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明朝

增加 956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图片,增加分类
[[File:明朝1.jpg|缩略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明朝君主列表|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图为明朝疆域地图。]]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注:史学界通常以1644年作为明朝亡国之年但国榷及通鉴辑览均以满清攻下南直隶南京弘光帝被俘作为明朝结束,满清于1659年平定云南统一中国但至1662年永曆帝被杀才结束,[[明郑]]至1683年灭亡(明太祖的开国规模)「精确地说是从1368年到1644年的277年间为明朝正式统治时期,它是1126年自从北宋陷入女真人之手以后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这段中华帝国后期 史唯一由汉人统治中国本土的一个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明朝君主列表|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date=2000年11月|publisher=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location=湖北武昌|isbn=7-5622-2277-0|pages=第298–300页|accessdate=2018-03-06)。
==明朝简介==
[[元朝|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掘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明史·卷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等率群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吴王位。建百官。)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群雄势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国号,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元朝|胡元]],我朝因之。……其言[[汉朝|大汉]]、[[唐朝|大唐]]、[[宋朝|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并定都[[应天府 (明朝)|应天府]](今[[南京市]]),其辖区称为[[京师]],由因[[明朝宗室|皇室]]姓[[朱姓|朱]],因此又称'''朱明'''。
 
后以「驱逐[[胡人|胡虏]],恢复[[中华]]」([[宋濂]]起草,《[[喻中原檄]]》:“……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为号召[[徐达北伐|北伐中原]](《[[明史]]·卷一·本纪第一》:“[[甲子]],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寻拜征虏大将军,以遇春为副,帅步骑二十五万人,北取中原,太祖亲祃于龙江。是时称名将,必推达、遇春。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狄宁,《浅析燕云十六州的战略价值》,《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最终消灭[[张士诚]]和[[方国珍]]等各地势力,统一天下。
[[File:朱元璋1.jpg|缩略图|左|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明成祖迁都北京|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为京师,原京师改称[[南京]]。至[[明成祖|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后的[[明仁宗|仁宗]]和[[明宣宗|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明史·本纪第九》: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明英宗|英宗]]和[[景泰帝|代宗]]时期,遭遇[[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明宪宗|宪宗]]和[[明孝宗|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明武宗|武宗]]时期还爆发了[[明武宗南巡之争|南巡之争]]和[[宁王之乱]]。[[明世宗|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国力得到恢复,[[明神宗|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参|王双印,《桎梏中的生存》,陕西人民出版社}}。
[[File:万历1.jpg|缩略图|万历皇帝:由于万历皇帝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
 
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李氏朝鲜|朝鲜]]进而入明的计划,然而因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称[[万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万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樊树志|title=《万历皇帝传》|year=樊树志|publisher=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isbn=9787807297956|language=中文)[[明光宗|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明熹宗|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后铲除[[阉党]]。
 
