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1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展示空間===
舊巿府大樓的功能主要是辦公之用,並非以展示為目的,因而高雄巿立歷史博物館擁有的展示空間並不寬敞,也正因此,收藏與展示主題便以呈現南部發展軌跡、先民生活史為主。館中共闢4間展覽室、1間特展室,約半年更換展題,開館之初,推出打狗史略展、旗後天后宮展、民初居家生活刺繡精選特展、故宮文物菁華百品展4項展題,吸引許多港都人士前來參觀。 <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688.html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TRAVEL KING旅遊導覽]</ref>
===歷史沿革===
由市役所、市政府到博物館
1924年(日本大正13年)12月25日,高雄設市,高雄市役所設於湊町四丁目(今鼓山區代天宮);1939年(日本昭和14年),日本政府鑒於市中心東移,將高雄市役所遷至榮町,亦即現今鹽埕區本館現址;1945年二戰後,高雄市役所經接收並更名為高雄市政府,此後到1992年(民國81年)1月,一直是高雄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推動高雄市政建設的重心。
1947年(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本館曾為當時高雄事件的歷史現場之一,從外型到內涵,皆書寫著高雄城市的記憶與歷程,遺留些許傷痕與甜美。
1992年(民國81年)1月18日,市政府搬遷至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之「合署辦公大樓」,舊市府建築乃完成階段性任務,功成身退。因其歷史地位意義重大,緊繫高雄市發展脈絡,市政府特規劃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保存並發揚高雄地區歷史文化為工作目標,並於1998年(民國87年)10月25日正式開館,成為台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經營的歷史博物館。
2017年(民國106年)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走出公部門暨博物館框架,改制為全台第一個由地方政府成立之行政法人制度,再度邁向新的里程碑。未來跳脫博物館既有窠臼,整合公私部門的資源,執行跨業合作之展示教育活動,期許提供市民全新的博物館體驗,讓高史博更專業且多元。
===建築特色===
本館建築本體由日本清水組(大野米次郎)設計監造,興建於1938年(日本昭和13年),次年(1939年,日本昭和14年)完工落成。 主要建築特色為帝冠式,建材為鋼筋混凝土,為因應戰時防遭敵機轟炸,外觀以淺綠的國防色系為基調,整體採中央主塔搭配兩側對稱副塔的塔樓式造型,中軸線的設計表達莊嚴、隆重的氣氛。
主塔位居四樓最高點,具良好的瞭望功能,主塔與兩側副塔頂部均加上日本傳統的四角攢尖頂與琉璃瓦大屋頂,飾以寶瓶式的塔尖、梅花圖案的滴水及日本菊花圖騰的飾帶;一樓設有門廊,廊頂為戶外平台,具有校閱與典禮司令台的功能,可一窺日本帝國主義顛峰時期的建築風貌。另外,建物四周牆面雕刻各種圖案紋飾,窗戶造型如八角窗、桃形窗、弧形窗等都玲瓏有致,匠心工巧,而外露式陶燒排水管更是少見特殊的建築景觀。
===地理景觀===
鹽埕區(埔)曾經是高雄來的行政與商業中樞,走過大半個世紀,保留諸多早期的聚落、市集、建物、街道等生活實跡,累積了豐富的人文及歷史資產。愛河貫穿鹽埕區(埔),本館正位於愛河全河的精華段中正橋河畔,與愛河同為高雄市的地標,共同見證老鹽埕的興衰起落。周遭環境幽雅始人,前方面對高雄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原仁愛公園)、後倚高雄市音樂館、右鄰高雄國際會議中心,與附近的高雄市電影館、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形成愛河金三角,成為高雄市重要的文化展館與休閒場堿。近年來,愛河沿岸經市府闢為河濱休閒綠帶,成為散步、喝咖啡、搭船遊河及尋找舊回憶的觀光勝地。
===古蹟再利用===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是文化愛河人文主義的地標之一,原為高雄市政府所在地,曾經肩負起市政領航員的角色,承載著高雄子民的生活印象與歷史軌跡,是高雄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變遷的最佳見證者。
1992年(民國81年)市政府搬遷後,於1998年(民國87年)10月25日正式轉化為城市歷史博物館,成為台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經營的歷史博物館,建築本體更於2003年(民國92年)2月26日經高雄市政府公告為「高雄市歷史建築」,2004年(民國93年)10月18日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以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53474號函公告為「市定古蹟」,成為古蹟再利用為文化館舍的最佳典範,角色的轉換,昭示著高雄城市歷史的變遷與成長。
2017年(民國106年)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改制為全台第一個由地方政府成立之行政法人制度,未來希望整合公私部門的資源,執行跨業合作之展示教育活動,期許提供市民全新的博物館體驗,讓高史博更趨專業且多元,並貼近在地民眾的日常生活。<ref>[http://khm.org.tw/home02.aspx?ID=$5001&IDK=2&EXEC=L&DATA=431&AP=$5001_HISTORY-0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簡介]</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