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陈培勋

增加 5,58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陈培勋 (1922一2006) | 图像 =[[File:陈培勋.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861945581&di=fcb7b01d8e8fcd55d94361d9ccf517de&imgtype=0&src=http%3A%2F%2Fa3.att.hudong.com%2F88%2F97%2F01300000633919130527971776961.jpg 原圖鏈接]]]| 图像说明 =| 出生日期 = 1922| 出生地点 = 广西合浦 人,出生于香港。| 逝世日期 = 2006| 逝世地点 =| 国籍 =| 别名 =| 职业 =钢琴家| 活跃时期 =| 知名原因 =| 知名作品 = 钢琴曲《[[卖杂货]]》<br>《[[思春]]》<br>《[[双飞蝴蝶变奏曲]]》<br>交响诗《[[心潮逐浪高]]》<br>《[[从头越]]》<br>音画《[[流水]]》<br>幻想序曲《[[王昭君]]》<br>交响乐《[[我的祖国]]》<br>《[[清明祭]]》}}
自幼随叔父学习钢琴 '''陈培勋'''(1922一2006)广西合浦人 先后在 出生于 香港 、上海学习钢琴、管风琴和作曲。抗战时辗转祖国各地。1939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谭小麟深造兴德米特的作曲技法
自幼随叔父学习钢琴,先后在香港、上海学习钢琴、管风琴和作曲。抗战时辗转祖国各地。1939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谭小麟]]深造兴德米特的作曲技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曲江、重庆、上海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1949后,长期任 [[ 中央音乐学院 ]] 作曲系副教授、教授、兼配器教研室主任。80年代,在 [[ 香港浸会学院 ]] 艺术教育系任教。
==音乐作品==
 陈培勋对祖国满怀深情,不仅创作过《 [[ 卖杂货 ]] 》、《 [[ 思春 ]] 》等充满民族风情的钢琴小品,更在 [[ 交响诗 ]] [[ 交响乐 ]] 中写出深厚的民族底蕴。中国的土地、文化、历史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节都浓缩在这幅''' “我的祖国”''' 的宏伟画卷中。 交响诗《心潮逐浪高——读<黄鹤楼>词有感》 乐曲开始描写由[[黄鹤楼]]远眺,但见一片烟雨苍茫。近观龟、蛇两山,横锁奔腾大江,一片山河美景,心潮起伏。至此寓情于景,乐曲转而像江河海浪般动荡起来。高潮中的铜管乐三连音表达了人们对恶势力的愤怒和痛恨,悲愤激烈之情与浪潮共高。乐曲中段明朗乐观,情绪不断高涨,象征改革的潮流像江上浪涛,翻腾起伏,势不可当地卷去一切意图阻止前进的绊脚石,一泻千里地勇往直前。乐队全奏呈现出自豪乐观的感情、光辉灿烂的前景。乐曲的结束,有如一片春光明媚的黄昏景色,在宁静的画面里传来远处的钟声,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 第一交响曲《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任何一个有人格力量的作曲家都无法忘怀的题材。一个国家最深层的精神底蕴也只有它自己的儿女才可能谱写。陈培勋对祖国满怀深情,将中国的土地、文化、历史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节都浓缩在第一交响曲《我的祖国》中。 《我的祖国》由三首交响诗组成,原写于1960—1964年,“文革”中总谱遗失,1976年重写第一、二乐章,1989年重写第三乐章。第一乐章《前奏曲“咏雪”》、第二乐章《英雄的诗篇“娄山关”》都出色地表现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清平乐·娄山关]]》中的壮阔情怀。第三乐章《叙事曲“追怀、展望与前进”》则以更加高远的视野和胸怀为祖国追怀历史、展望未来、奋发前进,中间插部的进行曲引用了群众歌曲《[[在胜利的旗帜下前进]]》。 陈培勋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童年时期赶上了中国人面临民族存亡的艰难岁月。抗日战争的颠沛流离日子,他也跟许多中国人一样,在自己的国土上四处逃难,跟命运抗衡。抵御外辱的战事结束之后就是内战、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其间更有动荡不安的十年“文革”。他的第一交响乐《我的祖国》的创作过程,便透露了作曲家艺术人生的坎坷:这一部交响作品,可说是作曲家的心血结晶。因而,不难理解,有过作曲家那样坎坷经历的那一代人,不管走到哪里,对祖国的感情,总是难以割舍;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陈培勋的作品里,从起音的第一个音符开始,到乐曲结束时画下的休止符,每一个音符与顿句之间,几乎都贯彻着作曲家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操与坚毅不拔的民族精神,华夏的血脉汹涌澎湃地贯穿其中。 《我的祖国》可说是为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经验作总结。作曲家亲自执笔写下的乐曲说明,最后一句话便是:“愿我的祖国永远安定与繁荣!”这是一个从苦难岁月中走过来的中国人,写下的一个最真诚的愿望! 第二交响曲《[[清明祭]]》 “文革”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反思中国的历史,认识民族的性格,寻找民族的力量,只有靠我们自己来完成。可以说,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清明祭》是目前为止反思“文革”的最佳音乐作品。 第二交响曲《清明祭》作于1980年。作品取材于1976年的《[[天安门诗抄]]》中的三首诗,献给“文革”中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们,表达了对中国人民为真理而英勇献身的追怀,体现了人民对烈士们坚贞不屈的怀念。作品以单章性奏鸣曲结构写成,全曲分三段,三段连续演奏。该曲于1981年获得第一届全国交响乐作品比赛优秀奖,1993年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连续演奏的三个乐章的内容皆来自《天安门诗抄》,分别是:第一乐章 烈士碑前:初春寒意浓,哀思涌心中。丹心映山河,碧血染旗红。第二乐章 忠魂舞:悲风平地起,狂飙从天落。英雄别故土,肝胆照山河。第三乐章 遗愿化宏图:巍巍青山耸,峥峥松柏葱。遗愿震人寰,壮志贯长虹。 乐曲扎根于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的最深处,把中国人的苦难、理想和力量都融为一体。每个乐章都从慢板开始,情绪逐渐推进到中间的高潮,再转入宁静和沉思。结构严密,旋律优美。第二乐章“忠魂舞”尤其动人心魄。整个交响曲大气磅礴,沁人肺腑,催人奋进。<ref>[https://www.xiami.com/artist/82884 陈培勋简介] 虾米音乐</ref> ==视频== 7-5-12、卖杂货 广东小调 陈培勋  {{#iDisplay:v0175ebv57w |480|360|qq}}
== 參考资料==
2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