然而因东林党治国导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注|近代有学者认为明代末叶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小冰河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寒冷的时期。万历、天启、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持续了七十年之久。最后终于导致亡国(刘昭民,《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2月修订版二刷),页135。)(注:从十五世纪后半叶至十六世纪前半叶,及十七世纪是明代旱灾持续出现的时期。这种全国性的气候湿润状况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也大体是一致的,气温和湿润状况的变化对于明代社会和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十五世纪末的干旱使得北方大批人口脱离土地成为流民,构成当时社会动荡的一个因素。十七世纪开始的全国性大旱灾带来的社会震荡更为激烈,如天启七年(1627)开始的旱灾,次年旱情加重,影响波及陕北及华北地区,此后几乎连年干旱,至崇祯十一年(1638)旱情进一步扩展,又向南扩大,遍及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北地区,直至清顺治二年(1645),长达18年之久)(毛佩琦,《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第28页。)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明朝民变|民变]]。
[[File:郑成功1.jpg|缩略图|左|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1644年3月18日(旧曆二月初十),[[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 (大西)|大顺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随后[[吴三桂]]倒戈相向,[[清朝|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统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 明代的核心领土囊括[[汉地]](注:明初直辖领土达468万平方公里)(《明史·志第十六》:“计 初封略,东起 '''(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徒东胜,宣宗迁开平于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注: 宋岩,《中国历 上几个朝代的疆域面积估算》:中国社会科 界通常以1644 院,1994年。)东北到[[外兴安岭]]及[[黑龙江]]流域(《永宁寺记》:「永乐九 作为明 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馀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昔辽、金畴民安故业,皆相庆曰:『□□今日复见而服矣!』遂上□ 亡国 □□□都司,而馀人上授以官爵印信,赐以衣服,赏以布、钞,大赉而还。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 自相统属。」)后缩为[[辽河]]流域;初 但国榷及通鉴辑览均以满清攻下 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改为今[[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卫|哈密]],后改为[[嘉峪关]];西 直隶 临[[孟加拉湾]](注:详见[[三宣六慰]](西 京弘光帝被俘作为 领土|《 朝结束,满清于1659 史·卷四十六》:大古刺军民宣慰使司、底马撒军民宣慰使司、小古刺长官司、茶山长官司、底板长官司、孟伦长官司、八家塔长官司俱永乐四年六月置。……底兀刺宣慰使司永乐二十二 平定 三月置。) 后折回约今 云南 统一 境;曾经在今[[ 中国 但至1662年永曆帝被杀才结束,东北]]、[[新疆]]东部及[[西藏]]等地设有[[ 明郑羁縻]] 至1683年灭亡机构( 西藏领土,《 明太祖 的开 实录·卷七十九》:(洪武六年)诏置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以故元 规模)「精确地说是从1368年到1644年的277年间 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 明朝正式统治时期 指挥同知、佥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帅、招讨、万户等官凡六十人 它是1126年自从北宋陷入女真人之手 后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这段中华 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先是遣员外郎许允德使吐番,令各族酋长举故官至京授职,至是南加巴藏卜以所举故元 后期 史唯一由汉人 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来朝贡乞授职名。)不过,明朝是否实际 统治 了[[西藏]] 本土 际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注:例如[[哈佛大学]]所绘製 一个王 。」) 最大疆域图就未将[[西藏]]包括在内,但 却将东南亚的[[旧港]]视为明朝领土;《[[中国历史地图集]] 上最后 》主编[[谭其骧]]亦认为明朝「对东北辽东边墙以外,对青藏高原的统治是很薄弱的,只是 个由[[ 汉人羁縻]] 建立 关系而已,真正 大一 治是谈不上,远远比不上[[元 ,历经十二世 ]] 十六位[[ 清朝]]与这些地区的关系。」谭其骧还表示「 明朝 君主列表对东北辽东边墙以外,对青藏高原的统治是很薄弱的,只是一种羁縻关系而已。」) [[明成祖]]时期曾短暂[[明入越|征服]]及[[安南属明时期| 皇帝统治安南]] (《明史·卷三百二十一》:六月朔,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阯,设三司:以都督佥事吕毅掌都司事,黄中副之,前工部侍郎张显宗、福建布政司左参政王平为左、右布政使,前河南按察使阮友彰为按察使,裴伯耆授右参议,又命尚书黄福兼掌布、按二司事。设交州、北江、谅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镇蛮、谅山、新平、演州、乂安、顺化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 国祚 一百八十一县。又设太原、宣化、嘉兴、归化、广威五州,直隶布政司,分辖二十九县。其他要害,咸设卫所控制之。……六年六月,辅等振旅还京,上交阯地图,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有奇,获蛮人 二百 八万 千五百有奇,象、马、牛二十三万五千九百有奇,米粟一千三百六 万石,船八千 百七十余艘,军器二百五十三万九千八百。) 永乐二十二年(1424 ),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注:今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晁中辰,《郑和赴旧港册封宣慰使史事考论》,《郑和研究》|date=2006年|accessdate=2018-03-06) 徐俊 郑闰,《郑和与旧港宣慰使史实辩正——兼论印尼华侨史实》|journal=《郑和研究》|date=2002年|accessdate=2018-03-06)。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 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张宏杰 |title= 中国古代 大明 王朝 和政权名号探源 的七张面孔 》|dateyear=2000年11月2013 |publisher= 华中师范大学 天津人民 出版社|location= 湖北武昌天津 |isbnISBN=79787201080949 )。