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华民国国语

增加 40,732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Otheruselist|中华民国的主要官方语言|法定国家语言|台湾原住民族语|台湾境内的各种语文|台湾语言列表}} {{Infobox Language |na…”
{{Otheruselist|[[中华民国]]的主要官方语言|法定国家语言|台湾原住民族语|台湾境内的各种语文|台湾语言列表}}
{{Infobox Language
|name= 中华民国国语
|nativename= 国语、台湾华语
|pronunciation= {{IPA|/ku̯ɔ˧˥ y˨˩˦/}}
|states=
{{multiple image
| direction = vertical
| width =
| image1 =
}}
|region= {{ROC}}<br>1949年为[[台澎金马]]及部分海外华人移民使用
|familycolor= 汉藏语系
|fam1= [[汉藏语系]]
|fam2= [[汉语|汉语族]]
|fam3=[[官话]]
|fam4=[[北京官话]]
|fam5=[[现代标准汉语]]
|nation= {{ROC}}
|agency= [[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教育部终身教育司第四科]]<br>(原[[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
|map=[[File:Taiwanese Mandarin Usage Map.svg |center|200px]]
|mapcaption=2010年台澎金马各六岁以上在家中有使用该语言(可複选语言)者,于所在的乡镇市区人口中所佔之比例。
|iso1=zh|iso2b=chi|iso2t=zho|iso3=cmn|iso6=goyu|SIL=CHN
}}

'''中华民国国语''',是指由[[中华民国政府]]规范与管理的[[现代标准汉语|标准汉语]],主要以[[北京官话]]为标准,[[文字]]则使用[[繁体中文|正体中文]],一般通称为'''国语'''、'''国文''',主管机构为[[中华民国教育部]]<ref>{{cite book|title=中华民国教育年鑑|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LhKAQAAIAAJ|year=1974|publisher=正中书局}}</ref>。虽然名为「[[国语]]」,但仅为[[De facto|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及[[官方文字|文字]],并在部分[[中华民国法律|法律]]提及其地位,例如「法院为审判时应用国语」<ref>[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earchNoIf.aspx?PC=A0010053&DF=&SNo=97 法院组织法第九十七条]</ref>。大众运输工具播音时,国语、[[闽南语]]、[[客家语]]法定地位并列<ref>[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earchNoIf.aspx?PC=K0020040&DF=&SNo=6 大众运输工具播音语言平等保障法第六条]</ref>,监狱人员工作时原则应用国语<ref>[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earchNoIf.aspx?PC=I0040002&DF=&SNo=7 监狱行刑法施行细则第七条]</ref>。原本的使用范围为[[中国]]全境,但随著1949年[[海峡两岸]]的[[台海现状|分治分立]]而缩限至中华民国实际统治的[[台湾地区|台澎金马]]使用;经过半世纪以上的演化,使得中华民国国语已与其发源地[[中国大陆]]现今使用的现代汉语(即[[普通话]])有些微不同。而香港亦惯常用「国语」来形容这个语言。而台湾民间在国语的[[口语]]使用上,会与政府之规范存有部分差异,为了与其他地区的标准汉语区别,有时会被以「[[台湾华语|台湾华语]]」称之;而带有闽南语音韵的「[[台湾国语]]」其定义则为具有[[台湾话|台语]]腔调之国语。

