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6
次編輯
變更
海上钢琴师
,無編輯摘要
《 [[ 海上钢琴师 ]] 》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 [[ 蒂姆·罗斯 ]] 、 [[ 比尔·努恩 ]] 、 [[ 梅兰尼·蒂埃里 ]] 主演的剧情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该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ref>[https://v.qq.com/x/page/a08213kko1z.html 海上钢琴师的真实演奏者,钢琴弹的最快的人] 2018年12月30日发布</ref>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 || 《海上钢琴师》|| '''编 剧''' || [[朱塞佩·托纳托雷]]、
|-
| '''外文名''' || The Legend of 1900|| ||亚利桑德罗·巴里克
| ||声光伴我飞、一九零零的传奇|| || 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
|-
| '''出品时间''' || 1998年|| '''片 长''' || 165分钟
|-
| '''制片地区''' || 意大利|| '''上映时间''' || 1998年10月28日
|-
| '''导 演''' || [[朱塞佩·托纳托雷]] || '''对白语言''' || 英语,法语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蒂姆•罗斯 饰)。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 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ref>[https://moviewww.douban228.com.cn/subject/1292001/ ticket-197214212.html 豆瓣 海上钢琴师" 电影原声音乐演奏家—吉达·布塔钢琴大提琴视听音乐会—上海站] 2016.11.19</ref>
=='''作者简介'''==
[[File:巴里科.jpeg |150px|缩略图| 左右|'''亚历山德罗·巴里科'''[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E5%B7%B4%E9%87%8C%E7%A7%91.jpeg 原图链接] [http://news.sina.com.cn/o/2015-08-29/doc-ifxhkaeq8840503.shtml 来自新浪新闻中心]]]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
于1958年生于 [[ 都灵 ]] 。[[巴里科]]最初的职业是音乐评论家和社论撰写人,还制作过一些广播和电视节目。
1991年,他的第一部小说《愤怒的城堡》一面世,就获了坎皮耶洛精选作品奖(Premio Selezione Campiello), 并且被译成多国文学。
除了小说,他还致力于尝试剧作创作,他的独角戏剧本《十九世纪》不仅在意大利各大剧场频频上演,还被改编成电影《海上钢琴师》。
为了使广大的文学爱好者能有一个和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为了能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更多的人,巴里科还在他生活的城市都灵开了一所名叫"杰尼霍尔登"("Holden")的写作学校,在创作的同时,开始了他的教授生涯。<ref>[http://news.sina.com.cn/o/2015-08-29/doc-ifxhkaeq8840503.shtml 巴里科 论一个人如何在世上消失 2015年08月29日02:43 新京报] 巴里科 论一个人如何在世上消失2015年08月29日02:43 新京报</ref>
=='''人物介绍'''==
[[File:1900幼年.jpg |200px|缩略图| 左右|'''1900幼年''' [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1900%E5%B9%BC%E5%B9%B4.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496443619912217 来自首图百家号]]]
'''1900'''
海上钢琴师1900显然是一位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交织的受苦者,但却也是一位高贵的典型。与那些宁可忍受惊涛骇浪也愿去美洲"淘金"的移民不同,他丝毫没有到陆地世界去寻找"金矿"的冲动。要不是因为那场"该死的战争",1900的人生倒也是纯美的。然而,1900最终步入了绝境,在效果上获得"毁灭"的表现,这一点与古希腊的悲剧秉承一致。 但是,与反抗命运的悲剧不同,1900接受了自我毁灭的结局,从而也就没有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反而从中产生了荒诞感、孤独感、恐惧感和绝望感,缺乏了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他所表现出的种种悲剧意识显然是消极的,固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悲剧意识作品的典范。