根据《[[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明宪宗实录》:是岁天下户九百二十一万六百九十户,口七千一百八十五万一百三十二口。)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ref>(http://www.saohua.com/shuku/History/06%E3%80%8A%E6%AD%A3%E8%AF%B4%E6%98%8E%E6%9C%9D%E4%B8%89%E7%99%BE%E5%B9%B4%E3%80%8B%E5%AD%99%E6%99%AF%E5%B3%B0-562220%E6%9D%8E%E9%87%91%E7%8E%89-2277-020%E8%91%97/%E6%AD%A3%E8%AF%B4%E6%98%8E%E6%9C%9D%E4%B8%89%E7%99%BE%E5%B9%B4101.htm |title=《正说明朝三百年》孙景峰李金玉著 |website = Saohua.com |pagesdate= 第298–300页|accessdate=20182017-0305-06 23)</ref>,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注:按照历史地理学专家[[葛剑雄]]教授所著的《中国人口史》估算晚明人口接近2亿)(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第241页—250页。)学者[[曹树基]]也认同这一数值(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例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注|据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世界各地区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的研究]],事实上1500年中国GDP总量(618亿美元)已首次超过印度(605亿美元 {{参|Maddison, Angus (2007), Contours of the World Economy, 1–2030 AD. Essays in Macro-Economic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22721-1, page. 379, table A.4.M}}
[[元朝|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掘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这里仅表 史·卷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等率群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吴王位。建百官。)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群雄势 购买 平价 于当年与所谓[[ 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国号,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元朝|胡元]],我朝因之。……其言[[汉朝|大汉]]、[[唐朝|大唐]]、[[宋朝|大宋财政收入]] 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并定都[[应天府 ( 明朝Government revenue)|应天府]](今[[南京市]]),其辖区称为[[京师]],由因[[明朝宗室|皇室]]姓[[朱姓|朱]],因此又称'''朱明'''。后以「驱逐[[胡人|胡虏]],恢复[[中华]]」([[宋濂]]起草,《[[喻中原檄]]》:“……天下兵起 是不同的概念 使我 中国 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 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为号召[[ 徐达北伐|北伐中原刘逖]](《[[明史]]·卷一·本纪第一》:“[[甲子]],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寻拜征虏大将军,以遇春 副,帅步骑二十五万人,北取中原,太祖亲祃于龙江。是时称名将,必推达、遇春。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狄宁,《浅析燕云十六州的战略价值》,《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最终消灭[[张士诚]]和[[方国珍]]等各地势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 麦迪森已 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 高估了 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明成祖迁都北京|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为京师,原京师改称[[南京]]。至[[明成祖|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 势达到顶峰, 称[[永乐盛世]]。其后的[[明仁宗|仁宗]] 上的GDP总量 人均GDP([[明宣宗|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明史·本纪 http://rushidao.qq.com/a/20131118/015792.htm 1820年清朝GDP 九》 一靠谱吗 专家 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明英宗|英宗]]和[[景泰帝|代宗]]时期,遭遇[[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明宪宗|宪宗]]和[[明孝宗|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明武宗|武宗]]时期还爆发了[[明武宗南巡之争|南巡之争]]和[[宁王之乱]]。[[明世宗|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 [[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 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倭患]胆估测] 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 刘逖指出 力得到恢复,[[明神宗|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参|王双印,《桎梏中 际公认 的生存 》,陕西人民出版社}}。