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喜洲镇

增加 18,44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喜洲镇</big> ''' |- | File:0589745146532352.jpg|缩略图|居…”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喜洲镇</big> '''

|-

|
[[File:0589745146532352.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7756/20150930110427-913054213.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71576179&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1682%2F20150930110012-1971592009.jpg%2F0&type=1#simple_1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喜洲镇

著名景点:[[蝴蝶泉]]

|}
'''喜洲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又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
=='''基本内容'''==
* 行政区类别:镇
* 气候条件: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
* 中文名称:喜洲镇
* 地理位置:云南省大理市北部
* 所属地区云南省大理市
* 著名景点:[[蝴蝶泉]]
* 森林面积:12480亩
* 电话区号:0872
* 车牌代码:云L
=='''简介'''==
喜洲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自古以来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重镇,有悠久的经商历史,是白族工商业发展的摇篮,清光绪年间,形成了驰名三迤的 “喜州商帮 ” 。孕育了以 “ 严、董、尹、杨 ” 四大家为首和 “ 八中家 ” 、 “ 十二小家 ” 的民族资本家。
=='''农村经济'''==
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完成993万元,2006年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达1057万元,5年来财政实现了年均递增6%。2006年农村社会经济总收入完成19.057亿元,5年来年均递增10%。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310元,5年来年均递增6%。仅2007年1-8月份,财政收入完成76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8.3%,上年同期的133.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7万元,为年初预算736万元的77.04%,上年同期的176.1%;总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收192万元,增幅为33.5%。

喜洲镇属坝区,因气候、土壤及社会因素,历来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一年两季,大春以种稻谷、包谷为主,小春以种小麦蚕豆为主,少量种些碗豆、油菜、洋芋。1990年,大理市政府在编制农业区划时,将喜洲镇划定为粮食主产区。

喜洲镇有森林面积12480亩,树种有云南松、杉松等。苍山缓坡宜种茶:喜洲镇的手工业源远流长,商贸经济发达。喜洲镇自古以来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重镇,在悠久的经商历史,是白族工商业发展的摇篮,清光绪年间,形成了驰名三迤的“喜洲商帮”。喜洲的白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萌地之一,云南著名的侨乡之一。因此可以说,了解大理和白族,不能不首先了解喜洲。
=='''资源环境'''==
地域地貌

喜洲镇位于大理市北部,东抵洱海岸边,西依点苍山云弄峰、沧浪峰、五台峰,南隔鸡鸣江,与湾桥相连,北以龙首关为界,与洱源县接壤。喜洲镇总面积为165平方公里(不包括洱海水域),平地和缓坡约占30%,山地约占70%,镇域内南北长14公里,苍山脚至洱海边平均长4公里,呈缓坡形长条状,即喜洲镇村落分布的坝区面积为56平方公里。

山脉

云弄峰:是点苍山最北峰,在喜洲镇西北部。峰脉起源于洱源县腊平地区云峰山,相传因玉女弄云,故名云弄峰。海拔3600米,北连卧牛山,东至周城,西达鸡茨坝。北麓及箐口有铁矿,植被为针叶林。

沧浪峰:在喜洲西北部,为点苍山第二峰,因地形起伏像波浪故名沧浪峰。海拔3546米,南接五台峰,北连云弄峰,东达美达村,本接花甸坝。山峰麓及峨莨哨有铅矿,植被为针叶林和灌木林。

五台峰:在喜洲镇西部,为点苍山第三峰。因该山峰由山麓至山顶共分五个台地,故名五台峰,海拔3767米。南连莲花海,北连沧浪峰,东达庆洞庄,西至雪山河与漾濞脉地接壤,北麓有铜矿,花甸坝有金矿,深溪有银矿,植被为针叶林。

冲积洪扇

喜洲镇地形地貌呈现明显,霞移溪、万花溪、阳溪及周城河、美坝河等支流,由于苍山坡度大,洪水冲积在箐口形成冲积洪扇,为砂石堆积层,面积约2平方公里,支流冲积而成沙坝,如唐梅寺坝、狗街坝、积善邑坝、峨莨哨坝等。由于人口增加,耕地不足,冲积扇和沙坝逐步被开垦利用。