中华民国从1912年建国开始<ref name="中国语文月刊社1971">{{cite book|author=中国语文月刊社|title=中华民国建国以来的一件大事:国语运动|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OiwBPQAACAAJ|year=1971|publisher=中国语文月刊社}}</ref>,在语言政策上主要的[[国语运动]]发展「[[国语统一筹备会]]」明确国音应当以实际存在的口语语音作为标准,根据[[北京官话]]语音为国语标准音的基础,删除了不利拉丁化的北京话读书音后形成,并订[[注音符号]]等标准<ref name="何秋堇2012">{{cite book|author=何秋堇|title=注音符号的文化演现|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tgDcpN3t9HcC&pg=PA49|date=1 May 2012|publisher=秀威出版|isbn=978-986-221-915-7|pages=49–}}</ref><ref>{{cite book|title=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XsAPAAAAYAAJ|year=1995|publisher=当代中国出版社}}</ref><ref name="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8">{{cite book|author=国立台湾师范大学|title=国音学新修订第八版|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6hzNVvCHMsAC&pg=PT614|year=2008|publisher=正中书局.流传文化.墨文堂文化|isbn=978-957-09-1808-3|pages=614–}}</ref>,并自19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国语蓬勃发展持续推动至[[中国1940年代|1940年代]]。在[[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设立方面,承续自1902年([[清朝|清]][[光绪]]28年)的国语文独立设科,至1920年([[民国纪年|民国]]9年)定名「国语」,1968年(民国57年)确立国语科课程标准的组织架构。政治思想的要求自1936年加入,1948年删除。历年来国语科佔小学教学科目总时数的平均百分比为30%,而其中读书最多<ref>[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ntnugsweb.cgi?o=dntnucdr&i=sid=%2287NTNU0331012%22. 我国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之演变及其内涵分析(1902-1993)]</ref>。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1945年接管台湾后,随著政权的转移,使得原来使用[[台湾族群|所属族群]][[母语]]与[[台湾日治时期|旧有]]官方语言[[日语]]为主的[[台湾人]]需要学习国语<ref>{{cite book|title=从帝大到台大|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cTRSE-E_vUsC&pg=PA266|year=2002|publisher=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isbn=978-957-01-2210-7|pages=266–}}</ref><ref>{{cite book|title=台语文运动访谈暨史料彙编|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2w6OXRGAejIC&pg=PA317|year=2008|publisher=Ungian Iunn 杨允言|isbn=978-986-01-3294-6|pages=317–}}</ref>。经过[[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的常年推行,国语已成为现今台湾最常使用的共同语言<ref name="古国顺2005">{{cite book|author=古国顺|title=台湾客语概论|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rUjpzScwZKUC&pg=PP7|year=2005|publisher=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isbn=978-957-11-4012-4|pages=7–}}</ref>。相对于国语的强势流通,台湾本土语言则日渐式微<ref>{{cite book|title=中华民国政府出版品目录彙编|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nC5QAAAAIAAJ|year=1995|publisher=国立中央图书馆|isbn=978-957-678-208-4}}</ref>。台湾[[解严]]后,相对于北京官话为主的[[白话文]],[[台湾语言保护|台湾语文运动]]兴起<ref name="陈正茂2011">{{cite book|author=陈正茂|title=世纪交错杂感录:陈正茂随思笔记|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jEXFLLGjRKsC&pg=PA221|date=1 February 2011|publisher=秀威出版|isbn=978-986-221-624-8|pages=221–}}</ref>。之后随著若干县市相继推行乡土及母语教学,国语推行委员会整合各种母语的拼音、用字问题,内容包括[[台湾闽南语]](台湾话)、[[台湾客家语|客家语]]、[[福州语]]([[马祖话]])及[[台湾南岛语群|原住民语]]等敎学<ref name="蓝顺德2006">{{cite book|author=蓝顺德|title=教科书政策与制度|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1BcgH3NNqkEC&pg=PA127|year=2006|publisher=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isbn=978-957-11-4108-4|pages=127–}}</ref>。

== 历史概述 ==
中华民国[[国语运动]]的发展史从1912年建国开始<ref name="中国语文月刊社1971"/>,是近代中华民国语言政策的主要运动<ref name="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8"/>,并在1945年后也开始在[[台湾]]推行。<ref name="志村雅久1993">{{cite book|author=志村雅久|title=中华民国台湾地区推行国语运动之硏究|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lCgKSQAACAAJ|year=1993|publisher=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t. of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ref>

中华民国国语/国文的规范与推广,历史上由[[中华民国教育部]][[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国语推行委员会]]负责,国共内战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国语继续于[[中华民国政府|政府]]管辖的[[台湾地区]]强力推行,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国语文,也逐渐在台湾民间普遍使用<ref>[http://www2.thu.edu.tw/~japan/jap/study/symposium/2005/c1.pdf 陈培丰:在台湾的两个国语「同化」政策―近代化.民族化.台湾化]{{dead link|time=June 2015}}</ref>。

===民国前后===
1909年,[[清朝|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的官方命名<ref>{{cite web |title=舌尖上的粤语 |author=郑惠芳 |publisher=联合早报 |url=http://lkyspp.nus.edu.sg/ips/wp-content/uploads/sites/2/2013/04/pa_WF_LHZB_She-Jian-Shang-De-Yue-Yu_020613.pdf |language=zh-sg |date=2013-06-02 |accessdate=2015-08-1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813035551/http://lkyspp.nus.edu.sg/ips/wp-content/uploads/sites/2/2013/04/pa_WF_LHZB_She-Jian-Shang-De-Yue-Yu_020613.pdf |archivedate=2015年8月13日 |deadurl=yes |df= }}</ref>。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次年2月在北京召开[[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具有[[入声]]。同期并制定了[[注音符号|注音字母第一式]]。

===1920年代白话文运动===
国语蓬勃发展起自19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在中国,其名称及用法持续推动至[[中国1940年代|1940年代]]<ref name="中国语文月刊社1971"/>。

1920年,[[京国之争]]后,由「[[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将国音确立了「以北平读法为标准音」,即「'''新国音'''」,并开始在全国学校推广<ref name="中华民国声韵学学会1994">{{cite book|author=中华民国声韵学学会|title=声韵论丛|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s80qAQAAMAAJ|year=1994|publisher=台湾学生书局}}</ref>。