后经过[[万历三大征]] 定内忧外患 线是400美元 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李氏 因此刘逖对麦迪森明 鲜|朝鲜]]进而入明的计划 数据做了调整 然而因 为[[ 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称[[万曆怠政]1600年] ,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万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樊树志|title=《万历皇帝传》|year=樊树志|publisher=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isbn=9787807297956|language= 文)国人均GDP在388美元、[[ 明光宗|光宗1610年]] 继位不久因在386美元、[[ 红丸案1620年]] 暴毙,在391美元、[[ 明熹宗|熹宗1630年]] 继承大统改 在344美 天启,天启年间[[ 魏忠贤1640年]] 阉党祸乱朝纲 在367美元 至[[明思宗]]即位后铲除[[阉党]]。然 因东林党治国导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注|近代有学者认为明代末叶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小冰河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寒冷 非麦迪森说 时期。万历、天启、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 一直维 续了七十年之久。最后终于导致亡国 在600美元 [http://strongwindhk.com/pdfs/HKFax/No_HK2011-35.pdf 昭民,《 逖,1600—1840年 中国 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2月修订版二刷),页135。)(注:从十五世纪后半叶至十六世纪前半叶,及十七世纪是明代旱灾持续出现的时期。这种全 性的气候湿润状况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也大体是一致的,气温和湿润状况的变化对于明代社会和人口 内生 生较大 总值 影响。十五世纪末的干旱使得北方大批人口脱离土地成为流民,构成当时社会动荡的一个因素。十七世纪开始的全国性大旱灾带来的社会震荡更为激烈,如天启七年(1627)开始的旱灾,次年旱情加重,影响波及陕北及华北地区,此后几乎连年干旱,至崇祯十一年(1638)旱情进一步扩展,又向南扩大,遍及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北地区,直至清顺治二年(1645),长达18年之久)(毛佩琦,《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第28页。)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明朝民变|民变]估算,2011年6月23日] 。1644年3月18日(旧曆二月初十 ,[[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 (大西)|大顺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随后[[吴三桂]]倒戈相向,[[清朝|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统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领土囊括[[ 汉地明朝政治]] (注:明初直辖领土达468万平方公里)(《明史·志第十六》:“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徒东胜,宣宗迁开平于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宋岩,《中国历史上几个朝代的疆域面积估算》: 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东北到央废除[[ 外兴安岭丞相]] [[ 黑龙江六部]] 流域(《永宁寺记》:「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馀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 直接对皇帝负责 后来 [[ 奴儿干都司内阁]] 。昔辽、金畴民安故业,皆相庆曰:『□□今日复见而服矣!』遂 ;地方 □朝□□□都 由[[承宣布政使 ,而馀人上授以官爵印信,赐以衣服,赏以布 ]] 钞,大赉而还。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后缩为[[ 辽河提刑按察使司]] 流域;初年北达[[ 戈壁沙漠都指挥使司]] 一带 分掌权力 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 改为今[[ 长城文官]] ;西北至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 新疆监察]]机构,为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 哈密 锦衣 |哈密]], 后改为明成祖设立[[ 嘉峪关东厂]] ;西南临[[ 孟加拉湾明宪宗]](注:详见再设[[ 三宣六慰西厂]]( 西南领土|《明史·卷四十六》:大古刺军民宣慰使司、底马撒军民宣慰使司、小古刺长官司、茶山长官司、底板长官司、孟伦长官司、八家塔长官司俱永乐四年六月置。……底兀刺宣慰使司永乐二十二年三月置。 后取消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经在今[[ 中国东北明武宗]] 又设[[ 新疆内厂]] 东部及(后取消),合称「[[ 西藏厂卫]] 等地设有[[羁縻]]机构(西藏领土,《 」。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权的陋习{{参|name= 明太祖 实录·卷七十九》:(洪武六年)诏置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以故元 的开 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指挥同知、佥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帅、招讨、万户等官凡六十人 规模}} 以摄 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 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 手里 遣员外郎 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 允德使吐番,令各族酋长举故官至京授职,至是南加巴藏卜以所举故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来朝贡乞授职名。)