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清水大楊油庫

增加 5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定位點==
===軍事設施===
1950年代, [[ 台灣 ]] [[ 美國 ]] 簽訂雙方共同防禦條約,依據條約擴建原有的公館機場,1962年越戰爆發,遂美軍因應作戰北越所需,C-130型大力士運輸機進駐台灣,民國55(1966)年3月20日公館機場易名「 [[ 清泉崗 機場 ]]」 ,做為美軍後勤基地,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空軍基地。1966年基地附近的清水區楊厝里興建了七座 [[ 油庫 ]] ,提供美國戰鬥機和B52轟炸機的用油,南越美軍事顧問開始參加戰鬥,並於隔年開始進駐視為圍堵連線中重要一站。
民國57(1968)年2月美國空軍KC-135空中加油機中隊得以部署在台灣清泉崗基地。美國空軍就是由空中加油機從清泉崗基地裡取得用油再直接前往 [[ 越南 ]] 戰場提供B-52 [[ 轟炸機 ]] 使用,其轟炸機則部署在 [[ 泰國 ]] [[ 烏塔堡 ]] ,由於距離越南戰場更近,因而也提高了戰鬥效能。
===為越戰佈署===
從清泉崗的擴建到油庫的興建完成,代表了大楊周邊正式成為 [[ 軍事 ]] 重地的意向,為整個大肚山頭帶來了不一樣的地景(landscape)與音景(soundscape)。
油庫興建的地,包括大楊地區的海風里與楊厝里的耕地。土地以及地上物相關之徵收補償於民國56(1967)年4月26日由基地內軍官發放。總共徵收了約16公頃土地。油庫儲油槽計有七座,總共可以裝載1995加侖的油,而輸油系統是從台中清水高北里加壓站建有抽油壓送站,由運油船近海停泊,抽油輸送至清泉崗基地美軍停靠在高美海域的油輪,透過埋在地下順著大甲溪的油管,將油料往東一路送到楊厝里的七座油槽裡面。
==歷史見證==
隨著美軍傷亡人數和美國花費在戰爭上的資源不斷增加,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出現要求政府退出越戰的大規模示威遊行;民國62(1973)年1月27日,在美軍大規模的空襲下,北越終於簽訂停火協議《 [[ 巴黎和約 ]] 》,至此美國結束對越南的軍事介入,正式從越南戰場上撤退,戰爭終結。越戰結束後美軍開始撤離台灣,油庫的重要性也漸漸失去。
民國67(1978)年12月16日美國卡特政府宣布與我斷交,自民國44(1955)年3月至民國68(1979)年12月16日長達25年的協防(空總司令部,1981)關係告終;油庫也於台美斷交後廢棄使用。
==歸屬==
油庫土地影響保存範圍有54,450.25平方公尺,所有權人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臺中市政府;建物為鋼結構歸屬臺中市政府(管理單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ref>[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historybuilding?uid=34&pid=43 清水大楊原美軍油庫設施]臺中市文化資產處</ref>。地景是空軍基地、 [[ 彈藥庫 ]] 、油庫、 [[ 砲台 ]] [[ 哨口 ]] ,這些建物的部屬,聯合成完整的軍事氣氛。音景,則在於不時劃過天際的噴射機飛行訓練、戰鬥機起降、空投物資、演習等,這些軍事行事也開始成為大楊居民生活的一部份 。
==現狀==
2014年大楊國小北側的大楊油庫休憩公園落成,留在原處的油儲油槽成了公園裡最獨特的風景,平常不開放內部參觀,外圍有 [[ 防火牆 ]] 、柵門以及樹林做阻隔,不定期地方管理單位會舉辦活動,特別開放給旅客入內參觀做導覽,油槽外環的樓梯已老舊不敷使用,必須從大門進入,裡面有重新修復的樓梯平台,可以順著走上去,由上往下眺望,俯瞰油槽的歲月斑駁痕跡,設計精良的設施,陽光從鏽蝕的屋頂牆面隙縫穿透入室,光影折射令人賞心悅目。<ref>[https://travel.taichung.gov.tw/zh-tw/Attractions/Intro/1072/%E6%B8%85%E6%B0%B4%E5%A4%A7%E6%A5%8A%E6%B2%B9%E5%BA%AB 清水大楊油庫]台中市政府</ref>
2018年由在地文化團體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捐贈予臺中市政府,後續便由臺中市政府辦理修繕、管理維護、教育推廣事宜。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