1932年之后的国语广播,都採取了以《[[国音常用字彙]]》为标准的形式,各地的国语标准一致化。1949年以后的国语系统,即源于这个时期的国语系统。<ref name="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2011">{{cite book|author=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title=中山先生建国宏规与实践|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_0C1VpNtmOoC&pg=PA564|date=1 October 2011|publisher=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isbn=978-986-87530-1-3|pages=564}}</ref>

===1945年前后的台湾===
[[台湾日据时期|日治时期]]的台湾,「[[国语]]」一词则是日本统治者的官方语言—[[日语|日本语]]<ref name="远流台湾馆/编著2000">{{cite book|author=远流台湾馆/编著|title=台湾史小事典|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fS3AAAAQBAJ&pg=PA98|year=2000|publisher=远流出版|isbn=978-957-32-4161-4|pages=98–}}</ref>。[[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取代[[大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成为台湾最高统治机关。194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以综理各项治台事务。当时在台湾最常用语是日语和[[台语]],来台的国民政府官员由于语言障碍,几乎无法与百姓沟通<ref>{{cite book|title=远见杂志|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NRJXAAAAMAAJ|year=1992|publisher=Y"uan jian za zhi she}}</ref>。虽与日本的「国语」用法名称截然不同,但近现代「国语」名词语源来自20世纪初的[[日本]]<ref>[http://www.c-km.org.tw/_ChenZL(2008_01)/%E6%94%BF%E6%B2%BB%E8%88%87%E7%A4%BE%E6%9C%83/5-41/%E5%8F%B0%E7%81%A3%E4%BA%BA%E7%82%BA%E5%95%A5%E6%8A%8A%E5%92%8C%E5%BF%B5%E6%88%90%E6%B1%97.pdf 台湾人为啥把“和”念成“汗”?]</ref>。

1946年,陈仪成立[[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隶属[[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由[[魏建功]]任主任委员、[[何容]]任副主任委员,综理全台湾的国语推行业务,以取代日本统治时期的官方语言[[日语]]。同年10月,陈仪下令停止[[报纸]]、[[杂志]]的日文版本,并禁止台湾作家用日文写作,对当时的台湾本地人有相当大衝击{{efn|语言学者黄宣范进一步指出,[[日本]]治台50年,却迟至领台的第42年(1937年)才除[[汉文]]版的报纸和杂志,而国民政府却在台湾仅一年后即废日文,「一般人无法想像从日语的世界,突然在旦夕之间转到[[北京话]]的世界,需承受多少心理上、精神上的创伤与苦恼」<ref name="黄宣范1993"/>。}}。

===1949年后的台湾===
1949年之后,由于中华民国政府撤退来台,几百万军队,官员及其眷属迁入台湾,他们同本省人各操自己的方言,互相交流十分不便,因此,[[国民政府]]推行国语政策逐渐开始积极推广[[国语运动]]。<ref>[http://www.rdec.gov.tw/public/PlanAttach/201302190929486434829.pdf 政府施政措施落实多元族群主流化之研究]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24120745/http://www.rdec.gov.tw/public/PlanAttach/201302190929486434829.pdf |date=2013-12-24 }}, [[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2012/12</ref><ref>刘阿荣, [http://www.ncu.edu.tw/~ncu34814/edu/program2/p204/8b.pdf 我们共同的命运—族群、记忆与国家认同]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24112300/http://www.ncu.edu.tw/~ncu34814/edu/program2/p204/8b.pdf |date=2013-12-24 }}, [[国立中央大学]]</ref><ref>[http://journal.naer.edu.tw/uploadfiles/0vol014_09vol014_09.pdf 语言教育政策促进族群融合之可能性探讨], 《教育研究与发展期刊》, 2008/9, [[国家教育研究院]]</ref>

国民政府在推行国语上以学校教育为主轴,兼及其他[[社教]]管道做实施<ref name="黄宣范1993">黄宣范,1993,[[国语运动]]与日语运动:比较的研究,见黄宣范,语言、社会与[[族群意识]]:台湾语言社会学的研究,页88-126。台北:文鹤出版有限公司。(页107)</ref><ref name=cao>曹逢甫,2000,台式日语与台湾国语:百年来在台湾发生的两个语言接触实例。汉学研究:273-97。(页280-1)</ref>。然而这种作法却也导致了台湾民众对推行国语的反感,特别是浊水溪以南的民间社会。<ref>{{cite book|title=思想|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K3oyAQAAIAAJ|year=2008|publisher=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一般民众对于国民政府的反感,只停留于素朴而模糊的族群语言文化
情感,如对北京话作爲国语的反感、对母语受到压抑的不满等</ref>

