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马莳

增加 5,499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或调整分类
'''<big>马莳</big>''' ==人物简介==<br>  马莳, (15~16世纪)字玄台,自号玄台子,人称马玄台,又字仲化,明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人物生平==<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11&filename=HNZK201110061&uid=WEEvREdxOWJmbC9oM1NjYkZCbDdrdXdUVXRrQmxDK2djNVpHTXFMNEdGM3Q=$R1yZ0H6jyaa0en3RxVUd8df-oHi7XMMDo7mtKT6mSmEvTuk11l2gFA!!&v=MjU3MDZ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9mWnVackZ5amhWTHZMTFNQUlpiRzRIOUROcjQ5RFpZUjhlWDFMdXg= |title=明代医家马莳针灸学术思想浅析[J]. |author=曹健,许霞. |work=中医学报, |date=2011,26(10):1279-1280. }}</ref><br>  马莳青年时期先以儒学为业,致力于功名,因科场失利,又加身患疾弱,乃弃儒学医。由于刻苦攻读,医业日益精神,成为当时名闻遐迩的医学家。<br>   氏根据史书所载 莳曾任太医院正文,他对 《黄帝内经》 及《素问》 进行了深入 “九针九篇”之说 研究 ,认为《黄帝内经》应分为《素问》9卷、《灵枢经》9 卷,不应当为王冰重新编次的《素问》24 卷。同时他认为《灵枢经》前无注释,文字玄奥,阅读困难,所以他在太医院任职期间,对《素问》和《灵枢经》重新分卷并加以注释 ,历经10余年,著成《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各9卷。此外,根据《中国医籍考》载,马莳还著有《难经正义》9卷,《脉诀正义》3卷(两书俱见于《医藏目录》,今俱不存),均佚。马莳的注本上承王冰,下启张志聪,对《黄帝内经》的注释发挥颇多,在注释篇名、解释病名、剖析医理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见解 。由于马莳 擅长 素娴 经脉 针灸, 因而他 对《灵枢经》的注释远较《素问》注释 水平高,成 历史上第一部《灵枢经》的全注本,尤其是对经脉、腧穴的注释 <br>  ==医学成就==<br>  '''首创注解篇名,功在千秋'''<br>   马氏 对《素问》篇名进行 注释 ,发前人之未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释《阴阳应象大论》云:“此篇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故名篇。”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点出了本篇之主旨。后世张志聪 灵枢经 素问集注 亦注此篇名曰:“此篇言天地水火,四 五行,寒热气味,合人于藏府身形,清浊气血,表里上下,成象成形,莫不合乎阴阳之道 凡遇到 致于诊脉察色,治疗针砭,亦皆取法于阴阳,故曰《阴阳应象大论》。”其注与马氏之义同。<br><br>  '''分节(分段)注释,条理分明'''<br>  把每篇原文分为若干个节(段),逐句加以注释。如将《金匮真言论》按 原文 精神 次序分为九节,首论八风能伤五脏,以伤其所胜者而已;其次论五脏随时为病;其三论天有阴阳,人身 病皆应之;其下五节依次从东、南、中央、西、北五个方面分别论述五脏上应四时,而各有收受也;最后一节总结全文,并提出善脉者,必察脏腑也。可谓条理分明。马莳对经文之分节,是经过反复推敲而作出的。如 《素问 •生气通天论 第二节后指出:“此节分截, 或相同者 当以寒、暑、湿各为一节,殊不知本篇所重在阳气 则加以援引; 后世医籍 本篇 讹误 阳气 者, 他则以经旨正 当提为各节起语。”因此,马氏 节,十分精当,多为后人所采用,如《素问集 》,皆按照马氏 分节 '''旁证博引,博采众长'''<br>  为使原文之义得以明畅,马氏大量运用以经解经之法,或引《素问》 所注释 篇之义以证本文,或引 《灵枢 分为9卷81篇 之文佐证《素问》,若注文中需进一步说明者,则注中加注。如《上古天真论》“和于术数”释“术数”一词,注曰:“术数者,修养之法则也。上古之人,为圣人而在上者 能知此大道 修之,法天地之阴阳,调人事之术数。” 历史上的第 步解释,以下用小字注中加注:“术数,所该甚广,如呼吸按跷,及《四气调神论》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阴阳应象大论》七损八益, 《灵枢 •本神篇 全注 长生久视, 篇下文饮食起居之类。”说理颇为透彻 同时也可以看出马氏 《内经》 腧穴部分的 文极有研究,且能融会贯通。除了引用《 容阐释较详 经》原文加以说理外,马氏还广泛引用各家之说,如注《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引用了张洁古、李东垣对暑证之论,同一篇注“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附有 既引用了《热论》、《阴阳应象大论》之 络腧穴图解 文,还引用了张仲景《伤寒论》加以印证 。马氏 所引书目,不仅包括了前代重 籍,而且还引用了《诗经》、《礼记》、《史记》、《吕氏春秋》等经史古籍,马氏之博 著作 可从中窥见一斑。<br>  '''联系临床,印证经文'''<br>  马氏具 丰富的临床经验,联系临床实践经验加以印证经文,更加富于说服力。如注《平人气象论》“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曰:“乳之下动应衣者,予曾见其人,病终不治。”又如 黄帝内 生气通天论》之“肾气乃伤,高骨乃坏”。注曰:“余曾见有伤肾 素问 者,已成弱证,其腰间命门穴上,有骨高起寸余。”<br>  '''批驳前人注释之误,直抒己见'''<br>  如《上古天真论》对“天癸”的解释,马氏注云:“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也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按王冰谓天癸为月事者非。”并进一步指出:“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称。”直接批驳王注。马氏对“天癸”的 证发微》9卷 张介宾在 黄帝内经灵枢 》中首先给予肯定,后世王士雄、沈又彭皆宗其说。又如《阴阳应象大论》之“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马氏 证发微》9卷 云:“然天虽主阳,而阳中有阴,故其于万物之生长也,阳生之而阴长之;地虽主阴,而阴中有阳,故其于万物之杀藏也,阳杀之而阴藏之。杀者,肃杀之杀 非杀戮之谓也。 难经 天元纪大论》曰: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与此同。故当以天地分之。新校 义》9卷 之言虽可观,而以坤为长,以乾为杀 则与 脉诀 天元纪大论》之分天地者异,故不取之。”批驳新校 义》(后两书均佚) 之注,颇具说服力 。 ==参考文献=={{reflist}}
1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