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沉樱

增加 7,22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陈樱| 图像 =[[File:沉樱.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9536269&di=144fd32a308a77fb3a60bdd9607e176a&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img.zwbk.org%2Fbaike%2Fspic%2F2015%2F11%2F20%2F20151120195311578_9061.jpg 原图链接]]]| 图像说明 = '''<big></big>'''| 出生日期 = 1907年4月16日| 国籍 = 中国| 籍贯 = 山东省潍县| 职业 = 文学 作家| 母校 = 上海大学| 研究领域 = }}''' 沉樱 ''', 原名陈瑛,笔名沉樱、小玲、陈因等。1907年4月16日生于山东省潍县城里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女作家。本名陈樱。“沉”与“陈”谐音,“樱”系指樱花。
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开始发表作品。两年后转入复旦大学。1934年去日本专攻日本文学。1935年回国,与诗人、翻译家梁宗岱结婚。抗战八年蛰居重庆,1946年任上海市实验戏剧学校教员,次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49年去台湾,一直在中学任教达17年,1967年退休,后赴美国定居,直到病逝。
==人物简介==
沉樱 : 本名陈樱。原名陈瑛,乳名娟。“沉”与“陈”谐音,“樱”系指樱花。沉樱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少女时期,她为周氏兄弟(鲁迅与周作人)翻译的日本小说所倾倒,因此取笔名“沉樱”,以表对日本文学的爱慕。
 
1907年4月16日,沉樱生于山东省潍县城里一个有文化的中产阶级家庭。她的祖父是清朝的学官,而父亲读的却是洋学堂,接受了新思想;二舅父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多才多艺,反对女孩儿缠足,主张女子读书、男女平权,是个地地道道的新派人物。他的新思想,像春天的风,吹开了那颗幼小、堵塞而迷惘的心,使沉樱在浑沌之中,看到新生的前程。
==作品风格==
沉樱的小说多着笔于爱情婚姻。关于女性写作的“自处”问题的思考,庐隐曾语:“为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人”。而沉樱已超越为“不仅仅作人,还要作个女人”。她已经去理性思考狂热爱情下的婚姻危机。在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上,沉樱在现代女作家中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张爱玲之后、丁玲之前。
沉樱是以爱情小说名世。她的小说多取材于个人家庭生活和城市婚恋故事。笔者见到一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的沉樱作品集《爱情的开始》,收录了《意外》、《中秋节》、《时间与空间》、《爱情的开始》、《喜筵之后》、《旧雨》、《女性》、《欲》、《洋娃娃》、《某少女》等爱情题材的短篇小说。
这些创作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情节简单,但没有做作的痕迹,重在写人的内心欲望与矛盾,所以今天读来依然鲜活生动。
沉樱的小说多写处于恋爱婚姻中的知识女性的情感世界,虽远离时代风云,格局较小,但描写细腻精致,语言优雅流畅,对其时一些女作家直白说教的“问题小说”,在艺术上有某种超越性。
如《妩君》写的是不顾家庭反对准备与恋人私奔的妩君由幻想、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起伏。整篇几乎全是对妩君内心感受的娓娓叙写,不动声色而含蓄委婉,富有回味,笼罩着一种诗的意味。沉樱还擅长“没事找事”,以看似不起眼的寻常小事来营造气氛,传达微妙的感受。
如《回家》写的是在外读书的丽尘姑娘回家时在家庭的温暖和“伟大的事业”的吸引之间的矛盾。其中写到母亲逗丽尘五岁的小妹妹,让丽尘藏在床后,小妹妹进屋找不到姐姐,听说姐姐被母亲赶走,哭了起来;又遵母亲的吩咐,向母亲行礼,请求让姐姐回来。大家都被逗笑了,“丽尘在床后本来也在笑着;后来小妹妹哭了,自己忽然莫名其妙地也流起泪来……”在现代女性小说技巧的成熟过程中,沉樱是一个重要的过渡。
==翻译家==
沉樱亦是一位翻译家。抵台后主要精力用于翻译,共译过20来本欧美名家的小说和散文,1967年,沉樱60岁。她自费印刷出版了自己翻译的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小说集《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书历经30年而不衰,至今仍畅销于台湾和海外,几乎成为这部名作的中文“定本”。其余有茨威格的长篇小说《同情的罪》,赫尔曼/黑塞的《悠游之歌》、《车轮下》、《拉丁学生》,还有《毛姆小说选》等等。
==主要作品==
《喜筳之后》(短篇小说集)1929,北新
 
《夜阑》(短篇小说集)1929,光华
 
《某少女》(短篇小说集)1929,北新
 
《女性》(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一个女作家》(短篇小说)1935,北新
 
沉樱散文集1972,(台湾自刊本)增补本改名为,《春的声音》,林海音编,1986,纯文学。
==生平经历==
1920年,随家迁居济南,住正觉寺街吉仁里。翌年,入山东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其间,北大毕业的国文老师顾献季先生向学生介绍正在兴起的新文学,给她很大影响。
1925年,考入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大学中文系,两年后因学校被国民党封闭,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28年11月,沉樱的课业习作《回家》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望道主编的《大江月刊》第二期发表(署名陈因),茅盾读后,曾致信编者问“陈因何许人,是青年新秀,还是老作家化名?”且又在该刊12月号第三期上撰文称许:“《回家》一篇的风格是诗的风格,动作发展亦是诗的发展,此等风格,文坛上不多见。”此后沉樱又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
1929年8月,她在《北新》半月刊第三卷第15期发表短篇小说《欲》时,始用“沉樱”为笔名。这缘于她对周氏兄弟翻译的日本小说的喜爱:“沉”是陈的谐音,“樱”系指美丽的樱花。
 
1929—1935年间,沉樱共出版了五个中短篇小说集:《喜筵之后》(1929年,北新书局)、《夜阑》(1929年,大光书局)、《某少女》(1929年,北新书局)、《一个女作家》(1935年,北新书局)、《女性》(1935年,生活书店)。
早期小说多写青年男女爱情,也写贫困人民的悲苦生活,描写细腻,散文朴素可亲。到台湾后自费出版过《沉樱散文集》,此书绝版多年后在1986年以《春的声音》为书名重新出版。
==人物评价==
在台湾文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沉樱的小说创作不如散文、散文的成就不如翻译,这一评价据说曾得到过沉樱本人的认同。
沉樱是最早关注并表现现代知识女性生存状态和性别自觉的作家之一。
有研究者认为,现代女性的自处问题(如何自怜、自珍、自强、自卫)这一20世纪女性写作的最大主题,可以说最早始于沉樱。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已经从追逐自由婚姻、新式生活的兴奋中走出,开始理性地面对女性在婚姻感情中的性别和角色定位。
揭示出曾被“五四”女性狂热追逐的自由爱情内部的危机,将新式婚姻放入思辨范畴接受新的理性考验。这在后来的张爱玲笔下有进一步的发展。
写《往事并不如烟》的章诒和女士,透露自己的写作深受沉樱影响,并盛赞沉樱:“我正在阅读沉樱,她的散文简约纯朴,感情真挚,不眩惑于奇巧华丽,不刻意追求艺术特色。我能学到她的一半,就满足了。可能一半也学不到。”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