===1990年代后的台湾===
[[File:Proportion of Taiwanese Language Used in House.svg|thumb|300px|2010年六岁以上台湾人口在家使用语言(依年龄层分配)]]
[[File:Map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home language in Taiwan.svg|thumb|300px|2010年台澎金马六岁以上人口最大宗家用语言分佈图{{Multicol}}
{{legend|blue|中华民国国语(CMN)}}
{{legend|green|闽南语(NAN)}}
{{legend|pink|客家话(HAK)}}
{{legend|Brown|南岛语系(MAP)}}
{{Multicol-end}}]]
解严后多元文化的发展促使国民党政府改变,进一步宣布将母语教育纳入1996年实施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中:「国小一至六年级学生必须就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等三种乡土语言任选一种修习」。<ref>{{cite book|title=台湾的多元文化|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ElFdB6PSK3EC&pg=PA242|year=2005|publisher=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isbn=978-957-11-3912-8|pages=242–|quote=此举也促使国民政府从原先只尊重各地方言的政策,进一步宣布将母语教育纳入 一九九六年实施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中,以设置「乡土教学 ... 乡士语言与国语文同列为本国语文课程,国小一至六年级学生必须就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等三种乡土语言任选一种修习,国中则依其意愿 ... 另外,暂行纲要中亦说明,学校也可以依照地区特性和学校资源,开设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以外的乡土语言让学生选修学习,以培养}}</ref>然而,根据主计总处于2010年的人口及住宅普查,年轻人在家庭有少用地方语言,倾向用国语的趋势,且[[台北都会区]]、[[桃园中坜都会区]]、[[新竹次都会区]]、[[台中市 (省辖市)|台中市区]]、[[连江县 (中华民国)|马祖]]和[[原住民乡|原住民地区]]等地,国语几乎或已成为最强势的家用语言。<ref>{{cite web|url=http://ebas1.ebas.gov.tw/phc2010/chinese/rchome.htm|title=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中文网页|work=ebas.gov.tw|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05011306/http://ebas1.ebas.gov.tw/phc2010/chinese/rchome.htm|archivedate=2015-03-05}}</ref>

==语言地区差异==
在台湾,国语/国文名称范围因时地有所别称,以学习过程言,例如:[[国小]]课程称国语、[[国中]]称国文、[[高中]]则称「本国语文」<ref>[http://140.117.11.91/edu_resource/05/06.doc 中华民国教育部:《我国中小学国语文基本学力指标系统规划研究》]{{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另外,国语文也兼指国语与国文<ref>{{cite web|url=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0%EA%BBy&pieceLen=50&fld=1&cat=&ukey=-2046409289&serial=1&recNo=11&op=f&imgFont=1|title=台湾教育部:国语文|work=moe.edu.tw}}{{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国语与[[台湾国语]]差异 ===
讨论「台湾国语」的相关文献有[[蔡美慧]](1993年)、[[曹逢甫]](2000年)、以及[[曹铭宗]](1993年)等,讨论「台湾华语」的则有[[余伯泉]]等(1999年)、[[台湾语言学家列表|张月琴]]和[[石磊]](2000年)、以及[[郑良伟]](1997年)等;英译「Taiwan Mandarin」这个语彙可以在Cheng(1985年)以及Kubler(1979年)的著作中找到。

亦有主张认为普通话与国语应统称为「[[北京语]]」(不是北京方言)<ref>[http://www.nsc.gov.tw/hum/public/Data/68916373871.doc 凌华苓:稽古以开新──吴守礼先生《国台对照活用辞典》问世]{{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及的「台湾国语」别称,于台湾当地一般对话语境中,多指的是带有浓厚台湾本土闽南腔调及用法的国语口音<ref>{{cite web|url=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4/EC-C-094-083.htm|title=语言标准与否,无关文化素养|work=npf.org.tw}}{{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国语与普通话差异 ===
[[王翠华]]著的《普通话vs.国语—两岸对话一本就通》为中华民国读者列出5600条[[中国大陆]]语词,以避免在[[词彙]]与[[语调]]沟通障碍<ref>王翠华,《普通话vs.国语--两岸对话一本就通》,[[五南出版社]]</ref>。

====字音====
{{main|海峡两岸汉语发音差异列表}}
1992年,[[李青梅]]的硕士论文《海峡两岸字音比较》,比较中国大陆的《[[新华字典]]》(1990年版)和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国语辞典]]》(1981年版)中3,500个常用字的注音,而发现到注音相同的2,711个,注音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789个;这种差异可分三类:在北京音系范围内的不同选字、词典编撰上的问题、繁简字不同造成的:「……统计出注音相同的字有2711个;注音不同的或不完全相同的 (音项数目不等的) 字有789个,约佔23%。」<ref name="李祥">李祥,2010,[http://www.cccl.com.hk/ccclnew/cccllee/cccllee26.html 海峡两岸字音存在百分之十三的差异 --香港人走出学普通话的误区--之一 ]</ref>

