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嘎仙洞

增加 7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嘎仙洞.jpeg|32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p1-q.mafengwo.net/s10/M00/C6/1B/wKgBZ1mS6pGAMkJZABVDGAiwmO085.jpe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i/7412951.html 来自 蚂蜂网 的图片]]]
''' 嘎仙洞 ''' ,位于中国 [[ 大兴安岭 ]] 北部的一个洞穴,西南距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伦春自治旗 ]] 阿里河镇约10公里,为北魏官方认定的鲜卑拓跋部起源地。
嘎仙洞位于一道 [[ 花岗岩 ]] 峭壁上,洞口西南向,离地25米。该洞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米。西壁有隶书铭文201字,为北魏 [[ 太武帝 ]] 太平真君四年(443年)遣大臣李敞所刻,其内容与《魏书》等古代史书记述相符。
1980年7月30日,中国 [[ 考古学家 ]] 米文平等人在此发现石刻祝文,结合当时在洞内发现的 [[ 陶器 ]] 碎片等,认定此处即为 [[ 史书 ]] 中记载的北魏祖庭。但该洞是否确实就是拓跋鲜卑的发源地,史学界尚有争论。
2007年6月23日,嘎仙洞洞顶发现 [[ 石窟 ]] 遗迹。
该洞现为拓跋焘 [[ 森林公园 ]] 的一个重要景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简介==
嘎仙洞(GaxianDong) 兴安岭上最大的天然石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北段的密林深处,距鄂伦春自治旗府西北约10 公里,甘河支流嘎仙沟东侧的花岗岩绝壁上。洞穴坐北朝南,洞底高出涧流25 米,洞口略呈 [[ 三角形 ]] ,高12 米,宽19 米,洞口前有平坦阳台,洞内进深南北约92 米,东西约28 米,高约20 余米,宛如大厅。洞中有石桌、石椅,洞内分东、西、南3岔洞,均具耳室,气势雄伟幽邃。距洞口15 米处有岩刻祝文201 字,据其内容可证明系史籍所载拓跋鲜卑族的远祖“石室”、“祖宗石庙”。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鲜卑人的发祥地,著名 [[ 北魏 ]] 王朝创建者拓跋珪、拓跋宏即为出自嘎仙洞的 [[ 鲜卑族 ]] 后裔子孙。岩壁祝文即为北魏世祖派遣中书侍郎李敞赴嘎仙洞祭祖时所铭刻。
==主要景点==
据《 [[ 魏书 ]] 》载,乌洛侯国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
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洞内堆积有较丰富的 [[ 文化 ]] 层,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嘎仙洞为天然大型山洞,离地面25米。洞口向西南,略呈三角形。洞内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8米,穹顶最高处20余米,略分为前、中、后3室, [[ 面积 ]] 约2000平方米。洞内幽暗深邃,石壁平整。1980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洞内发现了北魏太武帝 [[ 拓跋焘 ]] 于公元443年(太平真君四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祭祖时所刻的祝文。祝文刻在距洞口很近的西侧石壁上,共19行201字。字体古拙,介于隶楷之间。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
==视频==
277,82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