1900的故事虽然是象征的,却是真实的,不仅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他的种种消极悲观情绪正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消极情绪的极端表现。 =='''作品鉴赏'''==[[File:海上钢琴师12.JPEG |200px|缩略图|左|'''《海上钢琴师》'''[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E6%B5%B7%E4%B8%8A%E9%92%A2%E7%90%B4%E5%B8%8812.JPEG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265697578608436 来自咕噜咕噜说娱乐]]]《海上钢琴师》的悲剧性就体现在他人生的荒诞性上,因此,它是受存在主义文学影响的一个典型的荒诞派剧作。存在主义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存在主义文学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产生,它是以文学的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其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因此,"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它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诞性,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与毁灭,以及人类的孤独、失望、恐惧与厌世的种种消极思想情绪。《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极端地反映出现代人心理中最黑暗、最隐私的那一部分消极思想情绪。<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265697578608436 《海上钢琴师》:一部关于音乐与孤独的电影 ] 18-03-0716:12 </ref>
1900 享受孤独 的 情绪是美丽而悲怆的,但是这种美丽是一种病态的美丽,隐藏在他命运悲剧背后的潜在因素是一种"恐惧感"。这种恐俱感来自他幼小的心灵,并在他成年之后结出了毒果。作为一名弃婴,人生的开始就是一个悲剧。虽有养父的疼爱,但因养父怕失去他而不让他离船一步的恐惧感慢慢注入他的心灵。成年后的1900 故事 虽然 显现出令人瞩目 是象征 的 音乐才华 , 但心里的恐惧情节 却 注满他的孤独人生,导致他人生的残缺。 "佛吉尼亚人号"是1900生活着的世外桃源,而陆地世界 是 他所恐俱着的"猛虎遍地的国度"。"我眼中的整个世界,美丽而可怕。太过美丽。恐惧带我后退。重新回到船上,永远。"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使他产生了对陆地某种程度上 真实 的 隔阂 , 甚至是敌意。越是恐惧,越是封闭,甚至连最美最纯的爱情,飞黄腾达的前途都无法激起他人生的支撑点。这种恐惧感 不仅 推进着情节的发展,还作为一种氛围,弥漫了整部作品,使其成为恐惧意识的 是 艺术 升华。与孤独感一样,1900 的 恐惧感也被现代人感同身受着。面对现代社会的生存竞争和精神危机 真实 , 人们 也 往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怯懦、迷茫和恐惧。在这种阴影下展 是 现 出的往往是人性的懦弱和自主有为精神的缺乏。可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一份子,不是与社会相对立的东西。尽管怀有令人懊恼的恐惧感,可 实 生活 还得继续。1900则给读者展示出了一种另类的美好人生。"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琴键之上,音乐无限!这一点,令我欣喜,生命也得以延续。你弹奏着自己的幸福,在那并非无尽的键盘上。"1900的确是幸福的,他的爱,他的智力甚至整个人生都被那架钢琴所占用,他不允许这部分爱和智力涉足他不擅长 的 领域 真实 。 恐惧把1900关在一个排外的小圈子里,让 他 忘却了外面冰冷 的 世界,这 种 另类美好人生是其恐惧心理的艺术升华。但是,这 种消极 悲观 情绪 并不能使 正是 现代 人也去效仿,因为美好的人生只能存在于美好的 社会中 。虽然某种爱好使 人们 暂时享受着幸福,但这也只不过是一种逃避 消极情绪 的 手段,使人暂时忘却眼前的恐惧 极端表现 。
=='''角色介绍'''==
在因缘际会下马克斯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认识了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马克斯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他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的消息,然而他坚信,1900还在船上,他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那艘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br></br>