2002年10月,[[李祥]]用电脑辅助比较《[[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7月第1版)和台湾的《[[国语一字多音审订表]]》(1999年3月版)之中3500常用字的字音,发现注音不同的或不完全相同的(音项数目不等的)字有452个,有约13%不同。<ref name="李祥"/>

====词彙====
在词彙差异中,有些是因为台湾的标准化北京官话保留了1949年以前在[[中国大陆]]所使用的一些语彙,而这些语彙在中国大陆则由于种种因素而不再常用。比如说,「里长」、「邮差」、「佣人」、「次长」、「级任教师」、「学艺股长」等,这些词语都是1949年以前的常用词,也继续在台湾的国语中使用,而现今中国大陆则是使用反映社会关系的一些词语来替代它们。「先生」、「小姐」、「太太」、「老板」、「男士」、「女士」等1949年以前的常用称谓词语,[[中国大陆]]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前,一般也不常使用{{efn|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在某些用词上的差异,可以参考一个外国人在两岸各居住过一段时间以后所写的一篇散文,见看中国报导(2003)。}}<ref>看中国报导,2003年,老外侃中国:台湾与大陆的异同 [online]。np:看中国。11月5日 [引用于2005年1月13日]。全球资讯网网址:{{cite web|url=http://www.kanzhongguo.com/news/pub/view.php?aid=54543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6-09-0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8105932/http://www.kanzhongguo.com/news/pub/view.php?aid=54543 |archivedate=2007-09-28 }}。</ref>。

====融合眷村用语词彙====
{{main|眷村黑话}}
由于国民政府迁台后,在各地建设许多[[眷村]],各省或帮派间词彙亦有少部份成为台湾的国语文词源,例如[[条子]](警察)、[[马子]](女性,女友),此亦影响到台湾的传媒用语<ref>如[http://tw.nextmedia.com/rnews/article/SecID/106/ArtID/85821/IssueID/20101016]</ref>。

====融合台港用语词彙====
由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台湾长期处于与中国大陆分治隔绝状态,因为[[台湾]]跟[[香港]]均仍使用[[正体字]],而两地的出版物流通较多也较为方便,造成了有些用语并不是特有的,而是跟香港同时使用的。以学科而言,在1949年之前就已有或者稳定的学科,台港中的用语就是一致的,例如[[数学]]上的Matrix,三地都称为「[[矩阵]]」。但是在1949年之后才出现的学科,例如[[电脑]],用语就有差别,例如电脑上的类似数学矩阵的Array,中国大陆称为(或者说译为)「数组」,而台湾称为(译为)「阵列」。或者像化学元素的「-{硅}-」,中国大陆规范作「-{硅}-」<ref>{{cite web|url=http://www.iupac.org/publications/ci/2004/2605/ud2_tai.html|title=Chinese Terms for Chemical Elements|journal=Chemistry International -- Newsmagazine for IUPAC|publisher=[[IUPAC]]}}</ref>,而且1949年以后确定的[[元素週期表]]许多较重[[放射性元素]]的名称也都存在差异<ref>教育部[http://140.111.1.40/fulu/fu9/index.htm 两岸化学元素用字对照表],《异体字字典》{{zh-tw}}</ref><ref>黄福坤[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html.php?html=JavaScript/s_pertab 化学元素週期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zh-tw}}</ref>。

== 拼音系统 ==
{{main|注音符号|威妥玛拼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台湾的中文罗马拼音}}
[[File:Zhangtaiyan1899.jpg|thumb|150px|right|注音方案建基在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之上,1918年由北洋政府发佈]]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通过「採用注音字母案」;1913年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正式制定「'''注音字母'''」,并在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佈。经过多年演变,现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ref name="注音">-{于}-锦恩,《[http://www.zhbc.com.cn/openrslt.php?id=4768 民国注音字母政策史论]{{dead link|time=June 2015}}》,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ISBN 978-7-101-05395-1</ref>。

早期的注音按照[[章太炎]][[记音字母]]为基础,从该方案中选取15个字母:「ㄇㄈㄅㄌㄏㄕㄊㄙㄧㄩㄛㄟㄠㄥㄢ」,再改造部分汉字得出23个字母,另外造一字母「ㄦ」,共计39个。1920年,增字母「ㄜ」,共计达40个。1930年,注音字母改称「注音符号」<ref name="注音"/>。1932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以[[新国音]]取代老国音,中文以[[北京话|北京音]]为标准,本来的三个注音符号「ㄪ」(v)、「ㄬ」(gn)及「ㄫ」(ng)不再使用,后标注为只作拼写[[方言]]之用<ref name="国语推行"/>。

