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下汤遗址

增加 3,56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下汤遗址是中国浙江省仙居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横溪镇下汤村,发现于1983年。遗址发现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两…”
下汤遗址是中国浙江省仙居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横溪镇下汤村,发现于1983年。遗址发现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两个文化时期的遗存,分别为距今1万年和7500年,为浙江省已发现最南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1989年,遗址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成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基本简介==

该遗址坐落在仙居县城西30公里处的郑桥下汤村北端,北依八卦山,南临永安溪的河谷平原的台地上。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保存较完整的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丰厚,地层分明,文化层厚度2米以上。

1984年发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0-1.50米。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至7000年。采集石器有斧、锛、凿、镞、钺、刀、磨棒、砺石、弹丸、纺轮等;陶器有红陶、黑陶和夹砂陶片,可辨器形有鼎、簋、罐、碗、杯、纺轮和陶拍。纹饰有堆塑、划花、镂刻等。仙居早在公元347年(东晋永和三年)即单独设县,名乐安,公元930年(五代后唐五年)改名为永安县,公元1007年(宋景德四年)真宗皇帝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下诏改永安为仙居,一直沿用至今。仙居单独设县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可谓千年古邑。

1984年,下汤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等。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凿、石三棱器、石刀等20多种,其中石磨盘、石磨棒、石磨球、环形砍砸器、流星索等是浙江首次发现。陶器有盘、罐、钵、盆等盛器;有鼎、釜等炊具;有纺织工具陶纺轮、制陶工具陶拍子等。遗址内涵丰富,保存完好,对研究仙居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下汤遗址于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台州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到下汤遗址参观的游人达15多万人次,但由于没有陈列室展出,游客们看不到出土文物,难免留下不少遗憾。为此,县文广局和横溪镇政府联手筹建“下汤遗址陈列室”,5000年前的100多件石器以图片形式向众人展出。

==主要文物==

有夹炭灰陶、夹砂红陶、细泥质灰陶和黑陶等,胎质都较酥松。其中夹炭灰陶以稻谷壳、杂草为掺羼料,已炭化,胎心乌黑,器胎表里涂一层厚达0.2厘米似漆非漆的褚色染料,出土时非常鲜红绝艳,为以往所罕见。器型种类有盛器(罐、瓶、壶等),炊器(釜、鬲、鼎),饮器(碗、盘、盆、杯),以及纺织工具的防轮和制陶工具的陶拍等。陶器上的装饰有镂孔、堆塑、麦穗纹、直条纹、印捺纹、绳纹、篮纹、斜条纹和弦纹等。器形以平底器为主,也有小量的凹底和圈底,石器制作小而粗犷,经打击略粗磨,仍处在原始状态。但也有一种器形细少的品种,如柳叶形镞、指甲形有段小锛、笔头状小凿和石簪、石块、石璜等装饰品,磨制精细光洁,工艺水平较高。

石器的制造和使用功能以较明确分工,如生产工具有斧、铲、刀、凿、镰、削、饼形砍砸器和各式石锛(有段锥形、有段屋脊式、阶级式、有段常形、指甲形和棱式两端出刃)。狩猎工具有矛、镞(有铤和无铤2种)、流星索、弹丸。

生活工具和装饰品有石磨盘、磨球、砺石、石簪、璜和纺织工具石纺轮等。
271,0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