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仁义法师的一生

增加 7,34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肉身菩萨”仁义法师.jpg|thumb|350px|right|[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bb85f572aca6476ba498eeba0bb50d9b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
[[File:“肉身菩萨”仁义法师.jpg|thumb|350px|right|[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bb85f572aca6476ba498eeba0bb50d9b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344c67a0102yplr.html 图片来自新浪网]]]
'''“肉身菩萨”仁义法师的一生''',仁义法师圆寂。临终前,法师留下遗言“我死了以后,不烧不埋,坐缸不腐。”后来,法师不吃不喝7天后,面带微笑,面目慈祥安然示寂。果然,法师坐缸不腐的预言成真了。

== 原文 ==

  她是富家小姐,却选择出家,她也是中医大夫,一生行医救人,临终惊人预言,7天不吃不喝,惊现神奇祥瑞,她就是仁义法师,也是中国唯一的“女性肉身菩萨”。

=== 15岁想出家,却被迫嫁人 ===

  仁义法师,出生家庭富裕,相当于当时的大地主家里。父母也非常宠爱她,从小让她熟读诗书,学琴棋书画……没几年,仁义法师成了知书达理的富家小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小姐,却经常偷偷到附近庙里听师父们诵经,还从家里取粮食接济庙里。15岁时,告知父母:我要出家!父母听到后,犹如晴天霹雳,这若是让亲戚邻居知道了,脸面何在呢?父母果断拒绝,还想方设法地让她嫁人了。十七、八岁时,仁义法师心想:“既然现在不能出家那就做点能帮助大众的事情吧。”于是开始潜心学医,主攻中医学针灸一门。

=== 9岁终出家,还成为中医大夫 ===

  十多年过去了,仁义法师结婚后一直没有生养,丈夫也因病去世,婆婆对其十分冷淡,于是再次萌发了出家念头。29岁时,仁义法师奔赴五台山,在显通寺落发出家。出家没几年,因为战争爆发,仁义法师主攻中医学,于是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战场上抢救伤员。曾经是富家小姐的她,九死一生,冒着枪林弹雨。有一次,一颗子弹飞来打穿了她的手腕,她忍住疼痛,口念《大悲咒》,用纱布简单地包扎一下伤口,又投入抢救伤员,医治了无数受伤的人。战争胜利后,仁义法师被安排回国行医,一干就是30年。

=== 修复古寺,治病救人的“活菩萨” ===

  72岁时,仁义法师朝礼九华山,决定在此常住,并发心重修通慧禅林,将多年积蓄的12万元全部拿出,修复已破败的寺庙。后来,法师一路行善,一路行医,从不收诊费,经她诊治恢复健康的病人不计其数。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不管走到哪里,仁义法师随身总带着一副磨盘,约200斤重,是她碾制草药的重要工具。

  总会有人劝她:“出门在外,石磨子又笨又重,还是不要带吧。”

  仁义法师说:“病人,哪里都,病情需要随时调制药,没有石磨子,我怎么去制药?”

  有时候,仁义法师会遇到一些有可能传染的病人,有人劝她“注意点”,她却说:“救死扶伤是天经地义的,医生为人治病怎能有所保留? ”

  还有人会劝她:“你又不是缺钱花,就不要那么辛苦了,又是制药,又是看。”

  仁义法师笑着说:“要赚钱,我出家干什么?健康是最大的福报。”

=== 临终预言,7天不吃不喝,成为中国唯一“女肉身佛像” ===

  85岁时,仁义法师圆寂。临终前,法师留下遗言“我死了以后,不烧不埋,坐缸不腐。”后来,法师不吃不喝7天后,面带微笑,面目慈祥安然示寂。果然,法师坐缸不腐的预言成真了。3年以后,弟子们打开师父的坐缸后,师父竟然稳稳地端坐在缸里,头发长出寸余,牙齿完好;更令人惊奇的是,师父手指竟作捻针状,这是她几十年来为病人扎针的姿势,所有人都为之赞叹,这可是中国第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萨。仁义法师的一生,从富家小姐到行医救人,始终以一颗慈悲心待人,是我们一辈子学习的榜样。仁义法师的一生也告诉我们:为人厚道,必有厚报;心地善良,必有福报;善念善行,佛必佑之。<ref>[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renwu/197572.html “肉身菩萨”仁义法师的一生]</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佛教人物]] 
27,0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