1932年教育部在「编定《国音常用字彙》特组会议」时决定,为了便利说明,添补一个注音符号「ㄭ」([[File:U+312D.svg|16px]]),作为「ㄓㄔㄕ日ㄗㄘㄙ」七个声母单独成音节时的省略韵母。另外有三个注音符号ㆭ(-ng)、ㆬ(-m)、(-n),用作解释声随韵母(ㄢ、ㄣ、ㄤ、ㄥ)时使用,(-n)的字形是ㄋ多加一笔直竖,ㄤ解作ㄚ+ㆭ、ㄥ解成ㄜ+ㆭ、ㄢ为ㄚ+(-n)、ㄣ为ㄜ+(-n);同理,複韵母ㄞ解为ㄚ+ㄧ、ㄠ为ㄚ+ㄨ。ㆭ、ㆬ、(-n)绝少单独使用,「嗯」常唸作「˙ㄣ」,也有人唸成「˙(-n)」<ref name="国语推行">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juyin/index.htm 国语注音符号手册]》,中华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ISBN 978-957-02-7324-3</ref>。

1986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教育部]]公佈罗马字拼写的「[[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注音符号第二式]]」,注音符号因此称为「第一式」。在台湾,小学生学习汉字前,必须上十週的注音符号教学课,但不少幼稚园亦已教授。在台湾日常生活中,注音符号既用来标注生辟字,亦是常用的[[汉字输入法]],其推广相当普遍,多数幼童均熟练使用。在[[台语]]、[[客家话]]的教学上,[[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比如台语/闽南语音节的ㆭ、ㆬ,被正式订为台湾方言音符号,载入[[Unicode]]注音符号扩展区用字<ref>{{cite web|url=http://chukaml.tripod.com/linguistics/unicode/codeChart/U003100.html|title=朱网页:注音符号区块字表|work=tripod.com}}</ref>。

中华民国的中文[[罗马拼音]]系统为国际上较流通的[[汉语拼音]](2008年-),与这些官方系统并行的,是大体上已使用数十年的[[威妥玛拼音]](韦式拼音)<ref>{{cite press release |publisher=Taipei Times |date=2008年9月18日 |title=Hanyu Pinyin to be standard system in 2009 |url=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8/09/18/2003423528}}</ref><ref>{{cite press release|publisher=联合报|date=2008年9月17日|title=中文译音採汉语 不补助通用|url=http://www.udn.com/2008/9/17/NEWS/NATIONAL/NATS5/4520826.shtml|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0915105542/http://www.udn.com/2008/9/17/NEWS/NATIONAL/NATS5/4520826.shtml|archivedate=2012年9月15日}}</ref>。目前教育部规范地名、街道名、人名均以汉语拼音翻译,仅县市以国际通行为由维持威妥玛拼音,惟民间部分仍习惯以威妥玛拼音拼写。民进党执政时期曾使用通用拼音,因而在部分地方、人名仍出现通用拼音。中文罗马拼音一直有许多非纯正学术上的争论,也从未能回应在台外籍人士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因素的影响。也因此,台湾的现代国字罗马拼音一直处在多种版本的状态下,造成许多外国观光客、外籍居民和当地台湾人沟通上的困难<ref>[http://rdec.kcg.gov.tw/heat/heat66.htm 「高雄市政府双语标示英译除错活动—『Say it right:诚徵除错达人』」除错结果公告]{{dead link|time=June 2015}},高雄市研考会。</ref>。

== 书写系统 ==
{{main|正体中文|简体中文}}
「-{正}-体中文」是中华民国的官方文字,另一方面,[[发音]]或[[发声]]亦受影响。民间会使用正体中文来发佈讯息,少部份民众手写讲求快速则可能使用少数简体中文(如<span lang="zh-tw">-{体}-</span>写成「<span lang="zh-cn">-{体}-</span>」),也有少数谙日语的民众使用[[日本汉字]](如<span lang="zh-tw">-{实}-</span>写成「<span lang="zh-tw">-{実}-</span>」、<span lang="zh-tw">-{繫}-</span>写成「<span lang="zh-tw">-{繋}-</span>」等)。[[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罕用字体表]]》。标准写法和香港教育参考字形及中国大陆的繁体写法有些地方不同,「<span lang="zh-hk">-{黄}-</span>(田出头)」,台湾为「<span lang="zh-tw">-{黄}-</span>(田字不出头)」;香港为「<span lang="zh-hk">-{骨}-</span>(下为两横)」,台湾为「<span lang="zh-tw">-{骨}-</span>(下为“点提”)」,大陆为「<span lang="zh-cn">-{骨}-</span>(上方框内为向左横折)」;香港为「-{卫}-」、「-{卫}-」,台湾为「-{卫}-」为两不同字等等。