不 多事还必须经 ,明朝是否实际统治了[[西藏]]国际上存在一定的争 经廷推、廷 (注:例如[[哈佛大学]]所绘製 、廷鞫 明朝最大疆域图就未 ,同时还有能 原旨退还的[[ 西藏给事中]] 包括在内,但是却将东南亚的{{参|[[ 旧港钱穆]] 视为明朝领土; 《[[中国历 史地图集代政治得失]]》 主编:“当时小官归[[ 谭其骧吏部尚书]] 亦认为明朝「对东北辽东边墙以外 任用 对青藏高原的统治是很薄弱的,只是一种大官则由[[ 羁縻七卿]] 关系而已 真正的统治是谈不上,远远比不上[[ 元朝九卿]] 、[[清朝]]与这些地区的关系。」谭其骧还表示「明朝对东北辽东边墙以 ,或再加上 ,对青藏高原的统治是很薄弱 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 只是一种羁縻关系而已。」)这叫[[ 明成祖廷推]] 时期曾短暂[[明入越|征服]]及[[安南属明时期|统治安南]](《明史·卷三百二十一》:六月朔,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阯,设三司:以都督佥事吕毅掌都司 。倘使有大 事, 黄中副之,前工 侍郎张显宗、福建布政司左参政王平为左、右布政使 不能单独决定 前河南按察使阮友彰为按察使,裴伯耆授右参议,又命尚书黄福兼掌布、按二司事。设交州、北江、谅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镇蛮、谅山、新平、演州、乂安、顺化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又设太原、宣化、嘉兴、归化、广威五州 也常由七卿 直隶布政司,分辖二十 县。其他要害 卿公决 咸设卫所控制之 这叫做[[廷议]] ……六年六月,辅等振旅还京,上交阯地图,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 倘使 大的狱讼 获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有奇,象、马、牛二十 [[ 万五千九百有奇 法司]]解决不了 米粟一千三百六十万石,船八千六百 也由 十余艘 军器二百五十三万 千八百。)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卿开会定狱 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这叫做[[ 旧港宣慰司廷鞠]](注:今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晁中辰,《郑和赴旧港册封宣慰使史事考论》,《郑和研究》|date=2006年|accessdate=2018-03-06)(郑闰,《郑和与旧港宣慰使史实辩正——兼论印尼华侨史实》|journal=《郑和研究》|date=2002年|accessdate=2018-03-06)
这一制度,本来汉 [[商品经济]]繁荣 早就有 出现商业 朝廷 议大事,屡见正史记载,可见一切事 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张宏杰 |title=《大 还不是全由皇帝独裁的。再说给事中,他官阶虽只七品,但在 王朝 代,也是一个很重要 七张面孔》 |year=2013 |publisher=天津人民出版社 |location=天津 |ISBN=9787201080949 ) 根据《明代[[ 明实录给事中]] 》所载 是分科 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明宪宗实录》:是岁天下户九百二十一万 ,依照尚书[[六部]]分 百九十 科。如 部给事中 口七千一百八十五万一百三十二口 兵部给事中,礼部给事中,故又叫六科给事中 )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 量隐匿 抵这个人精习财政,便派做 口,故认为明朝 部给事中。那个 口峰值实际上逾亿<ref>(http://www.saohua.com/shuku/History/06%E3%80%8A%E6%AD%A3%E8%AF%B4%E6%98%8E%E6%9C%9D%E4%B8%89%E7%99%BE%E5%B9%B4%E3%80%8B%E5%AD%99%E6%99%AF%E5%B3%B0-20%E6%9D%8E%E9%87%91%E7%8E%89-20%E8%91%97/%E6%AD%A3%E8%AF%B4%E6%98%8E%E6%9C%9D%E4%B8%89%E7%99%BE%E5%B9%B4101.htm |title=《正说明朝三百年》孙景峰李金玉著 |website = Saohua.com |date= |accessdate=2017-05-23)</ref> 懂军事 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注:按照历史地理学专家[[葛剑雄]]教授所著的《 就派做兵部给事 。皇帝诏书必经尚书,始分部行下全 人口史》估算晚明人口接近2亿)(葛剑雄.《 。此六科给事中仍可有封驳权。如关于财政问题,上面命令到了户部,户部给事 国人口 ,就可参加审核, 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第241页—250页 表意见,这好像现在西方政府中的专家智囊团 )学者[[曹树基]]也认 只要他们不 这一数值(曹树基.《 意,仍可原旨退还。而且给事 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复旦 并无 官,可以各自单独发表意见。遇到廷推、廷议、廷鞠,他们也可 版社,2000 )这 时期 般说来 其GDP总量所占 他们 世界比例在中国古代史上也 意见 最高 很受尊重 ,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 。若他们表示反对,在当时谓之科参。往往六部尚书因为科参,束手无策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 只有把原议搁下。这仍然是当时君权之一节限。”第104—105页}} 另到了 国人均GDP在600美元{{注|据著名的晚期[[ 英国文官|文官集团]] 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世界各地区历史上 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的研究]] 集体意见足以与皇帝抗衡 在遇到 实上1500年中国GDP总量(618亿美元)已首次超过印度(605亿美元){{参|Maddison, Angus (2007), Contours of the World Economy, 1–2030 AD. Essays in Macro-Economic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22721-1, page. 379, table A.4.M}}。这里仅表明购买力平价,与所谓[[财政收入]] (Government revenue) 是 情决断两相僵持 同的概念 下时 中国学者[[刘逖]]认为麦迪森已经高估了中国历史上的GDP总量和人均GDP([http://rushidao.qq.com/a/20131118/015792.htm 1820年清朝GDP第 也容易产生 靠谱吗 专家:源 种类似 大胆估测])。