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是苏联时代最负盛名的作曲家之一。</br>1907年4月25日生于 [[ 列宁格勒 ]] [[ 圣彼得堡 ]] ),1979年12月2日卒于 [[ 列宁格勒 [[ (圣彼得堡)。<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M5NTk3MTY5Mg==.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poster 口琴演奏《 [[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ref></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少年时自学巴拉莱卡,后又学习吉他和钢琴。1923年小学毕业后在俱乐部、艺术体操训练班和广播电台任伴奏员和即兴演奏员。1929—1936年先后在 [[ 穆索尔斯基音乐学校 ]] [[ 列宁格勒 ]] 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曾师从梁赞诺夫。<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QxODA4Mjc2N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poster 俄罗斯歌曲 海港之夜]</ref></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卫国战争期间在前线部队中从事音乐工作。1948—1964年任列宁格勒作曲家协会主席。1957年起任苏联作曲家协会书记。1943、1947年获苏联国家文艺奖,1959年获 [[ 列宁文艺奖,1967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海港之夜》(1941, [[ 丘尔金词 ]] )、《 [[ 唱吧,我的手风琴 ]] 》(1941, [[ 达维多维奇 ]] 词)、《 [[ 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 ]] 》(1944,法梯扬诺夫词)、《出发》(1955, [[ 杜金 ]] 词)、《 [[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1956, [[ 马都索夫斯基 ]] 词)、《 [[ 士兵叙事歌 ]] 》(1961, [[ 马都索夫斯基 ]] 词)等。</br>
== '''人物生平'''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 ,生活在音乐的氛围里。父亲手风琴拉得很好,母亲会唱很多俄罗斯民歌。起初,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想当个造船专家,但母亲的去世与父亲的疾病,迫使他自谋生计,出门挣钱。十六岁中学毕业,他曾在俱乐部、舞厅、电影院(无声电影)即兴演奏乐曲,在艺术体操学校给体操课伴奏,在电台给广播操节目伴奏。二十二岁,他才开始学作曲,作曲家 [[ 阿·日沃托夫 ]] 听了他的演奏,赞赏备至,推荐他去了中央音乐学校(现为穆索尔格斯基音乐学校),就读于音乐教育家 [[ 彼得·梁赞诺夫 ]] 执教的作曲班。两年后,该校作曲专业停办,学生全部转入 [[ 列宁格勒音乐学院 ]] 。学习期间,他创作了24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1934年,他发表处女作——歌曲《粮食》。同年,用笔名“谢多伊”出版《抒情歌曲集》,他的电影交响乐《游击战》在列宁格勒广播电台播出。1936年即大学毕业那年,在苏联作曲家协会列宁格勒分会举办的群众歌曲比赛中,他一举拿了两个一等奖(《阅兵式》和《列宁格勒之歌》)</br>
== '''部分作品''' ==
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