== 参见 ==
{{portal box|台湾|中华民国|语言}}
{{div col|cols=5}}
* [[语言接触]]
* [[国语运动]]
* [[台湾语言]]
* [[标淮汉语发展史]]
* [[台湾闽南语]]
* [[台湾客家语]]
* [[台湾原住民语言]]
* [[普通话]]
* [[北京话]]
* [[简体中文]]
* [[正体中文]](传统汉字)
* [[香港粤语]]
* [[马来西亚华语]]
* [[新加坡华语]]
* [[台湾国语]]
* [[台湾华语研究]]
* [[汉语]]
{{div col end}}

== 注释 ==
{{notelist|iger=}}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30em}}

=== 来源 ===
{{refbegin|30em}}
; 国语运动历史
* Liu, F. (1925). ''Les mouvements de la langue nationale en Chine'' (Société d'Edition ed.). Paris: Les Belles Lettres.
* [[方师铎]](1965)。五十年来中国国语运动史。台北:国语日报。
* [[方师铎]](1975)。中华新韵「庚」「东」两韵中「ㄨㄥ」「—ㄨㄥ」两韵母的纠葛。台北:国语日报社。
* 方祖燊(1996)。方祖燊全集(第六卷:国语运动史)。台北:文史哲。
* 王炬(1951)。国语运动的理论与实际。台北: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
* 史颖君(1985)。我国国语运动之研究(一九一二~一九八一年)。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 何容、[[齐铁恨]]、王炬(编)(1948)。台湾之国语运动。台北:台湾书店。
* 志村雅久(1993)。中华民国台湾地区推行国语运动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论文。
* 卓文义(1972)。民国初期的国语运动。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柳明奎(1961)。中国国语运动发展史。台湾省立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 夏金英(1994)。台湾光复后之国语运动(1945-1987)。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论文。
* 张博宇(1974)。台湾地区国语运动史料。台北:商务印书馆。
* 张博宇(编)(1987)。庆祝台湾光复四十週年台湾地区国语推行资料彙编。台中县:台湾省教育厅。
* 詹玮(1992)。吴稚晖与国语运动。台北:文史哲。
* 黎锦熙(1934)。国语运动史纲。上海:商务印书馆。
* 钱玄同(1999)。钱玄同文集(第三卷:汉字改革与国语运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 发音
* Chu, M.-N. (1998). ''The tonal system of Taipei Mandarin: Cross-dialect comparison and dialect-internal variation (China, Taiwa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 Kubler, C. C. (1985). ''The development of Mandarin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language contact''. Taipei: Student Book.
* Kuo, Y.-H. (2005). ''New dialect formation: The case of Taiwanese Mandari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Essex, UK.
* Tai, J. H.-Y. (1978). ''Phonological changes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1949'' (Report).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Research,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 Torgerson, R. C. (2005). ''A comparison of Beijing and Taiwan Mandarin tone register: An acoustic analysis of three native speech style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ovo, Utah. [http://contentdm.byu.edu/cdm4/item_viewer.php?CISOROOT=/ETD&CISOPTR=462&REC=4]{{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 佐藤圭司(1996)。《普通话》与《台湾国语》的对照研究。东吴大学日本语文学系硕士论文。
* 林怡君(2002)。台湾华语介音归属的实验研究。国立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张之玲(2000)。台湾华语介音的归属。国立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许书瑜(2006)。台湾地区国语二声的声调变异之语音学研究:闽南语/国语双语语者和国语单语语者之比较。国立政治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论文。
* 许慧如(2005)。台湾华语的几个等化现象。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学系博士论文。
* 陈春美(2001)。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三位候选人语音的声学与感知听辨分析。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冯怡秦(1996)。台湾地区国语四声的声学特质。国立台湾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熊慎敬(2002)。台湾华语语句焦点之声学表现。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 乐丽琪(1991)。国语软颚鼻音在台湾的音变状况。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郑良伟(1997)。台、华语的接触与同义语的互动。台北:远流。
* 郑齐儿(2004)。从声学语音学角度分析在台湾的国语中声调之连併。国立政治大学语言研究所硕士论文。
* 萧菁惠(2006)。台湾地区华语语音调查研究—以闽南语区、客语区高中生个案为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戴凯峰(1996)。从语言学的观点探讨台湾与北京国语间之差异。政治作战学校外国语文学系硕士论文。
* 简清国(1971)。台语国语音韵系统对比研究。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魏岫明(1984)。国语演变之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 罗勤正(2003)。上升调的下降:闽南人说国语时的二声变调。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英语学系硕士论文。

