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潘天寿

增加 1,14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潘天寿.jpgpng|thumb|right|400px| [https://mimg1.renminbaoartimg.comnet/rmb201901/article_images/2006-8-1-060801pantst43kNsAizza5qU9WSJHkkKmKwJ9bClvskBkR72ol.jpg 原圖鏈結] [https://mnews.renminbaoartron.com/rmb/articles/2006/8net/120190117/41193mn1042722.html 來自 人民報「雅昌拍卖新闻」] ]]
'''潘天寿({{bd|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浙江宁海冠庄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因触老师[[经亨颐]]的讳,故未行用,号阿寿、寿者,晚年常署雷婆头峰寿者、东越大颐。现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近现代中国画四大家之一(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被推为20世纪画坛四大家)。世人咸将当代的两位大写意花鸟画家潘天寿和[[李苦禅]]并列,称'''"南潘北李"'''。师从[[吴昌硕]],上溯[[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其画布局险、大开大合,用笔重“金石味”,朴厚挺劲,赋色沉着斑斓,书法质朴刚劲,个人风格强烈。
===昌硕老人厚爱 海派一拍即合===
[[ File:潘天寿4.jpg|thumb|right|400px|
[http://static.duqu8.com/attachs/image/0/22/201405/20140516000050-64555.jpg 原圖鏈結]
[http://www.duqu8.com/a/187/187227.html 來自「读趣阅读」] ]]
潘天寿27岁去上海,后任教上海美专。[[诸闻韵]]、[[诸乐]]三兄弟把他引荐给了吴昌硕。当时上海是全国艺术氛围最浓的地方。潘天寿拜谒了八十高龄的吴昌硕。老人十分器重这位二十六七岁的浙江同乡,在书画交往中,称其“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并以此书写一副对联相赠,又作七古长诗加以勉励。这五年中留下的代表作品并不太多,《蔬果图》、《拟伍翁墨荷图》、《秋华湿露图》均可看出学习吴昌硕的痕迹。题款也多取吴昌硕惯用的条式长款,连字体也开始有些靠近。潘天寿初学海派画风,但不久又力求摆脱吴昌硕的影子。江南常有把不识时务的人称为“寿头”、“阿寿” ,此时一种“阿寿”的称呼出现了。这既有亲呢之感,也含有上述之意。因为大家认为潘天寿学吴昌硕学得这么好,还要脱开,实在寿头寿脑,有点儿发傻<ref name="卢炘2000">{{cite book|author=卢炘|title=潘天寿|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64p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isbn=978-7-5434-3992-4}}</ref>。
潘天寿在拜识吴昌硕后,花鸟基本上模仿吴体,山水在学习吴体的同时,更多的是潜心于对石涛、[[石溪]]的追摹。作于1928年的《白云飞》,可以说是潘天寿对这三家的一次风格上的综合实验。作于1935年的《江洲夜泊》,是潘天寿风格走向成熟的标志,此图主体的树干相交成“井”字型构图,全图明显具备了“骨架组合”的构图特征,在平面分割上对空白处理,以大小不等的长方形统一调子。观此幅可知潘天寿独特的艺术风格已呼之欲出<ref name="卢炘2000">{{cite book|author=卢炘|title=潘天寿|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64p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isbn=978-7-5434-3992-4}}</ref>。潘天寿先后曾作过数幅《江洲夜泊图》,构图均有不同之处,图上题诗亦有多有少。1953 年,也就是创作1935年那幅《江洲夜泊》十八年后,潘天寿以指画用几乎同样的构图方式重画了这幅作品<ref name="严善錞张专1999">{{cite book|author1=严善錞|author2=张专|title=潘天寿|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4URAQAAMAAJ|year=1999|publisher=天津杨柳青画社}}</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80">潘天寿2.png|[http://www.shuhua08.com/up/0(260).jpg 原圖鏈結][http://www.shuhua08.com/nr.php?a_id=10010&cid=25 「书画圈網」燕燕于飞]潘天寿9.jpg|[http://www.shuhua08.com/up/4(3).jpeg 原圖鏈結][http://www.shuhua08.com/nr.php?a_id=10010&cid=25 「书画圈網」孙多慈素描]潘天寿10.jpg|[http://www.shuhua08.com/up/3(4).jpeg 原圖鏈結][http://www.shuhua08.com/nr.php?a_id=10010&cid=25 「书画圈網」孙多慈像]潘天寿.jpg|[https://www.nmh.gov.tw/file/Upload/exhibition/image/20130628_2048.jpg 原圖鏈結][https://www.nmh.gov.tw/zh/exhibition_2_3_22_729.htm?12 「國立歷史博物館」自画像]</gallery>
===苦闷的年代 无用武之地===
从1938年至1948年是潘天寿'''风格形成期'''。虽然长达11年,但其中抗战八年辗转内地,作画自然就少,感慨良多,诗多于画,条件差,篆刻研究不受大的影响,于是《听天阁诗存》和《治印丛谈》应运而生。所以绘画风格形成关键的倒是抗战胜利后的二、三年,1946年潘天寿在昆明办过一次个人展览,所展作品售馨。
潘先生也作过概括「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作大画亦然。须目无全牛,放手得开,团结得住,能复杂而不复杂,能简单而不简单,能空虚而不空虚,能闷塞而不闷塞,便是佳构。反之作小幅,须有治大国之精神,高瞻远瞩,会心四远,小中见大,便不落小家习气。<ref>{{cite book|title=潘天寿研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_HURAQAAMAAJ|year=1997|publisher=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isbn=978-7-81019-598-0}}</ref>“」
[[ File:潘天寿1.png|thumb|right|400px| [https://wximg1.artimg.net/auction_manager/201705/e421dd18905900d8d8202d0f77862e7e1495845446.jpg 原圖鏈結] [https://news.artron.net/20170527/n933763.html 來自「雅昌拍卖新闻」] ]]
===意于格调===
潘天寿的绘画艺术特別注重意境、气韵、格调等中国民族绘画的价值标准。他的作品总给人气魄宏大、令人激动振奋的感觉。 他的花鸟画清新刚健而朝气蓬勃,他的山水画苍古厚重而静穆幽深。他的作品真诚朴实、充溢着內在精神美,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力量。只有当一个艺术家的、修养、境界、情感、艺术气质和技艺都达到高水平的和谐匹配时,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永久价值的作品。潘天寿正是比许多同时代的画家具有更强的道德自觉和社会责任感。他一生以弘扬民族美术为己任,淡泊名利、刚直不阿<ref name="易镜荣2006">{{cite book|author=易镜荣|title=美术欣赏|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8lQfakuXjTYC&pg=PA85|year=2006|publisher=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isbn=978-7-302-12267-8|pages=85–}}</ref>。
6,4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