盆地

云弄、沧浪、五台三峰山麓至洱海边属高原盆地,呈斜长形,面积56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坡降为2.5%,村落、农田点缀其间,似江南田园景色。

海滩

苍山霞移溪、万花溪入海口处,由于大量沙石堆积,形成三角洲型的沙滩。沿海岸线较直处,因风流冲刷,也形成沙滩。新建西洱河电站,洱海水位下降1~2米,沙滩向前延伸扩大。村民在沙滩上填淤泥垦殖或建盖房屋。为保持州人大常委会法定的洱海水位为1972米,下关建有控制闸门。

高山盆地

云弄峰、沧浪峰本背为花甸坝,面积13平方公里,海拔2900米,为高山草甸,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适宜畜牧业和冷凉作物发展。

湖泊、海湾

[[河矣城]]、[[金圭寺]]、城北村之间形成一大湖泊,名龙湖与洱海相通,四周香稻,绿柳成阴。湖内水产资源丰富,又有“龙湖雁塔”美景。沙村和深江海湾,连有“海心亭”,周围水草丰盛,鱼鸟栖息,村舍倒映在水中。
=='''人文地理'''==
喜洲镇是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市和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大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文化、建筑、风格等均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发展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主的特色产业型小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历史悠久:镇内有国家、省、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二是白族民居建筑独特:镇内有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大批明、清、民国至当代各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为国内外游客所瞩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自然景观优美:镇辖区内有驰名中外的蝴蝶泉,有杜鹃花盛开的苍山花甸坝,有海边胜景海心亭和天然奇景海舌等景点景区;四是民族文化浓郁:以白族为代表的服饰、语言、饮食、音乐、舞蹈、民俗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气息,对游客很有观赏价值,是了解白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窗口。
=='''人口卫生'''==
2006年镇、村两级共组织防艾培训28期,受训人数达57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0多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自2006年1月1日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引导农民积极自愿参合,在全镇设立13个定点医疗点,分布于13个村委会,做到每个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2006年全镇参合农民44961人,参合率达75%,参合农民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住院22660人次,其中村级73%,卫生院21%,市级以上2%,累计发生医疗费用3609718元,累计补偿1005985元。
=='''历史'''==
历史上喜洲镇是南诏的军事重镇,文化比较发达,曾为国家输出了许多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过去喜洲的工商业也比较发达,曾是云南的商贸中心之一。

喜洲镇压中心四方街,是由店铺围成的小广场。这里竖着一座石坊,这就是修建的“文明坊”。这个地方原来的石坊叫“题名坊”,是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建的,那时候凡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能性以把名字刻上,现在喜洲是一个行政区划镇压征府的所在地,在历史上它具有一个城市的规模。早在南诏迁移过来洱海周围之前,这里就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当时称大厘城,居民已经很多,传说,隋文帝的将领有个叫史万岁的在这里扎兵马,所又称它为史城,附近的平坝子就称作“史赕”(赕与甸广告州意思相同)。到了南诏牟时,又在这里建造了皇宫。城的格局从地名上可以 找到蛛丝马迹,周围就有城北、城东、城南等村名,过去考古工作者还在镇上发掘到南诏时的有字瓦、布纹厚瓦和莲花纹瓦当等。
=='''喜洲民居'''==
喜洲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特别是镇内有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大批明、清、民国至当代各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为国内外游客所瞩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深的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史学家、旅游家、建筑学家、艺术家、民俗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喜州是白族社会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白族的昨天和今天。