;词彙
* Tai, J. H.-Y. (1976). ''Lexical changes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1949'' (Report).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Research,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 沉芸生(编)(1992)。台湾国语。台北:号角。
* 曹铭宗(1993)。台湾国语。台北:联经。
* 许斐绚(2000)。台湾当代国语新词探微。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汤志祥(2001)。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90年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汉语词语现状研究。上海:复旦大学。
* 魏岫明(1984)。国语演变之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 语法
* Kubler, C. C. (1985). ''The development of Mandarin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language contact''. Taipei: Student Book.
* Tai, J. H.-Y. (1977). ''Syntactic and stylistic changes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1949'' (Report).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Research,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 吴佩怡(2006)。当代台湾国语语气词之研究:从核心语义和语用功能的角度探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曾心怡(2003)。当代台湾国语的句法结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黄鸿盛(2004)。台湾华语形状量词的真实性。国立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杨蕙慈(2000)。台湾华语「啊」、「呼」、「说」在言谈上的使用及其性别差异。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 蔡美慧(1993)。台湾国语的肯定与否定首位答词。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郑良伟(1997)。台、华语的接触与同义语的互动。台北:远流。
* 魏岫明(1984)。国语演变之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社会语言
* Brubaker, B. L. (2003). ''Language Attitudes and Identity in Taiwa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http://etd.library.pitt.edu/ETD/available/etd-08192003-082704/]
* Chan, H.-C. (1994). ''Language shift in Taiwan: Social and political determina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 Feifel, K.-E. (1994). ''Language attitude in Taiwan: A social evaluation of language in social change''. Taipei: Crane.
* Yang, R. Y.-S. (1988). ''Language maintenance and language shift among the Chinese on Taiwan''. Taipei: Crane.
* 任承英(2000)。语言腔调感知及其主观评价之研究。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 吴淑娟(2002)。台湾南投县埔里镇国语第四声社会语言变异之研究。静宜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硕士论文。
* 吕丽蓉(1987)。台湾地区语言使用及族类认同之调查研究。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李明洁(1994)。国语卷舌声母「ㄓ」,「ㄔ」,「ㄕ」之社会变异研究。静宜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硕士论文。
* 林忆秋(1987)。大台北地区民众对国语与台语及其使用之态度调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硕士论文。
* 曹逢甫(1997)。族群语言政策:海峡两岸的比较。台北:文鹤。
* 傅若玮(1998)。中文声调变异与社会网路:台中县潭子国中个案研究。静宜大学英国语文学系硕士论文。
* 曾国盛(2004)。北埔地区客家人使用国语ㄐ、ㄑ、ㄒ之社会变异研究。静宜大学英国语文学系硕士论文。
* 黄宣范(1995)。语言、社会与族群意识—台湾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台北:文鹤。
* 詹惠珍(1984)。国语/z/在台湾的发展状况—社会语言学研究。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蔡淑仪(1997)。竞争中的语言-以台语和国语为个案研究。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refend}}

== 延伸阅读 ==
{{refbegin}}
* 蔡美慧,1993,台湾国语的肯定与否定首位答词(Initial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Responses in Taiwan Mandarin)(英文)。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曹铭宗,1993,台湾国语。台北:联经。
* Cheng, Robert L. 1985. A Comparison of Taiwanese, Taiwan Mandarin, and Peking Mandarin. ''Language'' 61, no. 2: 352-77.
* 董忠司,1995,台湾汉语方言影响下的若干「国语」声母变体初稿。语文学报 2:1-28。
* Kubler, Cornelius C. 1979.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 Mandarin and Textbook Mandari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14, no. 3: 27-39.
* 苏金智,2000,海峡两岸语文说略 [online]。np:大陆台商经贸网。10月27日 [引用于2005年2月2日]。全球资讯网网址:[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210103342/http://www.chinabiz.org.tw/tool/tc-say-exch/introduc-3.html]。
* 谢国平,1998,台湾地区年轻人ㄓㄔㄕ与ㄗㄘㄙ真的不分吗?。华文世界(90):1-7。
* 魏岫明,1984,国语演变之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 余伯泉、江永进、许极炖、杨青矗、林央敏、黄元兴、董峰政,1999,跨越福佬台语(乙式)与台湾华语的拼音障碍。大叶学报 8:11-22。
* 张月琴、石磊,2000,台湾华语声调范畴感知。清华学报 30:51-65。
* 郑良伟,1997,台、华语的接触与同义语的互动。台北:远流。
{{refend}}

== 外部连结 ==
{{Wikiquote}}
* {{zh-tw}}[http://www.kyw.org.tw/ 中华民国国语文研究协会]
* {{zh-tw}}[http://www.language.org.tw/ 中华民国国语文教育推广学会]
* {{en}}[http://www.chinese-course.com/ Taiwanese Mandarin Learning Site]
* {{zh-tw}}[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18_s/18_s_13.pdf 曹逢甫:台式日语与台湾国语:百年来在台湾发生的两个语言接触实例]
* {{zh-tw}}[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17030525/http://www.geocities.com/danihou.geo/tw2.html Daniel:所谓「台湾话」]

{{-}}
{{官话}}
{{汉语}}
{{台湾语言}}
{{现代标淮汉语变体}}

[[Category:现代标准汉语变体]]
[[Category:台湾语言]]
[[Category:中华民国文化]]
[[Category:现代标准汉语]]
134,77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