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政体

增加 632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分类 增加图片
[[File:政体1.jpg|缩略图|政体:是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用来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政体'''('''form of government'''),是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用来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ref>[http://cidian.xpcha.com/df76ankri1z.html 政体的意思,含义,拼音,读音,政体的解释 .汉语词典[引用日期2016-12-04]]</ref>
== 概要 ==
* 政体主要可概分[[民主政体]]、[[立宪政体]]、[[专制政体]]、[[独裁政体]]、[[威权政体]]、[[极权政体]]等。并依各家学说而有所不同。
* 在中国大陆语境中,政体往往等同于政权组织形式{孙关宏},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解释如下:<ref>[http://www.gov.cn/guoqing/2014-03/21/content_504390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4-03-21[引用日期2016-12-04]]</ref>
** 政体包括了一个国家纵向的[[权力]]安排方式,这也叫做'''国家结构形式''';它还包括了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这通常称作'''政权组织形式'''。
** 国家结构形式是一个国家地方与中央,整体与局部上的权力关系。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其中复合制又包括了[[联邦制]]和[[邦联制]]。
=== 古典政体理论 ===
西方对政体理论的系统阐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希罗多德]]《[[历史]]》中,就曾经讨论过[[独裁]]、[[寡头]]与[[民主]]三种政体的优劣。柏拉图在早年所写的《[[理想国]]》中提出了五种政体周期循环的理论:分别是[[贵族政体]]、[[斯巴达-克里特政体]](timocracy,或译作[[勋阀政体]]或[[权门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五种政体循环更替。贵族政体由于对生育的无知,导致人口素质下降,[[私有财产]]和[[家庭]]产生,自由人变成奴隶,从而退化为勋阀政体;勋阀政体对战绩、荣誉和金钱的迷恋,导致少数人聚敛大量财富,从而退化成寡头政体;寡头政体以财产决定地位,导致穷人对富人的憎恨,从而平民政体取代寡头政体;由于平民政体过度崇尚自由,导致秩序丧失,道德沦丧,使得有了极权政治产生的土壤,从而僭主政体取代了平民政体;僭主政体完全凭僭主的意志行事,极权的专制走到尽头又使贵族政体有了产生的可能。{{r|理想国第八卷}}   柏拉图在晚年时,在其《[[论政治家]]》中重新提出了整体的分类观点。首先根据统治者人数将政体分为由一人统治的[[君主政体]],由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和多数人统治的平民政体;然后根据是否实行法治,与这三种政体一一对应,分别产生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柏拉图认为,“一人专制的政府,如果只根据好的成文法律来统治,就是六种政体中最好的;可是,如果他不根据法律,那就是最无情的,对他的国民的压迫也是最厉害的。”{西方法律思想史选编|page=19}在《[[论法律]]》中,柏拉图又提出了[[混合政体]]的理论。他将政体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君主制,一种是民主制。大多数国家都是这两种政体的不同程度的结合{西方法律思想史选编|page=22}。
师承于柏拉图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是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在他的著作《[[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按照统治者人数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再根据施政目的,从这三种政体中产生出三种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分类依据则是贫富和阶级差别{{r|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理想中的政体是道德上追求[[善]],[[共和制]]为形式,以[[法治]]为手段。{{r|孙关宏}}
也有学者按照统治性质将政体分为动员的、神权的、官僚的和和解的。或者按照现代化程度不同分为英美式的、欧洲大陆式的、前工业化或半工业化式的、集权式的孙关宏。
传统上一般将政体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但是现代的政体中,一些国家的君主制政体已经变成了议会君主制,君主只有虚位;而在另一些国家,虽然是共和政体,但是权力却集中在一人手里。这使得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唯一区别就是是否存在君主,因而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划分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ref>cite book |author = Gaetano Mosca | coauthors = | title = The Ruling Class | publisher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inc. | date = 1939 | location = | pages =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ref>。因此现代西方学界通常先假设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纯粹的[[民主政体]],例如古希腊的城邦,靠近这一端的是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另一端是[[极权政体]](又称[[全能政体]]),例如[[纳粹德国]],靠近这一端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它国家的现实政体则处在这一连续体中间的某个位置上。   此外,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则被归入[[威权政体]]。划分的标淮主要包括政府对社会思想与经济活动的控制程度,意识形态是否多元性,民众对政府政策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关宏)而由于“民主”与“极权”所带有的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增强学术意义,也有学者主张用[[大众政府]](popular government)或[[多头政体]](polyarchy)来代替“民主政体”<ref>cite book zh |author = 罗伯特·达尔 |title = 现代政治分析 |publisher = 上海译文出版社 |date = 1987 |location = 上海 |pages = 105 | = |doi = |id = |isbn = </ref>。
=== 例子和特色 ===
一个国家采取何种政体,与社会各阶层在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关,也同时受到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的制约。同样是封建制的国家,其政体可能是[[君主制]],也可能是[[共和制]]。而不同性质的国家也可能采用相通的政体,例如古希腊是共和制,现代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共和制。
== 其他经验和概念上的问题 ==
在表面上,要辨识一个政府的体制似乎不是件难事,大多数人会说[[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而前苏联是一个[[专政|专制]]国家。不过,如同Kopstein和Lichbach所说的Kopstein|page=4,要定义一个政权是相当不容易的。要辨识某种形式的政府的必要条件时更是困难,「辨认一个国家的政府形式」与「确认其形式的必要条件」是不同的。   举例而言,如果要定义[[民主]]的必要条件,许多人或许会说「选举」,但事实上前[[苏联]]和[[美国]]的公民都可以投票选举他们当地的行政官员。这种比较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不会接受其标准,因为那与他们所认知到的事实相差太远了,大多数人也不会因此而将前苏联视为是和美国一样的民主国家,也因此这种比较概念的用途便大打折扣。
有几种方法或许能帮助消除这种辨认国家政府形式与确认形式的必要条件之间的问题。其中一种方法便是去考虑一个政府形式的[[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和必要]]的特色。那麽在针对如上述及苏联的问题时,我们便能说「选举是必要的,但光有选举并不代表就是民主」或者「这种选举并非由民主构成的」。
* Taagepera, Rein and Matthew Shugart. 1989. Seats and votes: The effects and determinants of electoral systems, Yale Univ. Press.
=== 外部连结 ===
* [http://news.bbc.co.uk/cbbcnews/hi/find_out/guides/world/united_nations/types_of_government/ CBBC Newsround : types of government]
=== 参见 ===
{{Portal|政治}}
; 相关学科
* [[比较政治学]]
 
[[category:意识形态]]
135,39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