这是因为:国民生产总值虽确实与国家财力强弱密切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国家的大小,国家很大(如旧中国),即使经济落后,国民 生产总值也会相当多,但因国民消费量也大,国家财力实际十分弱小,根本办不成什么大事。人均国民收入虽可准确反映国民的富裕程度,但如国家太小,即使人均 国民收入很高,国家财力也不可能太强,办不成什么大事,仍会受制于人。
综上所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概念的准确解释,便可使这一概念的理论价值大大提高,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
<ref>[http://www.doc88.com/p-0837826136586.html 试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道客巴巴网,2019-03-01</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