刘逖指出国际公认 「宪法危机」 生存水平线是400美元 情况 ,因此 刘逖对麦迪森明朝数据做了调整 「名义上他是天子 认为[[1600 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黄仁宇:《万曆十五 ]]中国人均GDP在388美元、[[1610年]]在386美元、[[1620年]]在391美元、[[1630年]]在344美元、[[1640年]]在367美元 而非麦迪森说的一直维持在600美元([http://strongwindhk.com/pdfs/HKFax/No_HK2011-35.pdf 第三章 刘逖,1600—184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估算,2011年6月23日]) 世间已无张居正,三联书店,第102页 )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为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再设[[西厂]](后取消),[[明武宗]]又设[[内厂]](后取消),合称「[[厂卫]]」。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权的陋习{{参|name=明太祖的开国规模}},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参|[[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当时小官归[[吏部尚书]]任用,大官则由[[七卿]],[[九卿]],或再加上外面的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这叫[[廷推]]。倘使有大事,各部不能单独决定,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这叫做[[廷议]]。倘使有大的狱讼,[[三法司]]解决不了,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狱,这叫做[[廷鞠]]。这一制度,本来汉代早就有,朝廷集议大事,屡见正史记载,可见一切事,还不是全由皇帝独裁的。再说给事中,他官阶虽只七品,但在明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官。明代[[给事中]]是分科的,依照尚书[[六部]]分六科。如户部给事中,兵部给事中,礼部给事中,故又叫六科给事中。大抵这个人精习财政,便派做户部给事中。那个人懂军事,就派做兵部给事中。皇帝诏书必经尚书,始分部行下全国。此六科给事中仍可有封驳权。如关于财政问题,上面命令到了户部,户部给事中,就可参加审核,发表意见,这好像现在西方政府中的专家智囊团。只要他们不同意,仍可原旨退还。而且给事中并无大官,可以各自单独发表意见。遇到廷推、廷议、廷鞠,他们也可出席。一般说来,他们的意见是很受尊重的。若他们表示反对,在当时谓之科参。往往六部尚书因为科参,束手无策,只有把原议搁下。这仍然是当时君权之一节限。”第104—105页}},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文官集团]]的集体意见足以与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决断两相僵持不下时,也容易产生一种类似于「宪法危机」的情况,因此「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黄仁宇:《万曆十五年》,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三联书店,第102页。) 但明朝皇权受制于廷臣主要是基于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为明朝当时风气普遍注重名节,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随时可以任意动用皇权,例如[[明世宗]]「[[大礼议]]」事件最后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结束(尤淑君《名分礼秩与皇权重塑 : 大礼议与嘉靖政治文化》,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2006。)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朝|汉]][[唐朝|唐]]之后的黄金时期(埃德温·赖肖尔Oldfather,费正清,阿尔伯特M克雷格(1960)《东亚文明史,第1卷东亚:伟大的传统》:“有秩序的政府和社会的稳定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清代[[张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注:南京[[明孝陵]],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写着四个金字:“治隆唐宋”,为清朝[[康熙帝]]所立。)「远迈汉唐」(张廷玉《明史·本纪第七》: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太祖]]朱元璋诏令「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因此明朝汉族男子服式沿袭[[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又大量吸收元代服饰特点,发展出[[曳撒]]、[[兵笠]]等特色服饰。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子|衫]]、[[袄]]、[[霞帔]]、[[褙子]]、[[比甲 (东亚服装)|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参|《大明会典》卷之六十·冠服 六十一,冠服二;《明史》卷六十六 志第四十二;舆服二 舆服三;《礼部志稿》卷十八;仪制司职掌 冠服}}。
=== 参见 ===
*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元明清历史年表]]
* [[南明]]、[[大顺 (政权)|大顺]]、[[大西]]、[[后金]] 、[[清朝]]
* [[明实录]]、[[明史]]、[[明史钞略]]
* [[明朝君主列表]]、[[明十三陵]]
 
== 注释 ==
{{ReflistH|40em}}
{{NoteFoot}}
{{Reflist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引用 ===
{{ReflistH|30em}}
{{refend}}
=== 外部连结 ===
* {{cite book zh |title = 明史 |language = zh-hans |url =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mingshi/lianshu.htm}}
* {{cite book zh |title = 明朝历史年表 |language = zh-hans |url = http://www.hxlsw.com/history/ming/}}
*陈学霖:〈[http://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50p071.pdf 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
*威拉德·彼得森:〈[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62395643 明代的分期:一个大胆的建议]〉。
 
[[category:中国古代历史]]
135,0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