=== '''其他演员''' ===
{| class== '''其他 "wikitable"|-! 演员 !! 角色 !! 演员''' == !! 角色 |- | [[ 尼尔·奥布赖恩 ]] || 饰 港务长 || 彼得·沃恩 || 饰 “流行乐”店长|-| 加布里埃莱·拉维亚 || 饰 牧场主 || 弗农·纳斯 || 饰 弗里茨·赫尔曼|-| 阿尔贝托·巴斯克斯 || 饰 墨西哥锅炉工 库利·布克 饰 少年时的1900 || 西德尼·科尔 || 饰 音乐家|-| 哈利·迪特森 || 饰 史密斯船长 || 费米·孚代 || 饰 侍者|-伊斯顿·盖奇 饰 青年时的1900 | 埃蒙·盖根 || 饰 军士 || 则基·阿伊达 || 饰 床垫制造商|-| 库利·布克 || 饰 少年时的1900 || 斯蒂法诺·佩格尼 || 饰 船员|-| 伊斯顿·盖奇 || 饰 青年时的1900 || 皮耶路易吉·科波拉 || 饰 乐队演奏|-| 朱利安·洛维特 || 饰 幼年时的1900 || 安杰洛·迪·洛蕾塔 || 饰 厨师 朱利安·洛维特 饰 幼年时的19001/3|}
== '''音乐原声''' ==
[[File: 原音音乐演奏家钢琴家1.jpg |250px350px|缩略图| 左右|'''原音音乐演奏家'''
{| class="wikitable"
|-
| || '''原音音乐演奏家'''|-| '''钢琴演奏''' : || [[吉达·布塔]]|-| '''Piano''' || [[Gilda Buttà]]|-| '''出生地''' || 意大利|-| '''职 业''' || 钢琴家|-| '''毕业院校''' || 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 || 海上钢琴师电影原声|-| '''大提琴''' || [[卢卡·佩奇里]]
|-
| '''PianoCello''' : || [[Gilda Buttà]]Luca Pincini
|-
| '''职 业''' || 大提琴 : || [[卢卡·佩奇里]]演奏家
|-
| Cello: || 大提琴教授 |} [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E9%92%A2%E7%90%B4%E5%AE%B61.jpg 原图链接] [Luca Pincinihttps://www.228.com.cn/ticket-197214212.html来自永乐票务]]{| class="wikitable"|-! 序号 !! 曲名 !! 时长|-| 1 || 1900's Theme || 1:42 |-| 2|| The Crisis || 2:50 |-| 3 || A Goodbye to Friends || 2:37 |-| 4 || Playing Love || 4:30 |-| 5 || Child || 2:48 |-| 6 || Danny's Blues || 2:13 |-| 7 || Peacherine Rag Alexander Ragtime Band || 2:41 || |-| 8 || Before the End || 1:15 |-| 9 || I Can and Then || 2:21 |-| 10 || Silent Goodbye || 1:41 |-| 11 || Lost Boys Calling || 5:19 |-| 12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 8:08|-| 13 ||The Crave || 1:50|-| 14 ||Study for Three Hands || 1:03|-| 15 ||A Mozart Reincarnated || 2:02|-| 16 ||1900's Madness #1 || 2:18|-| 17 ||Second Crisis || 2:07|-| 18 ||Nocturne With No Moon || 2:45|-| 19 ||Playing Love || 3:06|-| 20 ||1900's Madness #2 || 1:51|-| 21 ||Ships and Snow || 2:31
|}
== '''获奖记录''' ==
[[File:朱塞佩2.jpg |350px|缩略图|右|
{| class="wikitable"
|-
|'''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 Giuseppe Tornatore
|-
| '''出生日期'''|| 1956-05-27
|-
| '''出生地'''||意大利,西西里岛,巴勒莫,巴盖里亚
|-
| '''职业'''||导演 / 编剧 / 演员剪辑 / 制片人
|-
| '''更多外文名'''|| Peppuccio Tornatore
|-
| '''更多中文名'''||基斯比·汤纳度 / 吉斯皮托那多利 /
|-
| ||朱塞佩·托纳托雷 /吉赛贝·托纳多雷
|}
[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E6%9C%B1%E5%A1%9E%E4%BD%A92.jpg 原图链接] [http://news.163.com/14/0329/10/9OGGD46N00014Q4P.html 来自东南早报]]]
