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澄观法师

增加 10,30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澄观法师</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澄观法师</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澄观法师'''(738—839),唐代高僧,被尊为华严宗四祖。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1岁从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至德二年(757年),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乾元年间(758年~759年),依润州(今江苏镇江)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后回本州依开元寺昙一律师受南山律学并往金陵依玄璧长老习关河“三论”。<ref>[ ], , --</ref>

==人物生平==

唐代宗大历年中在瓦官寺听受《[[大乘起信论]]》及《[[涅粲经]]》。又从淮南法藏学新罗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后到钱塘(今杭州)天竺寺听华严宗法铣讲《[[华严经]]》。大历七年(772年),又往剡溪,从成都慧量重新研习“三论”。大历十年(775年),到苏州从天台宗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疏。复走谒牛头慧忠、径山道钦及荷泽神会门下的洛阳无名,咨决南宗禅法。更从慧云探究北宗禅理。他既广学律、禅、三论、天台、华严各宗教义;又研究经传、子、史、小学、尔雅、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围、五明、秘咒仪轨等学问。

大历十一年(776年),历游五台、峨眉诸山后,仍回五台,驻锡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同时应寺主贤林之请,讲《[[华严经]]》。在讲经中,深感《[[华严]]》旧疏文繁义约,令人难解,发愿撰作新疏。从兴元元年(784年)正月开始,到贞元三年(787年)十二月,历时4年,撰成《[[华严经疏]]》二十卷,并在本寺及崇福寺一再讲演。又为弟子僧睿等作新疏的演义数十卷,即《[[十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后世把疏、钞合刊,略称《[[华严经疏钞]]》),因此有“华严疏主”之称。贞元十二年(796年),奉诏入京,协助厨宾三藏般若翻译南印度鸟荼国王所进的《[[华严经]]》后分梵本,他负责审定,历时二年译出《[[华严经]]》四十卷,即后世通称“四十《[[华严]]》”。接着朝廷命他住陕西终南山草堂寺作疏解释,撰成《[[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十卷。

次年,唐德宗寿辰,又奉诏入京在宫内宣讲《[[华严经]]》,被授“清凉国师”的称号。不久又参与翻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担任证义。开成三年三月(838年),圆寂,世寿102岁(依据《[[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二十五“本传”)。

==佛学思想==

澄观法师佛学思想的特点是祖述师说,中兴《[[华严]]》。

澄观早年曾广泛参学禅教名家,对《[[大乘起信论]]》领悟较深。他是在这基础上来发扬华严学说的。所以他的佛学思想中杂有禅宗、天台宗、《[[起信论]]》的成分,从而融会禅教,强调唯心,着重于一心法界的论述。他认为“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心融万有,便成四法界”。所以立一心法界缘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

在澄观法师之前,法藏弟子慧苑在其所著《[[华严经略疏刊定记]]》中纂改法藏的“十玄”宗义,作德相、业用两重十玄说。经澄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及《[[随疏演义钞]]》卷1、2、10中加以反驳,针锋相对,显正抑偏,从而恢复了法藏《[[华严探玄记]]》的十玄说,并加以发挥。又慧苑认为法藏的五教判是受了天台四教的影响(即在四教的基础上,只加了一个顿教),因而另立了迷真异执、真一分半、真一分满、真具分满的四教。澄观在《[[华严经疏钞]]》中,对慧苑的四教说力斥其妄,赞扬法藏的“五教”义,更具体地以南北禅宗作为顿教(见《[[随疏演义钞]]》卷8)。

因为澄观法师所处的时代,正是六祖惠能下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大弘南禅宗时期。他早年又曾参访南阳慧忠、道钦、荷泽门下的无名,还请益过北宗系的慧云等,他受禅宗思想影响很大。为此他极力融会禅教,在《[[随疏演义钞]]》卷2叙述他的体会说:“造解成观,即事即行,口谈其言,心诣其理,用以心传心之旨,开示诸佛所证之门。会南北二宗之禅门,摄台(天台)、衡(南岳)三观之玄趣。使教合忘言之旨,心同诸佛之心。”在此书卷一中写道:“若论(一作依)交彻,亦合言即圣心而见凡心,如湿中见波。故如来不断性恶,又佛心中有众生等”。这是他在解释华严宗理事无碍、真妄交彻的教义上采用天台宗性恶说的实例。另外在《[[华严经疏]]》卷21里说:“无尽即是无别之相。应云:‘心佛众生体性皆无尽’,以妄体本真故缘无尽,是以如来不断性恶,亦即由阐提不断性善”。可见他融会诸宗,禅教一致的旨趣。以后由他的弟子宗密继承和发挥,中国佛学思想影响广泛。

