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国农业大学

移除 1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据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1503名,全日制研究生778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486名、博士研究生3294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33名。有专任教师1679人,两院院士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7人。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农业大学
男女比例
1.48
== 历史沿革==折叠 ''' 三大源头''' ''' 北京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898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建立,1905年,作为京师大学堂八个分科大学之一的农科大学开始筹建,这是形成中国农业大学的最早源头。
1949年7月,辅仁大学农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农学院。
''' 清华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二支源头是清华大学农学院。1921年,清华学校开办农科,设立作物学、果树园艺学、畜牧学等课程,以为志愿赴美学农之选修。1934年,清华大学创办农业研究所。在抗战期间,农业研究所先后在河北及云南地区开展了大量植物病理、生理和昆虫学调查和研究,培养储备了一批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为中国农业科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1946年,清华大学复员北平,以农业研究所为基础,正式成立农学院。
''' 华北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三支源头是华北大学农学院。学院前身是1940年中共中央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1943年,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4年,自然科学院生物系改为农业系。内战期间,自然科学院向华北地区转移。1947年3月,为了“开展农村大生产运动,为战争和人民服务”,晋冀鲁豫边区以原自然科学院农业系为基础,在山西长治建立北方大学农学院。1948年7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农学院随之改为华北大学农学院,迁往河北石家庄。
折叠 ''' 合并建校''' ''' 北京农业大学'''
1949年9月29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所大学的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综合性的新型农业高等学府,并于1950年4月,正式命名为北京农业大学。
1954年和1984年,北京农业大学分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1月,平原农学院部分师生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同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60年10月,学校进入全国64所重点大学行列。1985年10月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改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成为一所规模更大、学科设置更趋综合化的新型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
2017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折叠编辑本段 == 学术科研==折叠 '''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6月,拥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活跃。[1]​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展开折叠 == 科研成果==
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6月,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25篇,其中Science 1篇,SCI 292篇,EI 71篇,ISTP 7篇,CSCD19篇;学生申请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264项,其中发明专利189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7项;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464项。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博士生“申请考核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位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总计有23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
2013年获国家科技奖8项,与最高年份2012年持平,其中主报3项(“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及其应用”、“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比2012年多1项;获人文社科领域的最高奖项——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另获各类省部级奖励40多项。
== 专利技术==
2013年申请专利582件,授权专利449件,其中发明专利372件。植物新品种授权4件;品种审定7项。成果鉴定23项,其中主持17项,参加6项。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软件著作权申请192项。
2013年学校推广自主研发的玉米新品种15个,推广面积1200余万亩,亩增产50-70斤;推广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农大212、农大399、农大1108等共170余万亩,亩增产60-70斤;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在全国应用5000余万亩,亩增产10%;2013年农大3号小型蛋鸡销售8000万只,累计推广5亿余只。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推广应用2339万亩,节水17.40亿立方米,生态效果明显。北方小麦免耕播种与装备技术累计推广1.2亿亩,节本增收达35亿元。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玉米气吹式精密播种机和振动深松施肥机与传统方式相比亩增产40-50斤,亩节约成本2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已在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十多个省市地方进行了试验示范、辐射推广。
== 论文著作==
2011年度中国农业大学发表SCI、EI等收录的国际论文1577篇。
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和工程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临床医学等9个学科和所有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1%。
折叠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藏书总量为170多万册,电子文献147多万册。馆藏文献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和农业工程文献为主体的文献保障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双月刊,公开发行)。于1996 年由原《北京农业大学学报》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合刊而成。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C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的“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位居第四(4/38);连续3次被评为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被“万方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核心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等国内期刊(数据库)收录;同时被英国“CABI”、“Zoological Record,Biosis”,美国“CA”、“CSA:BB”、“CSA:BS”、“CSA:ESPM”,俄罗斯“AJ of VINITI”等国外文摘数据库收录。
折叠编辑本段 == 办学条件== 折叠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6月,9种专业学位类型,33个专业学位领域;65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2009年6月成立,为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正处级单位。其前身为人文与发展学院下属的社会科学部。学院下设四个系和一个教研中心,即马克思主义原理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思想道德教育系、近现代历史系和研究生教研中心。
折叠 ==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679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 62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 855人。研究生导师147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7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74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
2013年:傅 缨 江正强
折叠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成了23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2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22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7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22 《农业经济学》 李秉龙 经济管理学院 2010年
23 《农村社会学》 朱启臻 网络学院 2010年
展开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5 农业院校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北京一等
26 构建国际化教育教学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北京一等
展开
学生成绩
2008年-2014年,学校本科生在各类创新项目支持下,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12篇,其中Science 1篇,SCI183篇,EI23篇,ISTP5篇;发明专利127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029项。学校总计有19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
2011年,学生在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特等奖8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60项、鼓励奖7项,北京市竞赛奖励56项。
折叠 学科建设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11个;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9个硕士学 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类型,37个专业学位领域。
1,5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