{| class="wikitable"
|-
! 时间 !! 奖项 !!名称 !! 获奖对象!! 获奖情况
|-
|1999年||欧洲电影奖 ||最佳摄影 || 拉乔斯·科泰|| 获奖
|-
| || 意大利金球奖 || 最佳编剧 || 吉赛贝·托纳多雷|| 获奖
|-
| || 意大利大卫奖 || 最佳导演 || 吉赛贝·托纳多雷|| 获奖
|-
| || || 最佳摄影 || 拉乔斯·科泰|| 获奖
|-
| || || 最佳制作设计 || 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获奖
|-
| || || 最佳服装设计 || 毛里齐奥·米兰诺提|| 获奖
|-
| || ||最佳音乐 || 埃尼奥·莫里康内|| 获奖
|-
|1999年 || 桑尼奥电影节 || 最佳影片 || 《海上钢琴师》|| 获奖
|-
| || || 最佳服装设计 || 毛里齐奥·米兰诺提|| 获奖
|-
|1999年 ||意大利银丝带奖 || 最佳导演|| 吉赛贝·托纳多雷
|-
| || || 最佳制作设计|| 吉赛贝·托纳多雷
|-
| || ||最佳艺术指导 || 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
| || || 最佳服装设计|| 毛里齐奥·米兰诺提
|-
| || ||最佳制作人 || 梅杜莎·普罗达尼
|-
| 2000年 || 美国金球奖|| 最佳配乐 || 埃尼奥·莫里康内|| 获奖
|-
|2000年|| 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 || 最佳外语片 || 《海上钢琴师》|| 获奖
|}
=='''作品鉴赏'''==
[[File:海上钢琴师12.JPEG |280px|缩略图|左|'''《海上钢琴师》'''[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E6%B5%B7%E4%B8%8A%E9%92%A2%E7%90%B4%E5%B8%8812.JPEG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265697578608436 来自咕噜咕噜说娱乐]]]
《海上钢琴师》的悲剧性就体现在他人生的荒诞性上,因此,它是受存在主义文学影响的一个典型的荒诞派剧作。存在主义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存在主义文学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产生,它是以文学的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其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因此,"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它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诞性,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与毁灭,以及人类的孤独、失望、恐惧与厌世的种种消极思想情绪。《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极端地反映出现代人心理中最黑暗、最隐私的那一部分消极思想情绪。<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265697578608436 《海上钢琴师》:一部关于音乐与孤独的电影 ] 18-03-0716:12 </ref>
在朋友MAX的眼中,1900的生活范围是狭小的,狭小到他的整个一生都只在"佛吉尼亚人号"船上度过,至死都没有踏上陆地一步。他的生命始于此,也终于此。1900以这种离奇的生活经历,犀利地揭示了现代人心中的一道伤痕--孤独感。在心理学里,孤独感是指长时间地独处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指在孤独环境下的一种心理反映。1900的孤独仅仅是由于环境的隔绝而产生的,而现代生活中的现代人,一方面生活在熙熙攘攘甚至是拥挤的人群中,另一方面却像得了感冒似的被孤独情绪包围着,这种身处闹市的孤独却发自人们的内心深处。面对着种种欲望的破灭,激烈竞争阴影下的身心疲惫,信任感的丧失危机以及浓浓的自我保护意识,这些都无不使现代人产生了要去关闭感受社会情感大门的愿望,孤独感反倒成了现代文明带来的"富贵病"。每个人都在心中或多或少地守着自己的"佛吉尼亚人号",不但守着,还愿意像1900那样享受这种"孤独",把"佛吉尼亚人号"视为永恒的家,精神的寄托,生命的堡垒。但是,这种孤独感毕竟是消极的,就像1900的命运悲剧一样,一旦被这种"孤独病毒"感染,就不愿从自己心中的"佛吉尼亚人号"中走出。孤独感也就成了现代人悲观情绪的墓志铭。
1900享受孤独的情绪是美丽而悲怆的,但是这种美丽是一种病态的美丽,隐藏在他命运悲剧背后的潜在因素是一种"恐惧感"。这种恐俱感来自他幼小的心灵,并在他成年之后结出了毒果。作为一名弃婴,人生的开始就是一个悲剧。虽有养父的疼爱,但因养父怕失去他而不让他离船一步的恐惧感慢慢注入他的心灵。成年后的1900虽然显现出令人瞩目的音乐才华,但心里的恐惧情节却注满他的孤独人生,导致他人生的残缺。
