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42
次編輯
變更
'''王苹'''(1082-1153年),男,字信伯,[[福清]][[龙山]](今[[福建]][[福清]]市)人。[[南宋]]思想家、学者。
==基本情况==
素行高洁,忧时爱国。[[宋高宗]授[[右迪功郎]],[[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官至左奉郎,后到[[龙江书院]]讲学。师从[[程颐]],思想上多继承[[程颐理学]],以“[[心学]]”观点为据解释二程道统,对洛学在福建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著有《[[周易传]]》、《[[论语集解]]》等。
[[王棨]]八世孙,[[王伯起]]之子。父徙[[吴县]]([[苏州]]),遂为吴人。[[绍兴]]四年(1134年),南宋高宗驻跸[[平江]](今[[江苏]][[吴县]]),王苹随父居平江。平江守臣[[孙佑]](一作孙祐)向高宗举荐说:“王苹素行高洁,有忧时爱国之心,开物务成之道。”宋高宗召对王苹,王苹以“ 天人合一”论推动高宗抗金,称旨,授右迪功郎,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累官至[[左奉郎]]。因从子[[王谊]]触犯[[秦桧]],受牵连而被罢官,回到[[海口]]龙江书院讲学。
他曾师从南宋理学家程颐,又以同门后辈师事那个曾在[[程门立雪]]的[[杨时]]。他在思想上多继承程颐理学,尤强调“心”的作用,以“心学”观点为据解释二程道统之说,把理学以心传道说成以心传心。主张人心本来寂静清明,无思无虑,认为外物不会牵累人心,心累于物乃为自累。他说:“人心本无思虑,多是记忆既往与未来事。乃知事未尝累心,心自累于事耳。”
他与南宋理学家[[林光朝]]、[[林亦之]]、[[陈藻]]在海口龙江书院讲学,对[[洛学]]在[[福建]]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代表作品==
论著有《[[周易传]]》、《[[论语集解]]》等。
==基本情况==
素行高洁,忧时爱国。[[宋高宗]授[[右迪功郎]],[[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官至左奉郎,后到[[龙江书院]]讲学。师从[[程颐]],思想上多继承[[程颐理学]],以“[[心学]]”观点为据解释二程道统,对洛学在福建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著有《[[周易传]]》、《[[论语集解]]》等。
[[王棨]]八世孙,[[王伯起]]之子。父徙[[吴县]]([[苏州]]),遂为吴人。[[绍兴]]四年(1134年),南宋高宗驻跸[[平江]](今[[江苏]][[吴县]]),王苹随父居平江。平江守臣[[孙佑]](一作孙祐)向高宗举荐说:“王苹素行高洁,有忧时爱国之心,开物务成之道。”宋高宗召对王苹,王苹以“ 天人合一”论推动高宗抗金,称旨,授右迪功郎,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累官至[[左奉郎]]。因从子[[王谊]]触犯[[秦桧]],受牵连而被罢官,回到[[海口]]龙江书院讲学。
他曾师从南宋理学家程颐,又以同门后辈师事那个曾在[[程门立雪]]的[[杨时]]。他在思想上多继承程颐理学,尤强调“心”的作用,以“心学”观点为据解释二程道统之说,把理学以心传道说成以心传心。主张人心本来寂静清明,无思无虑,认为外物不会牵累人心,心累于物乃为自累。他说:“人心本无思虑,多是记忆既往与未来事。乃知事未尝累心,心自累于事耳。”
他与南宋理学家[[林光朝]]、[[林亦之]]、[[陈藻]]在海口龙江书院讲学,对[[洛学]]在[[福建]]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代表作品==
论著有《[[周易传]]》、《[[论语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