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无著菩萨

移除 4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无诸菩萨</big> '''
 
|-
有兄弟三人,皆称婆薮槃豆(梵Vasubandhu )。
'''无著'''初于小乘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出家,因思惟空义,不能得入,欲自杀,时'''东毗提诃'''(梵Videha )有'''宾头罗'''(梵Pin!d!ola )前来为说小乘空观。
'''无著'''初闻悟入,然对此犹不满意,乃以神通往兜率天从弥勒菩萨受大乘空观,归来如说思惟,遂达大乘空观。 后又数往兜率天学瑜伽师地论等大乘之深义,并集众宣说之。 由是大乘瑜伽之法门传至四方。 师致力于法相大乘之宣扬,又撰论疏释诸大乘经。 其弟世亲本习小乘,后依其劝遂归大乘,竭力举扬大乘教义。 著有金刚般若论、顺中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显扬圣教论颂、六门教授习定论颂等。[金刚仙论卷十、瑜伽师地论释(最胜子)、大唐西域记卷五阿逾陀国条、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长发有无条、往五天竺国传 [1] (图片) [2]
==''' 人物简历'''==编辑语音 ''' 无著 ''' 为婆罗门种姓,出身健驮逻国,自小受完整婆罗门经典教育,但受到佛教影响,于小乘化地部出家为僧 [3] ,修行空观,但一直无法领悟。后得到中印阿逾阇国弥勒的教导,悟入大乘空观 [4] ,成为龙树菩萨之后印度佛教史上重要的论师之一。传统上认为,无著经由禅定,上升至兜率天亲自从学于弥勒菩萨,从弥勒处得到《瑜伽师地论》并传述后世 [5] 但也有人认为,弥勒是中印度一名与弥勒菩萨同名的论师。 此外他的作品有 [[ 《显扬圣教论颂》 ]] 、《 ''' 顺中论释义》 ''' ''' 《金刚般若经论》 ''' ''' 《摄大乘论》 ''' 、《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 等。 ==''' 人物评价'''==编辑语音古印度佛教哲学家。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之一。 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的布路沙城(意译丈夫城),属婆罗门种姓。 初习小乘,在 '''[[ 说一切有部 ]]''' 出家; 又从 [[ 宾头卢 ]] 学习小乘空观理论。 其后在中印度阿 陀国改信大乘,弘扬《瑜伽师地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辨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论》等。 其主要的佛学思想,概括在他的《摄大乘论》一书中。 该书根据《大乘阿毗达磨经》对唯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明,认为阿赖耶识是一切诸法的根本,也是生死轮回的主体,具有能藏、所藏和执藏三种性质。 能藏,即把一切事物生成的原因藏于自身,它保存一切种子,形成宇宙万有的潜在状态,并和宇宙万有的显现状万言书互为因果关系; 所藏,指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有潜在力的所藏所; 执藏,是针对唯识论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而说的。 阿赖耶识是常恒流转的识,它被末那识所爱执。另外,为了阐明“一切唯识”、“境无识有”,他还提出三性说,他认为从认识上看对宇宙万有可分析为三笥,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遍计所执性是一种虚妄的丰在,是由于人对外界事物的迷妄而赋与它的名称;依他起性是一种相对的存在,事物本身并非永恒的存在,而是由因级或条件引起的;圆成实性是一种绝对的存在,它最完满、最真实,排除了各种妄执而达到的一种存在。无著为了证得他所单有的一切保证识和三性的理论,还提出了一套修行实践的方法。他主张戒、定、慧三学,勤修“六婆罗蜜”(波罗蜜意为达到彼岸,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把证悟的阶段分为“十地”,最后达到“无住处涅槃”的境界。此外,他还证明佛有三身,即自性身、受用身和变化身。这些理论进一步发挥和重新组织了前一个时期大乘经典的教理和实践,从而奠定了瑜伽选派的基础。
此外,无著的批驳数论、胜论、顺世论、佛教说一切有部和中观派的过程中,在方法论上运用了因明,由于重点是同别人辨别是非,所以采用论议的形式,总括为七因明即论体性、论处所、论所依、论庄严、论堕负、论出离、论多所作法。七因明虽然不是无著首创,但是他继承了前人的学说并吸取了正理论的精华,构成了自己的方法论,成为唯识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ref>[https://new.qq.com/omn/20180819/20180819A027AL.html    它常被当成杂草,农民见了连根拔,却不知是珍贵的“叶里藏珠”无诸菩萨],腾讯, 2018-08-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4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