==个人著作==

澄观法师有弟子一百余人,著名的为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印法印和寂光等四人,称为“澄门四哲”。继承他的法统的是宗密,被尊为华严宗五祖,世称“圭峰大师”。

澄观著作等身,共撰《[[华严经疏]]》400余卷,一生讲《[[华严经]]》达50遍。他的著述存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60卷,《[[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90卷、《[[华严经行愿品疏]]》10卷、《[[大华严经略策]]》1卷、《[[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1卷、《[[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1卷、《[[三圣圆融观门]]》1卷、《[[华严法界玄镜]]》2卷、《[[五蕴观]]》1卷、《[[华严心要法门]]》1卷、《[[华严经纲要]]》3卷等。已佚的有《[[十二因缘观]]》1卷等。

华严经疏钞

《[[华严经疏钞]]》80卷,是澄观法师的重要著作。他于兴元元年到贞元三年(784年—787年)间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简称《[[大经疏]]》)20卷,解释唐译经文,以后又为僧睿等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演义钞]]》),解释疏文。《[[疏]]》、《[[钞]]》原来别行,到了宋代,也就是1011年—1088年的晋水净源才录疏以配经,编为120卷,称为《[[华严经疏注]]》。后人更会钞入疏,称为《[[华严经疏钞]]》。

80卷《[[华严]]》是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译出的,法藏即撰《[[新译华严经略疏]]》,但写到第十九卷就圆寂,由弟子慧苑继承遗志,编成《[[续华严略疏刊定记]]》,但《[[刊定记]]》所说与法藏原意相左。其不同点是:1、慧苑依《[[究竟一乘宝性论]]》立四种教,而法藏是五教教判;2、慧苑立德相、业用两重十玄,而法藏则是一重十玄说。这就引起争论。澄观的《[[大疏]]》与《[[演义钞]]》,就是为破斥慧苑异说,恢复法藏大义而作的。

《[[大疏]]》立十门解释经文,《[[演义钞]]》分四段解释疏文。《[[大疏]]》十门是:1、教起因缘,认为佛说《[[华严经]]》的缘由在因及缘二方面各有十义。2、藏教所摄,《[[华严经]]》在经律论三藏中属经藏摄,于声闻、菩萨二藏中属菩萨藏摄。在小、始、终、顿、圆五教中,为圆教所摄。3、义理分齐,《[[华严]]》圆教乃是别教一乘,由所依体事,摄归真实,理事无碍,周遍含容(即事事无碍)四个十门以显无尽。这周遍含容十门是:同时具足相应门、广狭自在无碍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秘密隐显俱成门、微细相容安立门、因陀罗网境界门、托事显法生解门、十世隔法异成门、主伴圆融俱德门。此即依《[[华严教章]]》及《[[华严探玄记]]》的十玄门而立。4、教所被机,《[[华严]]》所被,有五类机根,其中第一类一乘圆机,正是《[[华严]]》教摄。5、教体湛深,略有音声言语、名句文身,通取声、名、句、文四法,有事事无碍、海印炳现等十门,此后二门为《[[华严]]》所宗。6、宗趣通别,阐述昙隐所立因缘、假名、不真、不实四宗。7、部类品会,有彰本部、显品会、明支类、辨释四门。8、传译感通。9、总摄名趣。10、别解文义。流通分则解释全经的七处九会。

《[[演义钞]]》的四段是:1、总序名意,解释疏序的文意;2、归敬请假,演译《[[大疏·归敬偈]]》的文意;3、开章释文,说《[[大疏]]》开十门以释经义;4、谦赞回向,说《[[大疏]]》最后的《[[回向偈]]》。

宋净源录疏注经以后,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有妙明厘经入疏,厘疏入钞,成《[[华严经疏钞会本]]》,刻版流通,版存杭州昭庆寺,世称“昭庆本”。但真可弟子道开在神宗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撰《[[藏逸经书标目]]》评斥此本说:“起止配合,率多牵强”。到熹宗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嘉兴叶祺胤,即以《[[南藏]]》别行本,校订昭庆本重刻。清乾隆版大藏经及金陵刻经处的刊本,均以此本为底本,由于原来删节不全,会合不当,因此以讹传讹,错误百出。1919年,徐蔚如与印光大师曾将唐贞元刻本《[[华严经刻本]]》交扬州江北刻经处刻印,并从日本求得科文10卷本。1937年徐蔚如逝世,由李圆净、蒋维乔、黄幼希等继承遗志,在上海成立华严经疏钞编印会,由华严座主应慈法师任理事长,叶恭绰、蒋维乔任副理事长,黄幼希、李圆净主持其事。1944年春全书完成,印刷500部,每部40期,使三百年来《[[华严经疏钞]]》,得以恢复澄观原本,对华严教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