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内丹术

增加 3,76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内丹术是道教一种重要的修炼方法,现在一般视为道教气功(道家多称“炼气术”)的一种。内丹术指以“人身是一小天地”…”
内丹术是道教一种重要的修炼方法,现在一般视为道教气功(道家多称“炼气术”)的一种。内丹术指以“人身是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身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延长寿命、乃至成仙、长生不老之目的。

==历史==

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修炼境界,以及“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精神不散”、“积精全神”、“移精变气”等修炼、疗病方法。“移精变气”可以看作是后世内丹学“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一类的方法。司马迁. 封禅书. 史记. [-61].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其著作《道德经》中即有“归根复命”,“深根固柢”的内炼学说,又讲述了“长生久视”、“没身不殆”的理想,亦讲述了“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的方法论,亦提到“或嘘或吹”、“绵绵呵其若存”的吐纳功法。《庄子》中提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亦有“心斋”、“坐忘”之类的内炼方法。《管子》则认为“能守一而弃万疴”。内丹术与源自先秦时期的行气、导引等有关。王乔、赤松子均为行气派之祖。春秋末战国初的出土文物《行气玉佩铭》,系统具体地讲述了内气炼养方法。《楚辞·远游》一文中,也有“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之句。

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的经书《太平经》也有一套自己的长生不老的修道理论和方法,认为需要“爱气尊神重精”、“行善”、“守一”、“食气”等。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提出了“参同相类”的修炼模式,为丹法之祖书。东晋葛洪是金丹道教的理论家与实践者。他认为金丹之道,乃仙道之极。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说:“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魏晋时道教教团重视内炼养生,上清派整理道经,如魏华存《黄庭经》、陶弘景《服气导引法》。

“内丹”一词于已有文献中最早见于题为东晋许逊所作的《灵剑子·服气诀》:“服气调咽用内丹”。另《灵剑子·松沙记》:“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攻,持内丹长生久视之法。”南北朝梁代南岳佛教天台宗三祖慧思禅师(515—577)《立警愿文》中说到:“我今入山修习苦行,忏悔破戒障道罪,今身及先身是罪悉忏悔,为护法敌求长寿命,不愿生天及余趣,愿诸贤圣左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疗治众病除饥渴,常得经修行诸禅,愿得深山静处,神丹药修此愿,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己身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这是最早将外丹、内丹明确划分开的一处著作。(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先生云:“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在虚空中寻求。”)

隋朝时,修道于罗浮山青霞谷的道士“青霞子”苏元朗提出“归神丹于心炼”,提倡“性命双修”,强调心身的全面修炼,以此为内丹修炼的核心。“性命双修”一说,进一步推动了内丹术理论的发展。
128,6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