喜洲民居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六合同春)”、“走马串角楼” 等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以其古朴典雅、大方实用而著称于世。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喜州1992年开始,本着宣传大理,向国内外旅游者展示白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为宗旨,开展起喜州白族民居民俗旅游。近几年,喜洲镇通过改善旅游投资环境,规范白族民居建筑风格,加强古镇的保护与利用,现已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旅游资源开发型小城镇。
=='''景区景点'''==
喜洲村头有两棵枝叶繁茂的大青树(高山榕树)。白族人认为,大青树是一个村庄兴的象征,因此又把它称作“风水树”。这种树通常与戏台一起组成村民们的群体活动中心。喜洲村头的这两棵古树,据说是一阴一阳树,一棵萌发另一棵落叶,周而复始,交替繁荣;一棵结果另一棵永不结果。劳动间歇时,村民常在树萌下的小憩。

七尺书楼

七尺书楼位于云南大理景点-喜洲古镇大界巷8号,是明代著名的文人杨士云于公元1526年前后建成。书楼为全土木结构建筑,有三大间房屋。房向座东朝西,三间全部分为楼上楼下两层,门窗板壁均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房屋组合为“三坊一照壁”的建筑格局。书楼在清乾隆年、民国年间曾多次重修过,可整座房屋的建筑仍旧保存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杨士云把一切功名利禄看得非常淡泊,认为一个人即使腰藏万贯,死后仅有七尺之躯的那一点坟墓罢了。故后人把他居住过的小楼称为“七尺书楼”。杨士云去世后,其后人为纪念这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极讲气节的先生,先后在清乾隆年、民国年间曾多次重修过。整座房屋的建筑仍保存着明朝建筑风格。在云南大理景点中颇有名气。[2]

杨士云,字从龙,别号弘山,一号九龙真逸,生于明成化丁酉(1477年)夏六月十日,卒于嘉靖甲寅(1554年)秋九月八日,享年七十八岁。正德丁丑(1517年),杨士云考中进士,以文改翰林庶吉士。由此,杨士云一时轰动大理。

不久,父亲去世,杨士云千里奔丧。料理完后事,亲戚朋友都劝杨士云回去做官,杨士云却回答说:“太孺人(母亲)在堂,何忍离去,且万无奉以俱往理。”于是,静静的守孝不归,在家孝养母亲。并终日坐卧小楼--“七尺书楼”,悉心研究学问。一坐十年。后任吏部户科左给事中。杨士云为官清廉,洁身自好。其人品、人格、才学,一直被同事和后学者尊敬和景仰。

严家大院

严家大院位于云南大理景点-喜洲古镇四方街富春里1号,为大理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严子珍于1919年兴建。大院占地约2478平方米,由北而南的两院“三坊一照壁”、两院“四合五天井”组成。四个院落之间,以“六合同春”和“走马串角楼”连贯成为一个整体。整座建筑豪华古朴,典雅大方,是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家大院的木雕、石刻、泥塑力求保持纯传统的做法,一丝不苟。照壁中央镶有大理石山水画,周围塑有传统民间传说“渔樵耕读”展示大理白族人民的勤劳和勇敢,也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原型。

照壁两侧塑有“红梅报春”“松鹤延年”两幅大型泥塑图案,充分显示出白族民间的高超雕塑艺术。在石刻方面有纯白大理石雕刻的大门,雕有麒麟、大象、人面兽等象征祥瑞的动物。两院台阶全用大理石铺就,在东、西三方堂屋前铺有线雕大理石,雕有八仙道具,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个个栩栩如生。

在木雕方面更是展示白族木雕的精美,共十九樘一百一十四扇格子门,二百五十多扇满堂雕花和部分雕花美女窗,插头、吊柱、吊枋、挂枋、照面枋等采用各种雕法,有三层透雕、两层透雕、深雕、平雕等,很少有雷同图案。

严家大院已经成为云南大理景点中最有民居民俗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更是大理白族文化的精髓。[1]

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位于云南大理景点-喜洲古镇染衣巷19号,是清代初期的建筑。杨家大院在布局上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建筑,讲究四平八稳庄重对称。院内建有坐东朝西的照壁,壁下设有花台,培植各种花木美化环境,照壁对面是正堂,左右两边是厢房,四方的房屋之间形成四个角,四个角交接处形成四个小天井,院子中间还有一个大天井,故称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测览整个院落的建筑是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院墙等彩绘装饰绚丽多姿,整座建筑既有西方园林的庄严,又有中国庭院的玲咙,以精见长,以少胜多。