"佛吉尼亚人号"是1900生活着的世外桃源,而陆地世界是他所恐俱着的"猛虎遍地的国度"。"我眼中的整个世界,美丽而可怕。太过美丽。恐惧带我后退。重新回到船上,永远。"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使他产生了对陆地某种程度上的隔阂,甚至是敌意。越是恐惧,越是封闭,甚至连最美最纯的爱情,飞黄腾达的前途都无法激起他人生的支撑点。这种恐惧感不仅推进着情节的发展,还作为一种氛围,弥漫了整部作品,使其成为恐惧意识的艺术升华。与孤独感一样,1900的恐惧感也被现代人感同身受着。面对现代社会的生存竞争和精神危机,人们也往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怯懦、迷茫和恐惧。在这种阴影下展现出的往往是人性的懦弱和自主有为精神的缺乏。可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一份子,不是与社会相对立的东西。尽管怀有令人懊恼的恐惧感,可生活还得继续。1900则给读者展示出了一种另类的美好人生。"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琴键之上,音乐无限!这一点,令我欣喜,生命也得以延续。你弹奏着自己的幸福,在那并非无尽的键盘上。"1900的确是幸福的,他的爱,他的智力甚至整个人生都被那架钢琴所占用,他不允许这部分爱和智力涉足他不擅长的领域。恐惧把1900关在一个排外的小圈子里,让他忘却了外面冰冷的世界,这种另类美好人生是其恐惧心理的艺术升华。但是,这种消极情绪并不能使现代人也去效仿,因为美好的人生只能存在于美好的社会中。虽然某种爱好使人们暂时享受着幸福,但这也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的手段,使人暂时忘却眼前的恐惧。
== '''部分影评''' ==
[[File:海上钢琴师4.jpg |280px|缩略图|右|'''《海上钢琴师》''' [http://img31.mtime.cn/pi/2014/03/07/084346.42436250_1000X1000.jpg 原图链接] [http://movie.mtime.com/10746/posters_and_images/357822/ 来自时光网]]]
有没有一部音乐片能让一个准音乐盲重看五遍而不厌倦?当然有,它就是《海上钢琴师》。 <ref>[http://ent.sina.com.cn/r/i/2003-05-22/1002150732.html 评论:柔情似水--五看《海上钢琴师》 ] 2003年05月22日10:02</ref>
《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纯真与自由:天赋秉异的1900就是这样的象征,他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所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得到了最纯碎的快乐。就像节目所说:这部影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而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愿不愿意相信世上还存在这样的纯真”,交给观众自己去选择。“这样的电影并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如果你相信,1900就是真正存在的人;如果你早已遗失内心对于纯真的向往,认为这只是一个童话故事,那你就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ref>[http://ent.163.com/13/1112/14/9DG54EE400034OC8.html 《龙斌大话电影》致敬经典《海上钢琴师》] 2013-11-12 14:42:28</ref> (网易娱乐)
我不是因谁而存在,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句话最让我印象深刻。这部影片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该片主人公是一个被人收养的孤儿,生在船上,活在船上,最终死在船上。他的一生为钢琴而存在,并在船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凄美而又短暂的一生,令人深思。<ref>[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yOTMxMg==.html?spm=a2h1n.8261147.0.0&s=cc010966962411de83b1 优酷视频] </ref>
主人公的”恋船”情结,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就好比中国人对家的观念。在中国人看来这就是一种传统。主人公他是一个孤儿,幼年时失去了养父,这艘船承载了太多了他的记忆,他的一生,他的全部情感,他的追求。对于这艘船,这份情即使到死他也不会离开。<ref>[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2265838801211742&wfr=spider&for=pc 《海上钢琴师》,你们必看的经典!]18-06-0400:05 </ref> (网易娱乐)
== '''视频''' ==
'''《海上钢琴师 一段旷世奇才隐秘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