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马华文学 -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增加 62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受影响于{| class=" 五四wikitable" align="right" 文学,发轫于1919年。作为中国文学海外流传的一脉,历经几代马来西亚华人作家的努力,已成为世界华文文学的重镇之一。不久前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全球语境·多元对话·马华文学〉,则集结了近年来国内马华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马华文学|-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类别 '''<big>马来西亚华文 文学 运动</big> '''
全称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 [[File:马来西亚华文文学.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时间1919年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目录1历史简介2社会发展3抗日时期4政治定位5文学基础6断奶论7与旅台文学8发展折叠编辑本段历史简介马华文学一开始就是离散文学:从中国与中国文学离散到南洋,而在星马的文化场域蔓延滋生.文学的地方感性使得马华文学渐渐有了自己的属性.但在独立建国之后,随着华裔移民及其后裔因政治与经济等因素继续离散,马华文学也继续流动|- 不仅是地理上的流动,语言上的流动也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马华作家在国内外的耀眼表现,与当代其他离散华文文学汇流,形成一个新兴华文文学的局面.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发展马华新文学发端于一九一九年,它的起步只稍后于中国新文学运动数年。从马华文学的发展轨迹来看,它是受中国新文学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某些学者认为早期马华新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支流,乃有着一定的根据。但在特定的时空及不同社会环境下,马华新文学所反映的毕竟是马华社会的各种风貌与活动,有别于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作品。|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星马地区(包括砂劳越与沙巴)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展开的各种社会运动,对文学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作家通过作品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特征。|-
战后新马地区所展开的反殖反帝,争取独立的斗争,这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参与的包括知识份子、工人和农民各阶层,经历十多年的间,参与者前仆后继的血泪抗争,这一运动对马华社会产生重大冲击,它所形成的文学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涌现的作者之多,以及文学作品的丰盛,不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都有多方面的成就。| align= light|
三十多年来,马来西亚的发展是显著的,但马华社会却是在凄风苦雨 成长。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展开的不同社会运动,乃是 学创作的重要题材。维护华族文化教育、捍卫华族政治、经济权益……等重大课题所形成的社会运动, 名称; 马华文学 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反映,留下历史的记忆。
折叠编辑本 类别;文学运动 全称;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时间;1919年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受影响于"五四"文学,发轫于1919年。作为[[中国]]文学海外流传的一脉,历经几代马来西亚华人作家的努力,已成为世界华文文学的重镇之一。不久前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全球语境·多元对话·马华文学〉,则集结了近年来国内马华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ref>[https://www.sohu.com/a/382071349_260616 黄锦树谈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 , 搜狐 2020-03-22 </ref> ==序言介绍==马华文学一开始就是离散文学:从中国与中国[[文学]]离散到南洋,而在星马的文化场域蔓延滋生.文学的地方感性使得马华文学渐渐有了自己的属性.但在独立建国之后,随着华裔移民及其后裔因政治与经济等因素继续离散,马华文学也继续流动-不仅是地理上的流动,[[语言]]上的流动也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马华作家在国内外的耀眼表现,与当代其他离散华文文学汇流,形成一个新兴华文文学的局面. ==社会发展==马华新文学发端于一九一九年,它的起步只稍后于中国新文学[[运动]]数年。从马华文学的发展轨迹来看,它是受中国新文学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某些学者认为早期马华新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支流,乃有着一定的根据。但在特定的时空及不同社会环境下,马华新文学所反映的毕竟是马华[[社会]]的各种风貌与活动,有别于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作品。 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星马地区(包括砂劳越与沙巴)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展开的各种社会运动,对文学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作家通过作品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特征。 战后新马地区所展开的反殖反帝,争取独立的[[斗争]],这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参与的包括知识份子、工人和农民各阶层,经历十多年的间,参与者前仆后继的血泪抗争,这一运动对马华社会产生重大冲击,它所形成的文学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涌现的作者之多,以及文学作品的丰盛,不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都有多方面的成就。 三十多年来,[[马来西亚]]的发展是显著的,但马华社会却是在凄风苦雨中成长。不同的历史阶 所展开的不同社会运动,乃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维护华族文化教育、捍卫华族政治、经济权益……等重大课题所形成的社会运动,马华文学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反映,留下历史的[[记忆]]。 == 抗日时期==1937年抗战文艺的勃兴,乃是随着这一社会运动所展现的。抗战救亡成了文学 [[ 创作 ]] 普遍的主题,不同于前时期不少作品所反映的阶级对立现象。这种直接或间接反映抗战救亡现实,与当时的救亡运动紧密配合的小说、诗歌与戏剧创作乃是马华新 [[ 文学 ]] 繁盛期(1937-1942)的创作主流。
小说创作反映了抗战救亡运动的各个层面,因取材倾向的不同,这里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偏重中国题材的描写,这在抗战初期尤为盛行。原因之一是当时的小说作者有很多是刚由中国南来,对于中国的变乱有着丰富而 [[ 深刻 ]] 的体验,这些经历就常常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
另一类抗战小说,是直接取材于当地救亡运动的 [[ 作品 ]] 。作者有乳婴、陈南、铁抗诸家,而以铁抗的作品最丰,发挥积极的影响,而铁抗也不幸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令人惋惜。
抗战时期的马华诗坛空前热闹,优秀作者特多。诸如静海、李蕴郎、东方丙丁、刘思--等《吼社》诗人,以及晚出的清才、蓬青、野火、三便……等《澎湃社》的作者,这些作者以激情的 [[ 文字 ]] ,激励了人们的抗日情绪。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繁盛乃是抗日救亡这一社会运动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折叠编辑本段 == 政治定位==在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 [[ 社会 ]] 里,"马华文学"不纯然是个文学议题.它是整体社会文化生态的产物,在国家独立后,它的兼文本(context)-政治性也愈形彰显,马华文学的本质与马来西亚国,马来西亚华人的本质是息息相关的.从文学的角度看,"马华文学"揭示两种可能性:一,它涉入人类学范畴;二,它的书写语言-华语,具有高度的吸纳能力.前者扩大了马华文学的定义与内涵,后者实践了华语的 [[ 文化 ]] 性格,两者在书写场域上终于找到了契合点,使马华文学拥抱了更广阔的书写 [[ 天地]].==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x0015jq27wh|480|270|qq}}<center>第六届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奖颁奖典礼</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