杨家大院以凝固了的艺术方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杨家大院一边饮着三道茶,一边观赏着大理白族歌舞"霸王鞭"、"迎宾舞"、"草帽摆"、"手巾舞"等时,万千退思涌上心头:勤劳好客的白族人民,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直到今天,这些文化积淀还焕发着新的活力。
=='''传统饮食'''==
喜洲破酥粑粑是喜洲著名的风味小吃,色香味具佳。粑粑用麦面做成,可甜咸两种口味,做成圆饼抹上香油之后,把圆饼放入上下都有炭火的平底锅中慢慢烘烤,烤香直至烤酥。成品特色是色泽金黄,口感香、酥、松、甜(咸),油而不腻,冷热均宜,携带方便,倍受人们的喜爱。

喜洲鱼,是当地白族煮的鱼,味道格外鲜美,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喜洲鱼选用洱海黄壳鱼烹制。此鱼颇似鲤鱼,头小、鳞细、肉多、刺少、鲜嫩。将鱼洗净后切块,放入钵内,加咸酱油,小茴香面、八角面、精盐、黄酒腌半小时。然后将砂锅置旺火上,注入熟猪油,炸黄蒜瓣,放入葱段、姜片粉锅,再放入肥瘦火腿片、水发冬菇煸炒,注入上汤,放入鱼块煮二十分钟,加入味精、辣椒油即可食用。鱼鲜味浓,香辣爽口,回味无穷。
=='''民族文化'''==
以白族为代表的服饰、语言、饮食、音乐、舞蹈、民俗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气息,对游客很有观赏价值,是了解白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窗口。

地道的白族 “ 三道茶 ” ,让游客领略到白族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 “ 一苦、二甜、三回味 ” 的生活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具有白族乡土气息的白族民间、民俗舞蹈、白族小调、大本曲弹唱等传统表演,使游客感受到白族民俗风情的迷人,使人留连忘返。

(一)、舞蹈

白族人每逢庙会和过年过节都要跳舞。常见的舞蹈有《[[长蛇阵]]》,于得走间,载歌载舞;《[[打四门]]》,其动作或互相迎面,或互相背合;《[[三插花]]》,舞时互相穿插,变化多端;《霸王鞭》,姿势矫健有力。舞时一般以三弦、短笛、吹叶子、金钱鼓、双飞板等乐器伴奏,有时或单舞而不唱,或又舞又唱。

(二)、洞经音乐

喜洲洞经音乐以道教音乐为主任,兼容儒、释音乐、江南丝竹,白族先民巫歌音声的多种成分,既保持了唐宋祭乐的古朴深厚、宫廷乐的庄重典雅、江南丝竹乐的柔美抒情,又独具白族古典音韵风格。乐曲旋律舒缓轻曼、柔婉飘逸,犹似虫鸣鸟叫,密雨淋淋,给人以轻松欢快又幽深缥缈之感。<ref>[https://www.baidu.com/link?url=IfzZsQnvO_kkWuA4T1UMNRjkS_HJvGtstYrRXUwp7pstAQOwm-NqFdiEOjstUOs9&wd=&eqid=890f34a100020723000000056061489e  喜洲镇],马蜂窝网</ref>

(三)、节日庆典

1、本主盛会

正月初二日,会期一天,男女老少穿上白族盛装去朝拜本主,为本主祝寿。村民们为本主及诸神祝寿后,写上祈祷词,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发达、清吉平安。

2、蝴蝶会

农历四月十五日喜洲一带的群众,都要到蝴蝶泉看蝴蝶。是一个在很早年代就有的著名的节日盛会。
=='''荣誉记录'''==
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喜洲镇在列。
=='''参考文献'''==
{{Reflist}}
21,8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