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闫崇年

增加 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正说风尚'''
 
2004年,阎崇年初登[[CCTV-10]]频道"[[百家讲坛]]",
阎崇年教授和易中天、王立群教授
'''1、"正说'''"--与"戏说"历史不同,这本书强调"正说"。"正说"是按照历史原貌,向广大受众公正地、真实地讲述历史。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清朝历史和清朝皇帝情有独钟,并且逐渐"戏说"成风。这既引发了人们对清史的关注,又对它的真实性疑惑不解。人们普遍期待"正说"清史,这本书卖得好正是"久旱逢甘雨"的结果。其实,人们对"正说"与"戏说"都需要,既不能要求史家去"戏说",也不必苛求影视家去"正说"。对受众来说,看"戏说"时应该知道这是"戏",看的是热闹,不可当真;看"正说"时,应该知道这是"史",了解的是"真实",不能只图热闹。老百姓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就能辨别。
'''2、"细说'''" --历史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过去的历史书比较粗,教科书和史学著作通常是概括地梳理历史发展脉络,阐述重大历史事件,评述重要历史人物。比如光绪皇帝的死,就一个"崩"字。但这些小事件往往是观众、读者关注的重点、热点和疑点。阎崇年就把有关光绪帝死因的五种说法详细列出,从以前的档案、文献、口碑、论著的观点与资料出发,分析综合,加以解说。既有鲜明的观点、丰富的史料,又有细致的讲说、深入的分析,并讲述自己的见解。这样,历史就变得有血有肉,读起来就有味儿了。 '''3、"通说'''"
'''3、"通说'''"--阎崇年认为,对一个朝代的兴盛衰亡,横着看不出来,只有纵着看才可以。清朝全史、清朝列帝其贯通的内在联系,其兴衰、成败、治乱、福祸之镜鉴,需要系统地进行解说。比如,清朝十二帝各有其历史贡献,也各有其政弊。那么,清朝的兴、盛、衰、亡,有些什么经验与教训呢?清太祖努尔哈赤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宣衰世"的基因。显然八旗制度是其"种子"与"基因"的一个枢轴。八旗制度是清朝根本性的社会制度。八旗盛则清兴,八旗衰则清亡。
'''4、"新说'''"--对清朝的好多事件,阎崇年做了"新说"。比如鸦片战争,以前中学教科书突出"落后就要挨打",阎崇年讲"落后可能挨打",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责任主要由道光帝承担。当时英军入侵,后方在大西洋那边,如果号召"勤王",道光皇帝是有可能打败敌军的。弱胜强,少胜多的例子,历史上是很多的。道光皇帝的祖先,当年进行的萨尔浒之战、松锦之战,八旗军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
'''讲坛传奇'''
 
2006年9月,阎崇年再登"百家讲坛",主讲《明亡清兴六十年》系列,共46讲,并出版同名图书。
'''故宫热潮'''
 
2012年,阎崇年第四次登上"百家讲坛",主讲《大故宫》系列,共64讲。同时出版《大故宫1》、《大故宫2》、《大故宫3》三部著作,在全国掀起关注、学习和研究故宫的热潮。阎崇年担任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其历史研究课题多与故宫相关。在多次实地考察北京明清故宫、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地后,阎崇年首次提出"大故宫"概念,旋即引发了创作灵感――在大中华文化背景下,从故宫入手,寻求解读历史的突破口。在这一灵感的激发下,阎崇年决定打开故宫外延,首次将颐和园、圆明园、北海、景山、避暑山庄、木兰围场、明清皇陵、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纳入故宫姻系,并以此为脉络,透彻解析绵延千百年的封建皇家族系、机制构架、社会人文、文化渊源,以及建筑、文物、民风等,做一个"故宫大百科"式的宏大项目。
'''御窑千年'''
 
2017年,阎崇年第五次登上"百家讲坛",主讲《御窑千年》。同名专著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一部历史学家撰写的简明瓷器文化史。作者立足于千年中国历史,品味御窑瓷器的传世精品,纵论御窑的兴与衰,透视瓷器的情与趣。历史的观察,人文的叙述,以小见大,寓理于器,淋漓尽致地展现御窑及瓷器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画龙点睛地提升瓷器之路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全书以御窑和御窑瓷器为核心,探讨瓷器背后的历史大事,歌颂伟大的工匠精神,探索御窑千年的生命与灵魂在于创新--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技艺创新、产品创新,揭示陶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全书点面结合,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是近年来以瓷器为切入点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森林帝国'''
 
2018年,阎崇年以85岁高龄,推出经20年积累与研究、原创性的学术专著《森林帝国》。书中首次提出森林文化、森林帝国、中华古代文明五种文化形态,即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和东暨南部沿海及岛屿海洋文化的概念。并论述文化统合的概念。书中纵向以时间为经、从商周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三千年看清朝三百年,横向以空间为纬、从地球北半球看东北亚森林带、从东北亚看中国东北森林文化、从森林文化看清朝兴起、鼎盛的文化之因。清朝前期实行文化统合,以森林文化为纽带,逐步统合农耕、草原、高原、海洋文化地域,出现一个1400万平方公里版图的中华大帝国,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些新概念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分析、研究和阐述森林帝国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文化根因,而且有助于澄清两个认识误区:第一,认为中华文明帝国只有一种文化形态;第二,认为文化统合就是文化征服或文化同化。中华文明之博大,在于其文化多元;中华文明之绵延,在于其文化统合。中华文明发展宝贵经验在于两个字--"合"与"一",实现中华文化多元统合,形成中华民族多元统一。
28,6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