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长篇报告文学.山语(连载一)(李锡文)

增加 8,031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长篇报告文学.山语(连载一)'''<br><img src="https://image…”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长篇报告文学.山语(连载一)'''<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421439/pexels-photo-1342143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长篇报告文学.山语(连载一)》'''是[[中国]]当代作家李锡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长篇报告文学.山语(连载一)===

山,总是那样的万木葱郁,其美不可言;巍峨雄伟,其高不可攀;蜿蜒起伏,其势不可挡……山之情形,文人墨客有数不尽的视角观察和溢美之辞。一生游历于祖国大地的徐霞客,笔下山水千姿百态,景色诱人。被誉为中国“神话宝库”的《山海经》,写了《五藏山经》,其中的“北山经”写道:“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逢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这里描述的山,既是具体的地理地貌情景,更是个耐人寻味的仙山神话。

生活在大平原的我,对山怀有心往神驰,甚至是钦慕之情。说是“山里人渴望走出大山”,我知道大山深处的人们内心的挣扎、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但还是跃跃欲试闯进大山,去探索未知。山里山外,这也是个“墙里墙外”、“城里城外”的道理吗?或许是吧!

在上大学之前,我竟没见过山的模样。去大学报到那天,列车驶出石家庄市不远,前面就是巍巍太行山,“这是娘子关!”我隔着车窗张望着,惊呼着,看也看不够。我的心随着列车轰隆隆地一路驰骋,一路沸腾,穿行太行,直抵太原盆地。

后来在机关和国企参加了工作,出差调研、开会、培训、节假日旅游……我又领略了更多的名山秀水。我就想到:生活中人们对山的膜拜,山的思念,山的想象,山的比喻,那是不胜枚举,俯首即是;我们这国营企业,不也如山的延绵、山的壮阔、山的清逸,令人肃然起敬,不就是一座气势磅礴、不可撼动的大山吗?蒋子龙都曾自豪地说:“我过去在天津重型机械厂,那可是天津数得着的国营大厂!”我也牛逼哄哄地说:“我们这可是大企业,央企!”

山无语,也无悔,无惧,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最美的风景。

终于,我看见山、走进山、也走进国企这座大山了!

第一章  自行车大军

国营,对于百姓而言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温暖而神圣的概念,是除了家之外的又一个寄托。

在持续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事业单位大都是“国营”。国企之花盎然绽放于神州大地,那是名符其实的“一枝独秀”。

还记得蹬自行车的年代吗?那时,每天清晨,人们起床之后,紧紧张张简单收拾之后,就融入了马路上的自行车大军之中。据统计,天津这个超大城市的自行车拥有量竟然高达600万辆,可以想象一旦“倾巢出动”,这浩浩荡荡的景象该有多么地壮观!市民们一股脑出发,奔向各自的机关、学校、企业等各类单位。而下午5点之后,同样的“马路景色”再次回放。

自行车大军中,有的车座后面放个筐,里面装满蔬菜水果米面,满载而归回家去;有的是大人奋力地往前蹬,后头坐着刚刚放学的孩子;没有“负载”的年轻人呢,则左突右闪,加速前行……单位内外,都有一长串的自行车棚,供人们存车,汽车停车场则是少有。有一位在北京街头采访的外国记者说,中国人的服饰尽管是有些压抑的一片青灰色,而浩荡的自行车流却是“那么的协调和洒脱,自行车就像是为中国人发明的”!

多少人,多少年,就是这样捧着“铁饭碗”,日复一日地忙碌着,“洒脱”着,坦然地打发着平常日子。

“上班”,是一种自然的、天然的的情形。城市青年,走出学校门口,一定上班的。不上班闲逛、啃老,那时候很少,二流子货才满街游荡呢!

上班是工作,也是生活——大一些的单位,就是个小[[社会]],不仅享受免费分房和各种福利,而且单位里小卖部、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浴室、图书室、培训学校等一应俱全。单位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还会定期组织看球赛、看节目、看电影呢!在需求[[简单]]的[[年代]],这算是一个高平台。即便如今,正常的国营单位管理体系也是比较健全的,在疏解了许多社会功能之后,职工生活福利依然是比较稳定的。单位不光解决了基本生活,也是事业的平台和发展进步的阶梯,靠自己的努力,从基层做起而发展起来的大有人在。这种工作与生活融合的机制,现在看来不得不承认是毛主席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种相当高的国民福利。人们的生活即使苦点累点,却活得坦然和安稳。

直观地看,直到如今,再普通的国企单位,也会有许多优于民企的福利待遇。上班作息与待遇基本是有规律的,有节有假,有忙有闲,夏有防暑降温,冬有取暖补贴,工资按时发,困难有处说,问题有人找,结婚同事去捧场,丧事领导去慰问……桩桩件件不都是温暖吗?

单位上班,图的是个踏实,人们往往把单位看得比家还[[重要]]。在中老年人的心目中,似乎机关、国营才更配得上称作“单位”,这也是很久以来的实情。国企的每个员工都有一种“主人公”的意识,“主人”既是国家赋予的,也是长期的切[[身体]]验。你在一个私企,企业是人家的,你可能会被重用,也会随时被“炒鱿鱼”,今天不知明天的事,那是你心中的“单位”吗?在私企里,你的待遇[[甚至]][[命运]],可能仅仅是凭着老板的一时兴起、一个脸色、一句话,便可发生转折。如果你摊上个日日一醉方休而又暴脾气的暴发户老板,或者是光头刺青开路虎的社会人,那你只能每天提心吊胆地过“小媳妇”的日子。国企可能更“靠谱”些,文明些。起码用工、考核、调动、辞退都有程序,办事情有章法。工作的稳定性,职工权益的[[保障]]性,干部员工的良好素质和修养——这是人们心目中的国企印象吧?你有牢骚,外面的人会如此揶揄:“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身在国企的人们是幸福的,国企单位是[[生活]]]的支柱,更是一个[[精神]]寄托。你说,这国企不是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吗?不是一座矗立于心中的高山吗?

国企是这样子的。我与国企有缘,我们太多的人与国企有缘。

然而,我们谁也没想到过会有一天,它会发生裂变、倾覆。它,颠覆了你的惯常思维,让你怀疑起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信念;它,给你上了一堂课,让你突然明白世间的一些道理,更理性地看待一切。

退下来的老职工们凑到一块,谈论过去,说些叫人不爱听的话:“当年如何如何,如今他妈的给糟蹋了!”年轻人不屑一顾,说你们就爱牢骚怪话!他们哪里知道老一辈人的心痛、心酸、无奈和愤懑。

成败国企,是非多多。这座“资源丰富”的山,[[经历]]着[[岁月]]的磨蚀,承受着人为的践踏。山河依旧,却留下道道伤痕。山无言,却会诉说……<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43299931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李锡文,60后,大学毕业于80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waters
27,040
次編輯